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随《照相师》穿越四十年时代巨变,有太多感同身受的瞬间

电影《照相师》的公映,给了我们一个极好的机会,能通过相机的镜头,看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时代的沧桑巨变。更具意义的是,影片中的相机镜头所聚焦的,是被称为改革开放窗口的广东深圳。于是,通过镜头,看窗口的日新月异,本身就具有了穿越时空之感。

虽然我们常说,底板是凝固的风景,照片是岁月的见证,但影片《照相师》的记录价值,还不仅如此。因为电影为我们讲述的是照相师蔡祥仁一家,在深圳所经营的照相馆的兴衰故事,所涉及的人物,涵盖了蔡家的祖孙三代蔡祥仁、蔡安国和蔡正雄,而他们所使用的照相工具,也囊括了几十年来的各式相机,包括老式木质相机、普通机械相机、高级单反相机,以至于到了蔡家第三代,还开始进行手机拍摄镜头的研究与开发,可以说,无论是被记录的影像,还是所使用的工具,都在点滴的见证了祖国的腾飞与时代的奋进。

《照相师》用社会进步中的典型家庭的变化,以点带面的呈现出国家巨变的全貌。虽然很多细节,都值得细细回味,但对战台烽而言,印象最深刻的,还是在于,深圳与距它一步之遥的香港之间的关系之变。众所周知,在改革开放初期,香港尚未回归,相对更加发达的经济,不仅是深圳比学赶进的榜样,而且还时不时发生"逃港"的偷渡事件。所以,影片《照相师》的开篇,便是一起大雨滂沱中的偷渡,虽然相当惊险,但也确实是出于求生存的本能。

在后来,随着深圳的开放与发展,深港之间的协作渐渐增多,无论是工厂的订单,还是民间的交流,都变得更加频繁。再待到香港回归,乃至如今两个城市已经在许多层面都已经难分伯仲之时,会更让我们感叹这四十年间的巨大变化,拉进了两个城市间的经济水平,也缩短了两个城市人民的心理距离。如今再回望深圳从一个边陲小镇,发展成为全国经济中心城市和国际化大都会的历程,怎不让人心潮澎湃。

与时代的变迁同行的,还有人们思想观念的改变。如果说蔡家第一代老爷子蔡祥仁,当属于坚毅又保守的老一辈,显得有些刻板,那么到了第二代蔡安国这里,便在改革开放的春风中,有了许多的新潮之举,比如穿喇叭裤,留长头发,还"不务正业"的拍起了所谓艺术照。当然,即便每一代人都有进步,但代代人之间,还是有着不小的隔阂,当新一代的蔡正雄带回家一个金发碧眼的美国女朋友后,看到父母的惊诧表情时,还是让人忍俊不禁。毕竟大家都是在这样的叛逆与进步中,不断焕发出新机,而老一代的脚步总是有点滞后,这也值得我们反思,是否在思想层面,禁锢了本应更加自由的行动,和更加奔放的灵魂。

总得来说,电影《照相师》能有许多的怀旧情结,让我们感悟,让我们留恋,但更多的是,伴随着剧情的脚步,不断进发的勇气,和无处不在的求索的欲望,那才是社会沿革的动力所在。对于剧中的几位主人公而言,他们要适应时代的发展,他们要跟上前进的脚步,他们更要在任何时候,都找准自己的位置,发挥出自己的特长,这才是让我们每个人都不会被历史的车轮所抛弃的根本所在。因此,一部《照相师》,所见的不仅仅是改革开放四十年,更是教会我们,如何来迎接未来的改革开放六十年、八十年……如何能始终保持饱满的热情和强劲的动力,永远走在人生的尖端。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