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规律

找规律

李广生

他是一个一年级的小男孩。一年级的小孩子懂什么?很多人会这么想,也包括我。这就意味着我们会把他们的大脑当成一张白纸,教师的责任是把正确的答案和那些重要的知识写在上面,谁写清楚、写明白就是好老师,为了防止遗忘还要一遍一遍、不厌其烦地写。

这是一节数学课。教师在黑板出示了一组有规律的图形,让孩子们寻找其中的规律。小家伙们真的很聪明,几乎所有的孩子全都毫不费力的发现了规律,并且按照规律补齐了图形。随后,老师又布置一个任务,让孩子们总结什么是规律。当时我觉得这个任务似乎有点不适合一年级的小学生。规律是个极其抽象的概念,不要说一年级的小学生,就连成人恐怕也说不清究竟什么叫规律,何况规律这个概念本身就有多重解释。这不是难为孩子吗?他们可以发现具体的规律,或是说简单的规律,但要抽象地定义规律,估计做不到。果不其然,几个孩子站到黑板前支支吾吾。虽然老师耐心引导,他们还是一头雾水。

就在这时,他站了起来。他说:“规律就是'连回’!”轮到老师愣住了。在场的所有人都把目光投向这个小男孩,包括教授带来的几个博士生。谁也没有听说过“连回”。小男孩自己也解释不清。老师请他来到黑板前,对着图形说。

只见他煞有介事地站在那里,指着黑板上的一组图形说:“连就是它们连续出现。”我看到几位教师会心的点点头。“回就是又回到了第一个图。”他继续说。“哦。”很多人恍然大悟,做出钦佩的表情。其他孩子也纷纷点头,表示理解和赞同。连续、循环,规律的这两个突出特点被他用“连回”这个自己创造的词表达的清清楚楚。“后生可畏。”我在心里暗暗说。

知识是教会的还是学会的?在这个问题上人们已经不存在认识问题,但在实践中“变教为学”何其难也。究其原因,恐怕是因为我们对学的理解还浮于表面。学习是如何发生的、如何让学习深入、如何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课堂之外……这些问题一直没有引起我们高度重视,挖掘教材、钻研知识耗去了我们太多的时间和精力,虽然这些很重要。

学习是个越研究越有意思的话题,比如这个问题你怎么回答:学习是获取知识、建构知识还是创造知识?事实上你的答案背后潜藏着不同的学习观,它们默默的左右着你的课堂。

因为你根本不了解学,所以你的教很难变成学。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