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村落】——鸣犊街道郭村
谨以此文,献给大西安建设中,即将消失的长安村落文化!
位于白鹿原南坡、浐河东岸,鸣犊镇东北2公里处。南接二圣宫村,北连马莲滩村。半引公路由北向南从村前通过,马(兴)炮(里)路由西向东从村中通过。9个村民小组,532户,2053人,耕地1790亩。
村民有陈、肖、雷、王、康、齐、乔等姓,其中陈、肖、雷三姓人口较多。相传五代时期,陈姓因避战乱,由河南省长葛地区来此,郭村一支现210户,住在陈家山、陈家沟、陈家南头,另一支在三桥后卫寨;肖姓由留公村小堡子迁来,现160户,住在肖家顶、肖家南头;雷姓明初由蓝田小寨雷家湾迁来,郭村一支现110户,住在雷家台、雷家沟,另一支在鸣犊街道南头雷家湾。其他姓50多户,杂居于各小组中。
据有关史料记载,今郭村所在地,远在新石器时期就有先民居住,今村中半坡上所建砖厂曾发现几处古建筑基址和秦汉隋唐砖瓦片。其村名来历:一因原为秦二世部分宫殿被称为“宫村”,转音为“郭村”。《西安大遗址保护》载:“宫村,在马兴乡二世宫村北。”;二因村半坡上原城堡外围墙称“郭墙”,村民住在外围墙,故称“郭村”;三是以“郭姓为村名,后因战乱饥荒,郭姓迁走或逃亡,新来者仍以郭姓为村名。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努力建设新农村。全村经济收入大提高,居住条件大改变,由原来坡塬搬到平川,土窑洞换成砖混结构的平房、楼房。硬化全村街巷路面,自来水入户,低压线路全改造。新建村委会办公楼两层五间。有公交车405、919、927路通往西安、蓝田,交通方便。
郭村的庙宇,历史上有“日月还”、董庙、大庙、无量庙、阎君庙等。日月还遗址在今苇园沟里半腰间,为窑洞庙。相传十六国时期,后秦皇帝以为公主曾修道于此,后得道成仙。庙前有一水潭,逢农历十五,日月之影在潭中同现,故称“日月还”或“日月潭”。历代屡毁屡修,最后毁于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大地震;董庙遗址在村中半坡上,建于何时不详,为汉代大儒董仲舒之庙,后变为药王、瘟神庙,历代屡有修复,明代万历四十六年(1618)复修所铸的铁钟声音洪亮,每逢庙会日击钟祭祀,声及方圆五六里,可惜在2006年某晚被人偷走;大庙遗址在今苇园沟口,建于清康熙年间,庙内神像有骊山老母、送子娘娘等,庙门外有大钟一口,20世纪80年代被洪水冲毁;无量庙遗址在今马炮路十字西侧,建于清乾隆年间,庙内有无量祖师、黑虎、灵官神像,毁于新中国成立后;阎君庙遗址在今陈家山崖嘴上,庙内有阎王像,墙上有阴曹地府画,毁于新中国成立前崖坎塌陷。
郭村人才辈出。陈光友(1915—1939),中条山磨凹、朱家窑激战二十八烈士之一。另有许多郭村人在各级政府部门担任公职。
鸣犊街道,隶属于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地处长安区东北部。东邻炮里街道和魏寨街道,南靠引镇街道和蓝田县史家寨镇,西连大兆街道,北接灞桥区狄寨街道,总面积43.5平方千米。
截至2020年6月,鸣犊街道下辖18个村(居),其中:1个社区、17个行政村 。2011年,鸣犊街道总人口38958人,农业总产值达到2.6亿元,工业总产值达到2900万元,社会商品销售总额达2.2亿元,各类存款余额3.8亿元。
北宋、元、明记为鸣犊镇。
清设鸣犊仓。
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后,曾设鸣犊区、镇、乡、联保等。
1949年,设鸣犊区鸣犊镇。
1951年,为鸣犊乡。
1958年,成立鸣犊公社。
1966年,改名东风公社。
1972年,恢复原名。
1984年,改设乡。
2001年1月,将马兴乡并入鸣犊镇。
2008年5月,撤镇设立鸣犊街道。
投稿、闲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