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不足,痛不消!一张方子,滋阴补血,化解带状疱疹后遗痛
(本文仅供学习、参考,不能替代医嘱和处方。文中所述配伍、方剂,必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
本文理论依据:《中医病因病机学》、《中医基础理论》
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今天这篇文字,我想和你聊聊带状疱疹的后遗疼痛。
什么是带状疱疹后遗疼痛?说白了,就是带状疱疹好了,但是疼痛还在。
也许你纳闷了:既然都好了,怎么还能继续疼呢?
因为在中医看来,引起疼痛的原因,绝对不只是那几块皮损。它背后,还有更深层的原因。
不卖关子了,我直接给你讲一张真实的医案故事。
话说有这么一个男子,姓乔,62岁。
这个人在大概一年多以前,患过带状疱疹。经过治疗,疱疹没了,痂皮脱落。前后也就是一个来月的时间。
但是,皮肤表面看上去好了,可患者的疼痛感还在,而且有愈演愈烈之势。一转眼,一年多过去了,疼痛感比当初严重许多。
患者用过维生素,用过各种止疼片,也用过中成药,效果都不好。
一年多的疼痛啊,换谁都难以忍受。后来,此患说,再这么下去,自己不如就吞点药死了吧,不遭这份儿罪了。
怎么办?死马当活马医,最后放手一搏,家人带他找到当时的著名中医临床家段行武前辈。
段师,是中华中医药学会外治分会常务委员,博士研究生导师,在当代中医皮肤病治疗领域,是比较权威的人物之一。
刻诊,见患者脉沉而细涩、舌质暗红而少苔。整个人大便偏干,因为疼痛而显得烦躁易怒,嘴巴里头很干,晚上睡觉不好,左侧面颊和口角还有麻木感。
了解这些情况后,段师给开了一张方子。我们看一下:
秦艽10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鸡血藤15克,没药6克,五灵脂6克(包煎),地龙10克,生地20克,元参15克,天冬10克,麦冬10克,川芎10克,蜈蚣3条,酒川军6克。所有这些,水煎服,一共是开了15剂。
结果如何?患者用药以后,感觉疼痛有所减轻,大便不干,整个人的心态和情绪稳定许多。这个时候,原方酒军去掉,继续投用20剂。
到最后,患者诸证悉平,病痛完全缓解,而且随访两个月未曾复发。
这个过程,我给你仔仔细细地说完了。现在,我带你讨论这背后的学问。
首先,你看这个患者的舌脉。他舌头暗红,脉象涩。
这个是什么?是不是典型的淤血之态啊?舌暗红,是淤血阻滞,血运不畅,瘀而化热。淤血阻滞,脉道不畅,所以脉涩。
有淤血,人就会疼痛。不通则痛嘛!看起来,这也没啥好说的。咱们就去化解淤血吧。
那么,如果只是活血化瘀,行不行呢?
你看看患者的其他表现就知道了。此人大便偏干,这说明缺少阴液。口干舌燥,说明缺少阴液。舌苔偏少,说明阴液亏虚,无法上潮舌面。脉象偏细,说明阴液亏少,无法鼓舞脉道。
所以说,这个人还有明显的阴虚症候。说白了,他身体里缺少水分。
这里头,就有一个关键问题出现了。在中医理论中,淤血的形成,往往离不开一个因素,就是阴津水分的亏少。为什么啊?因为阴津是血液的组成部分。阴津少,血液就得不到滋养,它就会不充足。这样的血液在流动的时候,容易形成瘀滞。这就好比一条河床,水流太细小了,容易积淀沙土,甚至形成断流。
所以说,要想活血化瘀,把业已形成的淤血解除,务必要有充足的血量。血量大,如河水奔腾,什么样的瘀滞都被冲开了。而要想增加血量,必须滋补阴津。让充足的阴津可以随时参与到血液的生成和流动中去。
这就意味着,对上头医案里的患者而言,一定要滋补阴津和活血化瘀并举。不这么做,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好了,接下来我们再看看段师在实际临床中开的配伍——
秦艽10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鸡血藤15克,没药6克,五灵脂6克(包煎),地龙10克,生地20克,元参15克,天冬10克,麦冬10克,川芎10克,蜈蚣3条,酒川军6克。
这里头,桃仁、红花、鸡血藤、没药、五灵脂、川芎,这些都是活血化瘀的。生地、元参、天冬、麦冬,这些是滋补阴津水分的,同时也有清热之效。蜈蚣用于通经,大黄用于泻热通便,解决患者便干的问题,秦艽可以祛风,其辛散之性,可以辅助气血的运行。
这就是基本意图。其中,川芎药性往上走,在这里还充当着“向导”。它可以把其他药材的药性往头面上引领。患者的疼痛处,就在面颊和前额。
等患者阴液充足了,血量充沛了,淤血被化散了,疼痛的深层原因就被解决了。他自然就没事儿了。
血不足,所以痛不停。这在此案例中,有了非常明确的体现。
在这里,我希望读者朋友能记住“秦艽10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鸡血藤15克,没药6克,五灵脂6克(包煎),地龙10克,生地20克,元参15克,天冬10克,麦冬10克”这样的配伍。
应该说,这是针对阴虚血瘀型带状疱疹后遗疼痛患者的有效用药方案。这样的人,如何辨证,案例中我都写清楚了,你要反复地琢磨。简单理解,就是既有血瘀的症候,也有阴虚的症候。这类人,临床常见。在这个基础上,皮损疼痛处在躯干部位的,属病在肝经,你加元胡和香附。痛在头部,加川芎和蜈蚣。大便不通,加酒军。大便溏,加砂仁、山药。总之,随症变化。
不过,实事求是地说,以上段师的这些经验之谈,也是我从同行那里道听途说而来。我的一些朋友亲身用过,我自己则没有过相关实践。因此,我这只能算是对经验的一种转述和解读。非专业的读者朋友,你看懂以后,要在中医师的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尝试。辨证不属阴虚血瘀有热的,就必须另当别论了。比如证属肝经湿热的人,就不应该这么用。专业的读者朋友,我建议你也当个经验来吸收。我觉得,它还是很容易理解,很容易记忆的。
最后,我再嘱咐一句——我们平时生活中,要戒熬夜,戒辛辣,戒烟酒,戒过嗜热性厚味食物。因为这些,都可以伤阴津啊。阴津受伤,血量不充分,你就容易形成瘀滞、疼痛。这个是符合病因病机学的科学论断,我们必须牢记。
全文完。文老师感谢你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