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品鉴由此开始!玉雕人物最重要的开脸到底是什么意思?
常听玉石行业内老师傅评价玉石文化,称其“三分料,七分工”。可见雕琢在和田玉艺术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毕竟没有雕琢过的料子我们称之为“璞玉”。虽独具自然之美,却无法展露人世间百态的真谛,唯有经巧匠雕琢,使其符合人类社会的大众审美,最终达到所谓的艺术收藏价值。
玉雕的精髓尤其蕴含在佛家题材之中,人物造型的美感可不易。我们想想看,佛家题材融合了几千年来人们对大乘世界的想象,既要体现出虚幻的思维美感,又要符合对“人佛魔”等诸多造型的奥义。在玉雕行业中,对人物尤其是神佛题材的刻画,存在一个非常专业的名词——“开脸”。开脸实际上就是指玉雕工艺中对人物题材五官的雕琢过程,行业老师傅常说的“开脸不错”或者“开脸大方”,就是指这款人物雕像的脸部刻画的比较好。上文大叔讲到玉雕的“脸”其实是艺术与现实的结合,这艺术品味究竟如何体现呢?听大叔给您详细的说道说道。
想要了解“开脸”,咱们就必须要先了解佛教历史上关于造像领域的渊源,最早的佛教刚兴起时常用一些脚印、宝座等等实物作为象征的,并没有造像一说。经公元一世纪以后,大乘佛教开始流行,在犍陀罗(今巴基斯坦白沙瓦地区)这片区域逐渐形成佛教的文化中心,由于亚历山大大帝曾经在此征战,无意间将希腊的雕塑艺术引入了这一区域,所以姻缘巧合中犍陀罗就成为了世界佛像制造最早的集中地。玄奘大法师将此艺术形式与佛经一起带回中原,最终造像的艺术也融入了中华文明当中。在我们新疆拜城县的克孜尔千佛洞,就有很多早期的佛像艺术造像雏形,甚至这种艺术顺着丝绸之路最终影响了包括莫高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等等一系列佛教圣地。
讲完了开脸的历史渊源,终于要讲什么样的开脸才叫好呢?许负在《相书》有这样的记述:“七尺之驱不如一尺之面,一尺之面不如三寸之鼻,三寸之鼻不如一寸之眼,一寸之眼不如一点之心”。汉语言艺术简短而深刻,充分阐述了“开脸”在整个造像中的重要性,和田玉是一种韧性非常好的天然材料,在雕琢的过程中,可以精确地展现出线条之美,同样也隐藏了雕琢的难度,毕竟五官的眉、眼、嘴等线条些许的变化,就会影响整个造像的形态。佛教中有“相由心生”这一说法,根据不同的题材所展现的心境升华,体现出不同的脸相。
现代玉雕产业的开脸,也主要遵循着“三庭五眼”的规则——所谓的“三庭”是指将人的面部根据正面、纵向分为三份,即上、中、下三庭。从发际线到眉毛的距离为一份,从眉毛到鼻尖的距离为第二份,从鼻端到下巴尖则为最后一份;而“五眼”则是指脸宽,左耳到右耳之间的距离共有五只眼睛的距离。两只眼睛本身为两份,两眼之间为一份,两眼外侧到耳朵各为一份,您瞧,规矩很复杂吧。
玉雕师是一个手把手传承的行业,老师傅都会教给徒弟开脸的一个基础原则,叫“一面三面五分面,鼻梁定位正中线”,可以说学徒与师傅功力差距往往就展现在小小的一个五官上面,大的形可以通过练习来完善,而对小细节线条的把握,才蕴含着一个人未来的艺术造诣。
玉雕艺术是一门复杂而有历史传承的技艺,和玉大叔毕竟不是玉雕匠人只能浅尝辄止,不敢继续班门弄斧。假如您对开脸细节确实非常感兴趣,可以参考玉雕界撰写的一篇专门的科普文章《玉雕人物开脸全过程》,想必大家会对开脸这门技术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和玉大叔官方售玉微信
有趣的小哥等你来撩
仅售玉使用,鉴玉请公众号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