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平“扒糕侠”的传奇故事
一份并不起眼的普通小吃,在乡下,在城里,一两个,或者三五个人围坐一桌,夹起一块蘸上佐料,放在嘴里,慢慢的吃,细细的嚼,一份清香溢满舌头,那童年的故事记忆就完全苏醒了。
这就是扒糕,北方人最熟悉最爱吃的味道,然而,把这份小吃坚持几十年做,并且传承下来,有了自己独特的味道,形成了安平县乃至衡水一种必须寻找的美食——扒瓜侠的扒糕,这是不容易的,也有不少传奇故事。
一是人名传奇,做扒糕的小伙子叫李鹏,因为与大人物同名,所以很多人就记住了,李鹏,名如其人,从小立下把扒糕做到全国各地去,鹏飞万里,香飘四海。
二是长相传奇,这个叫做小鹏的小伙子,长的高高瘦瘦的,眼睛不大,却流光溢彩,嘴巴不小,男人嘴大吃四方,最主要的是头上顶着一个艺术家的造型头盖,远远看去,就像一座小山峰,蕴藏着无限的发展潜能。
三是做法传奇。
他家的扒糕是子承父业,李鹏的父亲叫做李进生,安平县杨各庄人士,虽然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却因为20年的坚持,不断改进与发展,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扒糕——安平李记扒糕,这让安平县杨各庄一带村庄的集市上,有了一道独特的景观:每天吃的人总是络绎不绝,有的来晚了还非常后悔,说下一集一定早来,但是,下一集还是来晚了。
这的确是安平县的独一份,反复糅合搅拌的荞麦面,里面加上18种美味调料,再加上自己家酿造的醋,自己家种的红皮蒜,自己家磨制的香油,让这份小吃有了自己响亮的名字——李记扒糕。
凭着这份技艺,他养家糊口,在安平县城里买了两套楼房,给李鹏兄弟两人娶妻生子。
李鹏呢,是老大,聪明机灵,辍学后闯荡过京城,后来父亲年纪大了,赶集赶不动了,把他从北京拽回来,精心传承这份家庭技艺,希望他能发扬光大,让更多的人吃上李记扒糕。
所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凭着耳濡目染,和耐心学习,他很快就学会了李记扒糕的制作技术,并且在原来的基础上,又进一步改进,加工,终于形成了自己的品牌:扒糕侠。
侠之大也,技艺高强。
每天,在安平县城一家扒糕店里,总能传出沁人的香味,这美味凝聚了李鹏小两口无限劳作艰辛,他们从夜间开始,安顿好孩子,就开始了忙碌,他先把水烧开,然后他把从蒙古高原高寒地区采购的荞麦面倒进一个盆里,倒上水,然后依次加入小茴香,桂皮、花椒、大料等等十三香,之后用一根枣木棒反复搅拌,直到一个小时,累的胳膊发麻,面终于像面糖一样软,几乎能弹跳起来,面活好后,就一块块揪起来,放到笼屉里,按压一下,不多不少5厘米厚,最后盖上盖子蒸熟。
最独特的还是自己家的特制佐料,自己家酿造的醋,自己磨制的小磨香油,自己家种的红皮蒜。
之后除了在扒糕店里人来人往外,李鹏携带自己的特色小吃,被安平县有关部门多次邀约参加安平县杨屯村油菜花节,安平县大赛马活动,还有驾校举办的活动,让更多的安平或者外地人有了口福,他们吃了之后都赞不绝口,也吸引了河北电视台记者的注意。
为了让更多的人品尝到这个扒糕侠扒糕,他做了包装,与饿了么外卖合作,每天能卖出上百分扒糕。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李鹏靠着扒糕发家致富后,不忘弱势群体,多次参加各种公益活动,每年奉送扒糕几百份之多,让扒糕侠的扒糕人所尽知,真正赋予了侠的含义,让扒糕侠实至名归!
但是,他不忘自己鹏飞万里的志向,他不但要把扒糕推向安平,衡水乃至各个大中城市,还要走向世界,也就是这一天,他的店里来了一个美籍华人,一个劲的说除了扒糕侠的扒糕,他别的扒糕不吃,这是怎么一回事呢?预知后事如何,请看续集,扒糕侠的扒糕,走出了国门!
注:扒糕侠李鹏郑重承诺,凡将此文带图转发到微信朋友圈,一天转发两次,连转两天的朋友,就能到位于安平县育才路第二小学对门扒糕侠店领取扒糕一份,和一包挂面,请把这个好消息告知亲友,就能吃到扒糕侠的美味扒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