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雕 | 吕宗辉:石上花开,花开见佛
赏石传统在柳州早已有之,最早要追溯到唐朝诗人柳宗元。当时他被贬柳州,偶然发现这里的山石纹理重叠如云,石质细腻光滑,叩之发出清脆声响,色泽鲜艳莹亮,便采集了一些送给远在广东的挚友刘禹锡。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人们对奇石的审美集中于易把玩的掌中石,吕宗辉雕刻的大湾石便是现下最流行的把玩品种。大湾石质地坚硬、结构致密,石皮光滑细腻,现世二十多年仍经久不衰。
吕宗辉是柳州最早一批雕刻大湾石的人。他学建筑出身,坚持雕刻全凭着心中一抹赤诚的热爱。小时候他看别人镌刻印章,见到印章上的印钮,马上依葫芦画瓢,用滑石雕刻些小乌龟之类的玩意儿。
1990 年,到上海读大学的他发现了更宽广的文玩市场,见识到了更多精美的寿山石雕。当时只是觉着惊奇,那些作品颜色如此艳丽,造型丰富多变,如此硬的质地,居然也能用刀来雕刻。摆摊师傅们见他感兴趣,便问他可有作品拿出来供大家鉴赏,看过之后,大家纷纷夸他有天赋。
此后,得到了鼓励的吕宗辉开始跟着老师学习雕刻,甚至连毕业后的业余时间都奉献给了雕刻。再后来,吕宗辉与几个雕刻爱好者共同成立了“雕虫居”工作室。
虫,多么渺小,一只虫子不过弹丸大小;虫,又多么巨大,世界上每一个角落都不缺少虫的身影;虫,在被雕刻出来那一瞬间,就是我们自己。纳须弥于芥子,乾坤只是一粟。 吕宗辉二十年如一日、不计回报地雕刻玉石,他的理想却只是做一个雕刻匠里的“扫地僧”!
天低云白,微风徐徐,悬崖边上一名小沙弥席地而坐,面前的香炉青烟袅袅,诵经之声在风中飘动……吕宗辉的这枚石雕作品《云烟供养》曾斩获 2015 年广西工艺美术作品“八桂天工奖”银奖。一块普普通通的石头,经过吕宗辉的手后,的确变成了一件颇具禅意的艺术品。
雕刻对吕宗辉来说,是一场修心之旅。
一件作品从入手开始到刻完,至少需要一个月。雕刻,首先要观其外在形态,根据想象将心中的图画雕刻在玉石上,在吕宗辉的手中皆被赋予了生命。雕刻石头不仅得会舞动刻刀,还要牢牢掌握玉石结构。善恶之分、是非之观,凭直觉便能知道为与不为,这才是雕刻玉石的第一步。
雕刻时,吕宗辉常常在操作台旁一坐就是十个小时,与其说是与玉石面对面,不如说是与自己的内心面对面。
“心情烦躁的时候,我会翻一翻南怀瑾的《如何修证佛法》,学着如何面对死亡,回过头来,也知道了如何向死而生地活着。”
在吕宗辉眼里,每块玉石都像是一个人,每个人内心又都是一块灵玉。大多数人不开发自己的灵玉,却羡慕别人手上的宝玉,如同一只手藏了原有的玉,又伸手要别人的宝物,最后只能失了理想的远景和心灵的壮怀。
除了鱼虫,吕宗辉还尤爱雕刻莲花,其作品《听雨》曾获 2015 年柳州市工艺美术作品奖金奖。卷曲干枯的荷叶之上,一只灵动的小青蛙正在静听小雨沥沥。凋零的荷叶、生命力顽强的青蛙,以及凋零的花瓣中屹立着的新莲蓬,这一切的静与动、生与死,在时光中奏出了一曲轮回的梵唱。
这世上许多的香花不美,美花不香往往令人感到遗憾,而《听雨》中的莲花香美俱足,香气从石头中迸发出来,它的香令人清明,它的美更使人谦卑。
佛教说莲花有四德:一香、二净、三柔软、四可爱。要在坚硬的玉石上雕刻出莲花的柔软,还要在柔软中体现她的刚强,除了静下心一步一步走下去,别无他法。
雕刻莲花对吕宗辉来说是一种警醒,他借荷花告诫自己,凡事皆要用心做到具善具美,但行好事,莫问前程,离开了贪嗔痴的欲望之池,才能闻到身体呼出的莲花般纯净的芳香。
临走前,我又回头看了眼工作室门口烫金的木刻对联——“自古雕虫非小技,而今刻品信天然。”手中雕的一只小虫,心里怀纳的却是大千世界,实为真真的精神博雅。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愿吕宗辉老师坚持内心,继续使石上开花,花开见己,花开见佛。//
文=六月汀 | 图=巧克力 | 美编=阿猫 | 编审=蓝蝶 薄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