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家太极之:打!打!打!文人也疯狂
文/李通国
是武术总是要打的!
这是我们老百姓再正常不过的想法,要不,为什么要称“武”?打,是通俗的说法,如果高雅一点,可以称谓“格斗”“搏击”“技击”“对打”等等诸如此类,甚至还有不知道的名称,这是文化人的故弄玄虚。还是老百姓语言来的直接而畅快,一个字:打!一言以蔽之。
太极拳是武术,那么,太极拳当然也理所应当地能打。吴图南、于志钧之别家太极一脉其实非常重视太极拳的“打”。
老年吴图南
一 、太极拳一定要打
吴图南主张打。他说:“武术不是请客吃饭,那是出手见红要人命的玩意!这需要专门练习出手接招、发劲、抗摔打、闪展腾挪等等。要经常在江湖上打斗、厮杀。”【2】
吴图南,早年就读京师大学堂。学习过医学,精通考古、文史、心理学和经络学,并通英、法语等。民国期间从事教育工作,曾在南京中央大学、西北师范学院等高校任教,并担任故宫博物院专门委员。1980年被聘为北京市文史研究馆馆员,写出过《中国武术史》、《太极拳之研究》、《长寿学》、《太极枪法》以及《中国陶瓷史》等十余部著作。
显然,吴图南,近代教育培养出来的有所成就的文化工作者,一个太极拳家。一个文化人,说起太极拳的打,大有杀伐决断的武者风范。吴图南打过吗?也许真打过,他曾经在民国中央国术馆任过职,参加过国术国考。至于战绩怎么样,在其次吧,远大的抱负还是要有的。
于志钧继承了吴图南的衣钵。
他在其著作《太极拳史》中总结道:太极拳的普遍性就是一种个人徒手技击术。太极拳的经典和精华都是技击术,表演、养生都不是太极拳的本质。他说:如果说太极拳不是武技就不会有人感兴趣,去研究它的发展史,就没有必要考证太极拳的源流,因此太极拳必须回归技击术,有丰富的内涵才值得去研究。【1】所以,是太极拳神秘的技击术首先吸引了人们,而不是它的的养生方式。
打,武术一定要打,太极拳一定要打。文化人也有刚强而果敢的雄心。
于志钧出生于1931年,是现代早期教育培养出来的学者,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教授,主授西方科技史。于志钧打过吗?1997年大陆民间赴台太极拳交流,战败多名台湾年轻的太极拳推手冠军。这是于志钧先生的得意之作,也算是真打过。
吴图南推手
所以,太极拳发展“技击”是必须的。
武术强健我们的体魄,也要激活我们躯体从远古时代基因里遗传来的野性,这野性张扬着我们和我们民族强悍的个性,永无休止的向外进取的精神。我们身体里流淌着秦汉的血液,我们的心胸曾经有过大唐的豪迈!
太极拳必须格斗,太极拳必须去战斗!
唯有靠拳头,而不是靠嘴巴,才能打出太极拳的声誉和尊严!
只有打败了其他拳种,无论是拳击、散打、自由搏击、泰拳、巴西柔术等畅行国际武台的能打的功夫,还是少林拳、八卦掌、形意拳等等世说名拳,其他拳派牛逼哄哄的拳手就再也不敢对我们趾高气扬,只好坐下来心平气和地与我们平等对话。
啊,那是多么美好的场景呀!
到那一天,我们可以自豪地引用彭德怀元帅的话来形容彼时的心情:外国列强架起一门大炮就想征服中国的历史,一去不复返了。
那么,这些文化人,这些高级知识分子,是追求怎样一种打呀?
吴图南、于志钧师徒
二 、打入高途
最早清末明初著名学者黄宗羲文中写到:“少林以拳勇名天下。然,主于搏人,人亦得以乘之。有所谓内家者,以静制动,犯者应手即仆。”看,“应手即仆”打的干脆,打的利索,打的潇洒,打的酣畅淋漓,这是内家拳打的境界,文人眼中内家拳“打”的滥觞。黄宗羲以此成为后世文人描述太极拳之“打”的榜样。
于志钧对剑
“应手即仆”还需要接触,吴图南追求更高级的境界。
他认为,人对外接触有三种:物理接触、心理接触和气场接触。这三种接触都可以打击对方,它们既独立又相互依存。物理接触是身体接触。心理接触是意念接触,就是在身体接触之前意念已经接触,思想把对方手脚控制。当然,气场接触,是最高层次的接触了,用气势控制对方,不战而屈人之兵。这是神明的境界。
心理接触和气场接触就是说“打”可以以神相接。吴图南说,神接就是“离而未发”。什么意思呢?对手何处发,你就知道他将发,对手哪里动你就知道他哪里将动。你没有跟对方接触,就已经对他了如指掌了。所以,你的击打犹如无人之境,多么高超的技艺呀!
他的徒弟于志钧证实了这种功夫的存在,他说,我与吴师(指吴图南)接触时有这样的感觉,当吴师出手尚未接触我身体时,我已经感觉有很大的压迫感,身体已经受到控制。【2】
这比“应手即仆”的境界高超多了。
于志钧剑姿
三 、结语
打,原来也可以这般地出神入化。
不但有雄强的志气,也有探索“打”的意境的野心和行动,两个高级知识分子,一个出生于清末、一个出生于民国的文人,原也是这般地疯狂!
注释:
【1】于志钧.中国太极拳史.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P5
【2】于志钧.吴图南太极拳精粹.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14:P142、P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