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问我答 | “艾”知多少

三九脑科康复

什么是“艾”?

说起艾,相信很多人第一反应是艾灸。现在很多人都自己在家用艾灸治病或者保健养生。与拔罐、刮痧等其他中医疗法相比,操作起来更简单,花费低廉,适合家庭使用。除了可以灸,艾还有很多用途,例如用艾叶泡脚、用艾叶制作艾果糍粑、驱蚊等。药圣李时珍称其为草医,也有草中钻石的称号。

那艾草是什么呢?

艾草,菊科蒿属植物,性味苦、辛、温,入脾、肝、肾。艾草为一、二年生或多年生草本,少数为半灌木或小灌木, 地下根茎分枝多,株高 45~120 厘米,茎直立,圆形有棱,外被灰白色软毛,常有浓烈的挥发性香气。

艾草有什么功效呢?

医书中有很多记载,例如《本草》载:“艾叶能灸百病。”《本草纲目》记载:艾以叶入药,性温、味苦、无毒、纯阳之性、通十二经、具回阳、理气血、逐湿寒、止血安胎等功效。《本草从新》说:“艾叶苦辛,生温,熟热,纯阳之性,能回垂绝之阳,通十二经,走三阴,理气血,逐寒湿,暖子宫,……以之灸火,能透诸经而除百病。”说明用艾叶作施灸材料,有通经活络,祛除阴寒,消肿散结,回阳救逆,防病保健等作用。

艾草为什么有这些作用呢?

目前对艾灸的作用原理多认为其是一种“综合效应”, 既包括艾的药性作用又有灸法的光热作用。艾草的药用部位是艾叶,艾叶的药用功能来源于其中所含化学物质。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艾草各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了较为广泛的研究,发现艾草中化学成分主要为挥发油类、黄酮类和多糖三大类。

艾的药性作用
1

抗细菌、抗病毒作用:大量学者对艾烟成分进行研究并发现,艾叶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烟气颗粒,对腺病毒、鼻病毒、疱疹病毒、流感病毒和腮腺炎病毒均有抑制作用,对乙肝病毒也有一定灭活作用,艾叶烟熏除了对患处有明显抗病毒作用外,还可以在室内形成空气药分子膜层。悬挂的艾叶其挥发性物质的挥发,在人体周围空气中也能形成天然消毒气幕,经呼吸系统侵犯人体的细菌、病毒最易蓄于鼻窦腔与咽喉,艾草中大量杀菌、抗病毒成分可于鼻窦腔、喉头与气管中形成“药膜”,大量积聚抗体,达到灭菌、杀毒、防病的效果,故悬挂艾叶及燃烧艾叶有预防瘟疫流行的作用。这也是人们在端午节为什么悬挂及燃烧艾的原因。

2

镇咳、祛痰、平喘、抗过敏, 镇痛作用:大量的药理实验证明, 艾叶的挥发油口服或喷雾给药均有较好的平喘、祛痰、镇咳作用, 其中尤以平喘作用最为显著。临床上有用艾叶挥发油治疗哮喘, 有较好疗效。动物实验研究表明, 清艾条烟雾吸入可相对延长豚鼠药物性哮喘潜伏期,能明显松弛正常豚鼠支气管平滑肌, 有效对抗乙酰胆碱引起的支气管平滑肌痉挛收缩,,对乙酰胆碱收缩气管平滑肌有明显的保护作用,证明艾烟能平喘,抗过敏。

3

抗自由基, 调节机体功能, 抗衰老, 预防保健作用:自由基是人体组织中许多生化反应的中间代谢产物。机体在细胞代谢过程中不断产生自由基, 其具有极强的氧化能力, 能使机体内多种生物大分子变性、断裂, 引起细胞结构和功能的破坏, 而导致机体的衰老。而艾草中化学成分主要为挥发油类、黄酮类和多糖三大类,其中黄酮类和多糖类化合物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活性。因此艾烟可以提高抗氧化能力, 有效对抗机体衰老。

艾灸的光热效应

除了以上药理作用,艾燃烧时除了温热效应外,还会产生一种十分有效并适宜于机体的物理因子红外线, 其辐射能谱在0.8~5.6μ之间, 这表明燃烧艾时的辐射能谱不仅具有热辐射-远红外辐射, 而且还具有近红外光辐射,艾灸的能谱近红外辐射占主要成分,且峰谱在1.5μ附近。

根据物理学原理, 一般远红外线能直接作用于人体的较浅部位,靠传导而扩散热量,而近红外线相反,可直接渗透到深层组织, 穿透机体的深度可达10mm左右。

艾灸时的红外辐射可激励人体穴位内生物分子的氢键 , 产生受激共振,而产生“得气感”,为机体细胞的代谢活动、免疫功能提供所必需的能量 ,也能给缺乏能量的病态细胞提供活化能。

参考文献:

1.王惠君,王文泉,卢诚,王海燕,陈新.艾叶研究进展概述.江苏农业科学,2015,43(8):15-19.

2.常小荣,石佳,张国山等.艾灸的作用机理研究进展[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1,12:2616-2620

3.赵百孝,惠鑫,黄畅等.艾烟在艾灸中的作用机制及安全性[J].世界中医药,2017,12(09):2246-2251

4.吴焕淦,严洁,余曙光.灸法研究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上海针灸杂志,2009(28)1:1-6

5.刘密,彭艳,常小荣,等.艾灸温热效应的生物物理学特性研究进展[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30(1):76-78.

END
/ 作者简介 /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