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有几个层次?最高境界是什么?在《道德经》里可以找到答案

老子《道德经》第十七章论述了四种统治者,原文是这样说的:“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

意思是说:最好的统治者,人们不知道他的存在;次一点的统治者,老百姓亲近他,赞美他;再次一点的统治者,老百姓怕他;最次的统治者,老百姓骂他。

这四种统治者可以看成是当统治者的四种境界。第一种统治者不乱发号施令,老百姓自然地生活,以至于不知道有统治者。这是老子乌托邦式的政治理想,现实中只可能有后三种。

只是,老子说的是统治者,与老师有什么关系呢?

与老师有关系。细琢磨统治者的后三个层次,我发现套用在任何方面的管理者身上都合适。比如老师是班级教学的管理者,放在老师身上就很合乎实际。

把老子论统治者的虚幻的第一种去掉,后三种依次上升,用来论老师,则老师可以分为这样三个层次:最高境界是学生“亲而誉之”,中间层次是学生“畏之”,最低层次是学生“侮之”。

我曾听一位语文教研员这样说:要想教好学生,教出成绩,要么让学生喜欢你,要么让学生怕你。我觉得很有道理,下面结合上面说的老师的三个层次,谈谈个人的一些思考。

学生“亲而誉之”的老师

这样的老师,学生喜欢他,愿意亲近他,发自内心地赞美他。达到这种境界的老师,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征服学生,让学生真切感受到关爱,从而赢得学生的信任、依赖、爱戴和拥护。

亲其师信其道。由于信赖、爱戴和拥护老师,所以学生能积极按老师要求去做,而且乐于去做,认真去做。这样,老师的教育教学就会产生很好的效果,就能教出成绩来。

这种境界是每一位老师都想达到的,很多人初为人师时肯定都曾有过这样的理想。愿老师朋友们不忘初心,继续追求这样的理想。但有一点需要提醒,靠放宽要求、放弃原则去迎合学生,是南辕北辙。

学生“畏之”的老师

不要因为一个“畏”字,把这种老师理解为差的老师。这是中间层次,比不上第一种,但也绝非差老师。应该说这是一种普通老师,大多数老师都属于这个层次。

这样的老师也是负责任的老师,也爱学生,但因为过于严厉、严苛,多施惩戒,所以学生害怕,尤其是调皮的学生和不认真学习的学生。而严厉正是出于责任心与师爱,只是这种出于爱的严厉可能一时难被理解。

为什么说这样的老师属于普通老师,因为与第一种老师相比,这种老师缺乏教育智慧和耐心,教育方式简单直率,甚至粗暴。不过,学生因为畏之,所以也能按要求去做,所以老师教育教学有效果,也能教出成绩来。这样的老师往往要到多年之后才被学生理解和认可。

学生“侮之”的老师

这种老师明显就是不好的了。这种老师遭到学生的反对、反感,学生虽然不敢当面表达不满,但却会在背后指指点点,甚至说坏话,或是用其它方式泄愤。

必须指出的是,这里是指遭到大多数学生反对,而不是个别学生。遭到个别学生反对,可能是学生的原因。遭到大多数乃至全班学生反对,那一定是老师的问题了。

你会问,现实中这种老师有吗?我只能说,现在这种老师非常少,而不敢说保证没有。只是这种老师为什么会变成这样,为什么还有生存空间,我觉得值得思考。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