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代的爱情
它的名字叫磁带,用一个合适的透明塑料盒子装着,印刷精美的纸片折在盒子里,那是磁带的封面,从封面上不难看出磁带里装的是音乐。把它放进录音机里,能播放出动听的乐曲。
这是一盘装有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磁带,大约于1987年冬季购于广州,原装货,播放时没有一丝一毫的杂音,音质好而音色美。因为是原装不是翻录,花了十元钱。那时候在广州,十元钱可以吃十大碗炒粉,可以买两块紧俏的电子手表。十元钱也是买磁带的男生被军乐队外派,教地方文艺队的人演奏长笛,十次教学的报酬。
买这盒磁带的人,是一名从农村考取军校的大二的男生,他用一年半的津贴攒下的钱,买了一台小收录机,买了这一盘磁带。他当时是校军乐队首席长笛演奏者,喜欢音乐。
男生有一个保持了两年通信关系的女同学,读的是师范专科。虽然他们通信很勤,但一直未能突破同学的界限。男生大四时女生毕业了,女生一直等着男生表白,可男生迟迟不肯。这让女生很自卑,想到他是本科生自己是专科生,他在繁华都市自己在落寞小城,心总是灰的。以至于很多很多年,她常常在梦里为没收到他的信而焦虑醒来。
1989年春节,男生邀请女生去广州看年宵花市。他们中学时学过一篇题为《花市》的文章,描述了广州年宵花市的热闹景象,这居然给男生的邀请与女生的赴约准备了一个彼此都能接受的理由。
那年的除夕夜,他们在广州的花市上盘桓到天亮。之后,男生把他喜欢的收录机和磁带送给女生。当时,在他们的家乡,男女订婚普遍的做法是,男方要给女方三转一响:手表、自行车、缝纫机是三转,收录机是一响。并非必须,但能做到的男女双方自觉很风光。男生和女生没有任何约定,因此,男生无私坦然增送,女生欣喜慨然接受。
男生留下的余地是:什么也不说,如果毕业后被分配到西藏边陲,还有做朋友的机会。
女生寄予的期翼是:不管说不说,只要他分配的不如意,我们就有很大的希望。就算太如意,自己须静静走开,因为收录机与磁带,还有一个联系的借口。
他们一起听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其中,有一节沉闷的大提琴演奏,男生说,他的音乐老师说那是祝英台的父亲在指责梁山伯:你怎么胆敢打我女儿的主意!女生听后说:不是的。故事里有祝父的干涉结果,音乐里才不要写这个恶人。那是祝英台告诉梁山伯自己要另嫁他人时,梁山伯内心雷庭万钧的震怒与悲忿,接下来尖锐的高音是震惊后的刺痛。
男生听后笑了,虽然那是不置可否的笑,却令女生快乐。这是卑微到尘埃里的她,在他面前开始敢于表达自己的看法,并因为他的笑心里开出花来,还长出了结果的信心。
男生毕业后分到了海南岛,算是差强人意。因为女生陪着男生到部队报到,一进部队就是学员、没当过一天兵的男生被视为兵油子,从县城又被发配几百里,到了海边。这意外的效果恰恰称了女生的心愿,她于是大大方方地美救英雄,大步流星地向男生走去。
在漫长异地的日子里,女生经常听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优美的旋律丰富了她孤单的生活,唯美的真情诗化了她孤独的心灵,而那感天动地的悲剧,让她对自己的际遇感到庆幸。这盘磁带被她珍藏着,从湖北到海南,搬了N次家还一直保存下来。
这就是1980年代的爱情。那是一个幸福的年代,那时候的爱情,能打败漫长而遥远的异地,绵长而柔韧;那时候的爱情,没有房子、车子、票子的负累,一盘磁带定乾坤;那时候的爱情,更没有梁祝时代的横加干涉,我的青春、我的爱情我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