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是“龙抬头节”,这3个老传统不要忘,寓意送穷接福财运来
我国有很多传统节日,但并非所有的节日都能被人们熟知,很多在古代十分重要的节日,在传承的过程中逐渐被淡化,到现在已经很少有人知道这些节日了。
就比如我们即将到来的“二月二”,它又被人们称为“龙抬头节”,并且古人在这一天会举行特别隆重的祭祀活动。
现在人们已经很少注意到这个节日,但是为了多多积攒一些好运气,也不妨了解下它的来历和相关习俗,这3个老传统不要忘,寓意送穷接福财运来。
一、“龙头节”的来历
“龙头节”还被人们称为“青龙节”,就像它的名字一样,人们认为二月初二这一天是龙抬头的日子。
一些大型的祭祀活动会在这一天举办,目的是为祈求来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关于“龙头节”的来历,民间有很多相关的传说,其中比较主流的就是下面这几种说法。
第一种观点认为“龙头节”和“土地公公”有关。据说二月初二是土地爷爷的生辰,人们一方面为给土地公公贺寿,另一方面为请求土地公公保佑来年庄稼的收成,会专门举办一场“土地会”。
这个“土地会”其实就是每家每户都凑点钱,给土地公公举办一个“生日宴”,具体内容就是去土地庙烧香祭祀,然后放上几挂鞭炮。
第二种说法则是关于“百官亲耕”的传说。相传“龙头节”起源于伏羲时期,当时伏羲十分注重农业发展,因此他会在每年的二月初二亲自去田地里耕种,体会一下民间疾苦。
这一做法被后世的很多君王纷纷效仿,一直到周武王时期,除了君王会亲自耕种之外,朝廷里的文武百官也都必须加入到耕种的队伍。
其实笔者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传统,因为很多官员都出生在官宦世家,从小就没有受过苦,所以他们当中的绝大部分人都不知道百姓的苦楚。
或许用这种强制耕种的方式,让他们体会一下民间的生活也挺好。这样有些问题才能做到感同身受,杜绝“何不食肉糜”这种情况的发生。
另外一种说法是,“龙头节”是由宋朝的“花朝节”演变而来。宋朝时期人们将二月初二看作是百花的生日,故而称其为“花朝节”。
元朝时期则改名为“踏青节”,这一天人们会出去踏青,并采摘一些“蓬叶”回家祭拜。到明清时期,人们就将其正式称为“龙抬头”,表示龙能够镇压所有的毒虫,保佑地里的庄稼能够有一个好的收成。
二、“龙头节”的习俗
吃饺子:和冬至这一天的习俗一样,人们也会在二月初二这一天包饺子,每家每户都会吃饺子,这是人们所说的“吃龙耳”。
龙在我国古代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它不仅仅代表着至高无上的权力,也是人们心中的“守护神”。
因此古人认为在这一天吃饺子,就能保证一家人身体健康。要知道古时候医疗技术不发达,很多小病小痛都能夺走一个人的生命,所以人们才会将身体健康的愿望,寄托在这些看似不起眼的习俗身上。
另外饺子的形状和元宝很像,并且饺子里面的馅要有肉,同时也必须得有菜。
因为“肉菜”的谐音就是“有财”,意味着二月初二吃饺子会给家里带来财运。即便是现在很多地区依旧会有“龙头节”吃饺子的习俗。
剃头:人们常说“龙不抬头,天不下雨”,所以给二月初二取名“龙头节”,也是希望春雨能够滋润大地,让地里的庄稼能够有一个好的收成。
所以人们为了祈求来年顺顺利利,鸿运当头,也会在“龙头节”这一天剃头发,让自己也“抬抬头”。或许还有一个原因是因为正月里人们不能理发,所以理发店在二月初的生意都很红火。
引钱龙:所谓“引钱龙”的意思就是,每家每户的男人都会在二月初二清晨,去井里挑水倒进水缸,最早将水挑回家倒进水缸,就意味着最早将“钱龙”引进自己的家中,也就是说在这一年这家人会有很好的财运。
结语
这些俗语其实都是人们的美好愿望,一个家庭能不能发财,关键还得看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如何。
若是家庭成员之间关系十分和谐,那么这家人的财运自然就不会太差,至少会过得很幸福。相反那些成天在家里闹得鸡飞狗跳的夫妻,即便是拥有再多的财富,或许也不会过得幸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