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画干货 | 初学国画不建议学赵孟頫,如果非要学,此文章必收藏

01

诗书画第一人,初识赵孟頫

赵孟頫画像

赵孟頫(1254—1322)

字子昂,号松雪,松雪道人,湖州(今浙江吴兴)人。楷书四大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之一。宋太祖赵匡胤十一世孙,秦王德芳之后。博学多才,能诗善文,懂经济,工书法,精绘艺,擅金石,通律吕,解鉴赏。特别是书法和绘画成就最高,开创元代新画风,被称为“元人冠冕”。

在我国书法史上他已占有重要的地位。自五岁起,赵孟頫就开始学书,几无间日,直至临死前犹观书作字,可谓对书法的酷爱达到情有独钟的地步。他善篆、隶、真、行、草书,尤以楷、行书著称于世,《元史》本传讲,“孟頫篆籀分隶真行草无不冠绝古今,遂以书名天下”。元鲜于枢《困学斋集》称:“子昂篆,隶、真、行、颠草为当代第一,小楷又为子昂诸书第一。”其书风遒媚、秀逸,结体严整、笔法圆熟、世称“赵体”。

在绘画上,赵孟頫对山水、人物、花鸟、竹石、鞍马无所不能;工笔、写意、青绿、水墨,亦无所不精。

02

画坛全才,赵孟頫绘画作品鉴赏

赵孟頫有着深厚的学养和功力,不仅提出“作画贵有古意”的主张,并且还把它和“不求形似”的士大夫画相结合,再融以“师法自然”,就此奠定了元代文人画的理论基础。

唐宋绘画的意趣在于以文学化造境,但元以后的绘画意趣则更多地体现在书法化的写意上。而这之间,赵孟頫起到了桥梁作用。元以前的文人画运动主要表现为理论上的准备,元以后的文人画以其成功的实践逐步成为画坛的主流。而引发这个变化的人物就是赵孟頫。

赵孟頫《枯木竹石图卷》

《枯木竹石图卷》上有乾隆皇帝的题诗:作石无非飞白法,作竹兼能金错刀。松雪斋中偶弄墨,如不经意神常超。瞻彼淇澳兴遐想,刻画求媚真儿曹。御题。这首诗很好地说明了赵孟頫在《枯木竹石图卷》一类作品中对“书法性用笔”的把握。

赵孟頫《饮马图》

此作品表现了一奚官弯腰曲臂,双手提着满装饮水的木桶,吃力地向前移步。对面的木柱上系着一马,昂首抬腿,急不可待。场景极其生动。构图简练,无一赘物。无论人物的着装、神态,还是马匹的结构、动态,都十分地严谨,简洁,透出唐代鞍马画的优雅气息,给人以视觉享受,也可以从中感悟赵孟頫“作画贵有古意。若无古意,虽工无益”的艺术追求。

《赵孟頫书画论稿》局部图

赵孟頫《兰竹石图》

赵孟頫《秀石疏林图》

《秀石疏林图》:书画本来同,这幅作品的用墨整体上比之宋代更为枯淡,我们可以看到只有在少量的草叶上使用了稍显浓郁的墨来加以表现,而石头以及树干树枝皆以枯淡的墨来绘制。

在书法创作中,运笔时所产生的飞白效果往往也是书法的一部分,特别是草书、行书中,飞白更是常见。这种书法的用墨趣味自然引起了书画界精通的赵孟頫的注意。飞白的笔墨效果,以及画竹叶所表现出来的书法笔墨趣味,皆在这幅作品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03

运用飞白笔法,临摹赵孟頫作品

如果说苏轼、米芾等人提倡和开启了文人绘画中的水墨写意技法,那么到赵孟頫时,书法用笔的笔墨意趣已被推向全面成熟阶段。画中几乎每条线、每个点都包含着书法的用笔,无不体现着画家的文学、书法修养和用“写意”抒发胸中之情的豪迈气概。

下来我们跟随艺库吴冰老师的节奏一起来学画赵孟頫的作品吧~

石如飞白

毛笔选择硬笔狼毫或兼毫,笔洗净后用纸巾吸干,毛笔笔尖用手捏扁,蘸取边缘少量墨。

木如籀

毛笔笔尖用纸吸干,蘸取浓墨。用篆书的手法画出荆棘条(荆条:槐树上的荆条,棘:华北地区算草,刺的形状),每笔是大篆,表达了籀。

写竹还应八法通

像写楷书一样画出竹叶,并添加竹枝。

在石上周围简单勾勒出小兰草,兰草使用长峰进行描绘,使画更具有完整性。

以上就是今天分享的内容啦,如果喜欢记得分享给身边更多的小伙伴们,让更多的人了解国画,爱上国画,一起弘扬我们中华文化!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