祝允明草书耍帅,楷书临摹准确到位

锺繇墓田丙舍帖(左)及祝允明临作(右)

祝允明博观纵览的临古方法,足以让他具备了超越同时代人的可能性,进而具备了超越前人的可能性。他在临摹上注重对某家笔法理解,临一家像一家,为其能够融合各家笔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更为他书风的多变提供了便利。

王献之二十九日帖(右)及祝允明临作(左)

临帖是对古人书法风格和面貌的学习,以学习的相似程度来区分实临还是意临。实临不仅注重写形,还要注重取神。而意临则侧重取神,同时掺杂着个人的审美旨趣。这两种对临的临帖方法是书法学习者常用的临写方式。而一般从临摹到创作我们还会采用背临或忆摹的方式,这比对临的要求会更高。

这要求学书者仔细研究原帖,对笔法、结构、章法等相当熟练,并将原有的内容背出一一摹写下来。虽有难度,但这是临习者学习某家面貌最好的途径。若将这种难度继续加大,那便是仿书的模式了。仿书要求熟练掌握某家笔法技巧、结构特征、章法等,最终以风格面貌为旨归来进行创作的一种模式。这样的方式不需要范本作参照,它是临摹走向创作的一条快捷通道。

祝允明 临黄庭经册(部分)

从存世的临摹作品来看,祝允明早岁所临诸家法帖的态度是忠于原帖的。27岁临《黄庭经》与原帖相比,关于原帖中脱字处有补漏的文字,如“后有命”后补脱字“门”、“灵根坚”后补脱字“固”等,皆忠于原有的章法来临写,体现出祝氏对古帖中“矩”的理解。

虞世南大运帖(右)及祝允明临作(左)

祝允明41岁临《黄庭经》已将脱字排入行中,已并非如21岁时所临《黄庭经》一样亦步亦趋的追求形似,而是掺杂着自己的喜好去临写,加强了笔画的厚度与粗细的变化。

祝允明 临王羲之帖册(部分)

祝允明 临王羲之帖册(部分)

祝允明忆摹赵孟頫书唐集七十首,这里的忆摹其实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背临。若要背临七十首古诗,可见需要超凡的记忆能力。在此祝氏不免有夸大的嫌疑,但是他能够用赵体书风将这些古诗还原是可以肯定的。祝允明忆摹的方式很少见到,但可以推断他并非仅此一次采取这样的模式进行临写。

祝允明 临王羲之帖册(部分)

临摹的目的是为了吸收古人的养分更好地运用到创作中去,而祝氏一直从容地游离其中,游刃有馀。他喜欢将若干古帖临于同一卷上,或仿诸多书家风貌于同一卷上,而这样的一种方式对于他而言更多的像是一种游戏,集中体现了他有趣的临古与仿古的书写模式。

祝允明 楷书临黄庭经卷

祝允明 楷书临黄庭经卷(局部)

明代书家祝允明生于天顺四年十二月六日(1461),卒于嘉靖五年十二月二十七日(1527),享年67岁。字希哲,因右手多生一指,故号枝山、枝指生,又号支山、枝山道人、枝山老樵、枝指山人等。苏州府长洲县人。祝允明自幼聪颖过人,又因家学渊源,五岁能书一尺大字,九岁便能作诗,后博览群集,文章有奇气。

弘治五年(1492)中举,后久试不第,正德九年(1514)授为广东兴宁县知县,正德十六年(1521)任命为应天府(南京)通判,未满一年即称病还乡,故有“京兆”一称。他的仕途并不顺遂,因此潜心为文、醉心翰墨,后与文徵明、唐寅、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与文徵明、王宠、陈淳并称“吴门书派四大家"。

(0)

相关推荐

  • 小楷难入国展?她以一手精妙小楷入国展

    当下,越来越多的书家 和书法爱好者 开始关注研习小楷了 正所谓"不善小楷不书家" 但小楷有其自身独立的 笔法.字法及章法 不是用小楷笔把字写小就是小楷 小楷创作需要从哪些方面下功夫 ...

  • 柳公权书法的成就

    柳公权不仅人品如颜真卿,他也是唐朝唯一学颜体最成功的人,他继承了颜真卿广博的体势之余同时还成就了自我,所以楷书四家中占有一席地位是理所当然.他的楷书根据不同时期大致有三种面目. 60岁之前的书法兼具自 ...

  • 书法鉴赏的几个误区,如何识别“丑书”

    礼器碑 书法首先是写字,在义务教育很普及的今天,书法作为艺术应该是最具广泛群众基础的.由此,书法是最容易的,容易在于拿起笔写字就可以号称为书法艺术:然而书法也是最难的,规定笔划.相同的汉字.两千多年的 ...

  • 别看祝允明草书耍帅,楷书临摹确是准确到位!

    明代书家祝允明生于天顺四年十二月六日(1461),卒于嘉靖五年十二月二十七日(1527),享年67岁.字希哲,因右手多生一指,故号枝山.枝指生,又号支山.枝山道人.枝山老樵.枝指山人等.苏州府长洲县人 ...

  • 别看祝允明草书耍帅,楷书临摹却准确到位!

    明代书家祝允明生于天顺四年十二月六日(1461),卒于嘉靖五年十二月二十七日(1527),享年67岁.字希哲,因右手多生一指,故号枝山.枝指生,又号支山.枝山道人.枝山老樵.枝指山人等.苏州府长洲县人 ...

  • 别看祝允明草书耍帅,楷书临摹却准确到位

    明代书家祝允明生于天顺四年十二月六日(1461),卒于嘉靖五年十二月二十七日(1527),享年67岁.字希哲,因右手多生一指,故号枝山.枝指生,又号支山.枝山道人.枝山老樵.枝指山人等.苏州府长洲县人 ...

  • 文徵明楷书跋《祝允明草书赤壁赋册》

    钱泳在<履园丛话>中说:"工书者不精小楷,不能称书家".文徵明书法,小楷与行草俱佳,其小楷笔画坚挺刚健,结构匀称端庄,用笔干净果断,风格独特. 释文: 昔人评张长史书, ...

  • 这草书,帅呆了

    元代书法家康里巎巎草书<渔父辞>欣赏 释文: 渔父辞 屈原既放,游于江 释文: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 释文:故至于斯?" ...

  • 年度耍帅【老粉才能进】

    掐指一算,又到了一年一度的耍帅时间,所以不得不先放出一张照片: 接下来放出一张动图.好吧我知道这种花刀毫无实际用处,不过确实很帅对不对 . 然后再来一个视频.说明一下,这是训练用枪,百分百模拟真枪的重 ...

  • 祝允明草书手卷欣赏《曹植诗四首》高清大图

    明代祝允明草书欣赏<手卷曹植诗四首>又名<箜篌引>,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箜篌引>是祝允明草书成就的最杰出代表.作品狂而不乱,情浓势足,激跃奔发,气度不凡.其将字中妍 ...

  • 【书画欣赏】 明 祝允明 草书《荔枝赋》书法手卷

    荔枝赋 南海郡出荔枝焉,每至季夏,其实乃熟,状甚环诡,味特甘滋,百果之中,无一可比.余往在西掖,尝盛称之,诸公莫之知,而固未之信.唯舍人彭城刘侯,弱年迁累,经于南海,一闻斯谈,倍复喜叹,以为甘旨之极也 ...

  • 祝允明草书《牡丹赋卷》

    祝允明草书<牡丹赋卷>, 明代,纸本,纵30.8厘米,横925.5厘米,现藏于上海博物馆.此外祝允明还有一件行书<牡丹赋诗卷>传世,现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录草书<牡丹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