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太难了,就因为毕业于非名校?

今天,是你陪着老周的第431天
“老周:
你好!这段日子,我们全家都非常苦恼,想请你给点建议。
我妹妹,今年普通大学一本毕业,要么参加秋招,银行的考试,如果考上就只能留在我们镇上,要么先不工作先考研,可她没把握一下子能考上211、985类学校的研究生,因为金融专业尤其是好学校的研究生竞争非常激烈。
目前看来,好学校毕业的研究生有机会留在城市的银行,可是几年以后能不能留在大城市的银行就难说了。妹妹性格内向,身体也比较弱,她一方面不想待在我们镇上,另一方面又怕考不上研究生,到时年纪也上来了。
现在全家都跟着她一起纠结,是参加银行的考试留在我们镇上,还是孤注一掷考好学校的研究生?期盼你的建议,谢谢!”
你妹妹的苦恼,在大学毕业生中有普遍性,尤其是毕业于非名校。
非名校的大学毕业生,是最难找到满意工作的。因为所处的位置很尴尬,在家长和自己的认知世界里,认为大学生,就要找一个匹配的工作:稳定的、有地位、有编制、收入高,最好是机关事业单位。而这些单位在挑选人才时,往往不会第一时间挑选他们,有同样想法的名校大学的毕业生很多,这些单位当然要挑更好的。
这样的认知,造成的选择错误,其实就是不理解供需关系(经济学适用于生活中的每一个选择)。找工作时,你选择了需求少但供给多的不利地位,作为供给者的你,自身的条件又一般,成交的可能性就会低。为了成交,你只能接受更低的报价,比如有些执着于机关编制单位的大学生,只能接受去偏僻的乡镇工作,然后基本编制在了当地,想折腾进县城都不太容易。喜欢这种编制的暂且不论,不喜欢的可能大有人在,就像你妹妹,不想待在你们镇上工作。
你妹妹的另一种选择,考一个211、985类的名校研究生,对不对呢?
在我看来,有两种可能的后果:
一是考不上(别嫌我说话难听或者不吉利,分析问题,必须列出这种可能,而且这种可能性还不低)。你妹妹考研的竞争对手有哪些?所有和她做了同样选择的非名校本科生,加上名校本科生,她的胜算估计不高。如果考不上,处境会非常尴尬,浪费了一年或几年时间,作为劳动力供给者,议价能力更低,雇主不会太重视,甚至会嫌弃,再加上考试失败的沮丧,很可能会恐惧社会,造成心理阴影。转眼到了30岁,在这个年龄段同时应该开展的恋爱与婚姻计划,估计也会被牺牲掉。到了那会儿,所有的问题会同时涌现,没有任何办法可想,更没有办法行动。她的人生陷入被动,而且极有可能会一直被动下去。
二是如愿以偿,考上名校研究生。分析一下她毕业时将面临的状况,她会发现,现在的种种不利因素照样存在,竞争反而更激烈,因为有了研究生的身份,对职位、薪资的要求自然水涨船高,而这种工作机会相对较少,竞争对手除了研究生,还有出色的本科生。而且现在的HR早已进化成人精了:既然这么多找不到工作的非名校本科生,考了名校研究生的文凭,同等学历下,我用第一学历做筛选。还有一个不得不考虑的现实因素:女研究生,结婚生孩子迫在眉睫。如果你是公司决策者,自然也会倾向于少用她们,更何况是没有任何工作经验的职场新人。这就是活生生的站在坑里挖坑,几年后,要爬出来更难。
我工作以后一直有一个观点:没有工作是主动的,而不是被动的。失业者,不是因为没有工作机会,而是因为没有他们想要的工作机会(比如事情少、薪水高、职位高),如果愿意放下身段,工作比比皆是。
非名校毕业的大学生,找工作,放下所谓的身份和专业的束缚,是必须的,如果你的大学、你的专业找不到满意的工作,那就说明你的大学和专业供给过剩,你就没有资格按照自己的完美计划挑工作。而且要反过来思考,什么工作需要你,你就去从事什么工作,不要怕起点低,更要接受跨专业,除了搞学术研究,你大学的专业,和你的工作很有可能半毛钱关系都没有。就像洛克菲勒,在经济大萧条时期依然能找到工作一样:他对BOSS说,把工资最低、最辛苦的职位给我。得到最基本的工作后,他不停的、主动的帮BOSS解决更大、更难的问题,然后迅速升职,一飞冲天。
能吃苦,愿意吃苦,工作到处都是。不能吃苦,不愿意吃苦,脑子里全是高大上的工作,自然就没有工作。
许多人找工作,出发点就错了,然后越走越错……
与你,共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