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太阳小肠经
手太阳小肠经穴
- 360docimg_0_科普中国 | 本词条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名词术语成果转化与规范推广项目提供内容审阅专家马庆宇
手太阳小肠经穴即手太阳小肠经的所有腧穴,左右各19穴,本经腧穴主要治疗头、项、耳、目、咽喉病,热病,神志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
- 中文名手太阳小肠经穴
- 类别中医基础术语
- 概念指手太阳小肠经所有的腧穴
快速
导航
导航
- 中医应用
解读
手太阳小肠经穴指手太阳小肠经所有的腧穴,即所有经穴。分布在指、掌尺侧,上肢背侧面的尺侧缘、肩胛及面部。起于少泽,止于听宫。左右各19穴,分别为少泽、前谷、后溪、腕骨、阳谷、养老、支正、小海、肩贞、臑俞、天宗、秉风、曲垣、肩外俞、肩中俞、天窗、天容、颧髎、听宫。
腧穴是脏腑经络气血输注于躯体外部的特殊部位,也是疾病的反应点和针灸等治法的刺激点。
凡归属于十二经脉和任、督脉的腧穴,亦即归属于十四经的穴位,总称“经穴”。经穴均有具体的穴名和固定的位置,分布在十四经循行路线上,有明确的针灸主治证。经络学说就是以这些腧穴为主要依据,就其主治规律、疾病症候等进行总结,使分散的腧穴系统化,并由早期的基本穴逐步发展到全部经穴。
诊断方面,腧穴有反映病症、协助诊断的作用。治疗方面,腧穴有接受刺激、防治疾病的作用。其中腧穴的治疗作用有三个特点:临近作用,远道作用和整体作用。
中医应用
一、手太阳小肠经穴应用概要。
本经腧穴主要治疗头、项、耳、目、咽喉病,热病,神志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治疗头项痛常用后溪、养老、支正、天窗、天容;治疗耳病常用听宫、后溪、前谷;治疗目疾常用后溪、养老;齿痛常用听宫、颧髎;咽喉痛可用少泽、前谷、天窗、天容;乳房病常用少泽、天宗;急性腰痛常用后溪、养老;肩臂背部疼痛常用后溪、养老、支正、肩贞、臑俞、天宗、秉风、曲垣、肩外俞、肩中俞等。针刺背部腧穴和颈部腧穴应注意角度和深度,听宫应张口直刺。
二、各穴简释
1、少泽 Shào zé(SI 1) 井穴
定位:在手小指末节尺侧,距指甲角0。1寸。
解剖:皮肤→皮下组织→指甲根。分布有尺神经指掌侧固有神经的指背支和小指尺掌侧动、静脉指背支形成的动、静脉网。
主治:①头痛,目翳,咽喉肿痛,耳聋,耳鸣。②乳痈,乳汁少。③昏迷,热病。
操作:刺0.1~0.2寸;或点刺出血。
2、前谷 Qián gǔ(SI 2)荥穴
定位:在手尺侧,微握拳,当小指本节(第五掌指关节)前的掌指横纹头赤白肉际。
解剖:皮肤→皮下组织→小指近节指骨基底部。分布有尺神经的指背神经,尺神经的指掌侧固有神经和小指尺掌侧动、静脉。
主治:①头痛,目痛,耳鸣,咽喉肿痛,热病。②乳少。
操作:直刺0.2~0.3寸。
3、后溪 Hòu xī(SI 3)输穴,八脉交会穴,通督脉
定位:在手掌尺侧,微握拳,当小指本节(第五掌指关节)后的远侧掌横纹头赤白肉际。
解剖:皮肤→皮下组织→小指展肌→小指短屈肌。浅层分布有神经手背支,尺神经掌支和皮下浅静脉等。深层有小指尺掌侧固有动、静脉和指掌侧固有神经。
主治:①头项强痛,腰背痛。②目赤,耳聋,咽喉肿痛,癫狂痫。③盗汗,疟疾。④手指及肘臂挛急。
操作:直刺0.5~0.8寸,或向合谷方向透刺。
4、腕骨 Wàn gǔ(SI 4)原穴
定位:在手掌尺侧,当第五掌骨基底与钩骨之间的凹陷处,赤白肉际。
解剖:皮肤→皮下组织→小指展肌→豆掌韧带。浅层布有前臂内侧皮神经,尺神经掌支,尺神经手背支和浅静脉等。深层有尺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
主治:①头项强痛,耳鸣,目翳。②黄疸,消渴,热病,疟疾。③指挛腕痛。
操作:直刺0.3~0.5寸。
5、阳谷 Yáng gǔ(SI 5)经穴
定位:在手腕尺侧,当尺骨茎突与三角骨之间的凹陷处。
解剖:皮肤→皮下组织→尺侧腕伸肌腱的前方。浅层有尺神经手背支,贵要静脉等分布。深层有尺动脉的腕背支。
主治:①头痛,目眩,耳鸣,耳聋。②热病,癫狂痫。③腕臂痛,颈颌肿。
操作:直刺0.3~0.5寸。
6、养老 Yǎng lǎo(SI 6)郄穴
定位:在前臂背面尺侧,当尺骨小头近端桡侧凹陷中。
取法:屈肘,掌心向胸,在尺骨小头的桡侧缘,于尺骨小头最高点水平的骨缝中取穴。或掌心向下,用另一手指按在尺骨小头的最高点上,然后掌心转向胸部,当手指滑入的骨缝中取穴。
解剖:皮肤→皮下组织→尺侧腕伸肌腱。浅层布有前臂内侧皮神经,前臂后皮神经,尺神经手背支和贵要静脉属支。深层有腕背动、静脉网。
主治:①目视不明,头痛,面痛。②肩、背、肘、臂酸痛,急性腰痛,项强。
操作:以掌心向胸姿势,直刺0.5~0.8寸。
7、支正 Zhī zhèng(SI 7)络穴
定位:在前臂背面尺侧,当阳谷与小海的连线上,腕背横纹上5寸。
解剖:皮肤→皮下组织→尺侧腕屈肌→指深屈肌→前臂骨间膜。浅层布有前臂内侧皮神经,贵要静脉属支。深层有尺动、静脉和尺神经。
主治:①头痛,目眩。②热病,癫狂。③项强,肘臂酸痛。
操作:直刺0.5~0.8寸。
8、小海 Xiǎo hǎi(SI 8)合穴
定位:微屈肘。在肘内侧,当尺骨鹰嘴与肱骨内上髁之间凹陷处。
解剖:皮肤→皮下组织→尺神经沟内。浅层布有前臂内侧皮神经尺侧支,臂内侧皮神经,贵要静脉属支。深层,在尺神经沟内有尺神经,尺神经的后外侧有尺侧上副动、静脉与尺动、静脉的尺侧返动、静脉后支吻合成的动、静脉网。
主治:①肘臂疼痛。②癫痫。
操作:直刺0.3~0.5寸。
9、肩贞 Jiān zhēn(SI 9)
定位:在肩关节后下方,臂内收时,腋后纹头上1寸(指寸)。
解剖:皮肤→皮下组织→三角肌后份→肱三头肌长头→大圆肌→背阔肌腱。浅层布有第二肋间神经的外侧皮支和臂外侧上皮神经。深层有桡神经等结构。
主治:①肩背疼痛,手臂麻痛,瘰疬。②耳鸣。
操作:向外斜刺1~1.5寸,或向前腋缝方向透刺。
10、臑俞Nào shū(SI 10)手、足太阳、阳维脉、阳(乔)脉交会穴
定位:在肩部,当腋后纹头直上,肩胛冈下缘凹陷中。
解剖:皮肤→皮下组织→三角肌→冈下肌。浅层布有锁骨上外侧神经。深层有肩胛上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旋肱后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等。
主治:肩臂疼痛,瘰疬。
操作:向前直刺1~1.2寸。
11、天宗 Tiān zōng(SI 11)
定位:在肩胛部,当冈下窝中央凹陷处,与第四胸椎相平。
解剖:皮肤→皮下组织→斜方肌→冈下肌。浅层有第四胸神经后支的皮支和伴行的动、静脉。深层布有肩胛上神经的分支和旋肩胛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
主治:①肩胛疼痛。②乳痈。③气喘。
操作:直刺或向四周斜刺0.5~1寸。
12、秉风 Bǐng fēng(SI 12)手三阳与足少阳经交会穴
定位:在肩胛部,冈上窝中央,天宗直上,举臂有凹陷处。
解剖:皮肤→皮下组织→斜方肌→冈上肌。浅层布有第二胸神经后支的皮支和伴行的动、静脉。深层有肩胛上神经的分支和肩胛上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分布。
主治:肩胛疼痛,手臂酸麻。
操作:直刺0.5~0.8寸。
13、曲垣 Qū yuán(SI 13)
定位:在肩胛部,冈上窝内侧端,当臑俞与第二胸椎棘突连线的中点处。
解剖:皮肤→皮下组织→斜方肌→冈上肌。浅层有第二、三胸神经后支的皮支和伴行的动、静脉。深层布有肩胛上神经的肌支和肩胛上动、静脉,肩胛背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
主治:肩胛背项疼痛。
操作:直刺或向外下方斜刺0.5~0.8寸。
14、肩外俞Jiān wài shū(SI 14)
定位:在背部,当第一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解剖:皮肤→皮下组织→斜方肌→菱形肌。浅层有第一、二胸神经后支的皮支和伴行的动、静脉。深层分布有颈横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和肩胛背神经的肌支。
主治:肩背疼痛,颈项强急。
操作:向外斜刺0.5~0.8寸。
15、肩中俞 Jiān zhōng shū(SI 15)
定位:在背部,当第七颈椎棘突下,旁开2寸。
解剖:皮肤→皮下组织→斜方肌→菱形肌。浅层有第八颈神经后支,第一胸神经后支的皮支分布。深层有副神经、肩胛背神经的分布和颈横动、静脉。
主治:①咳嗽,气喘,唾血。②肩背疼痛。③目视不明。
操作:直刺或向外斜刺0.5~0.8寸。
16、天窗 Tiān chuāng(SI 16)
定位:在颈外侧部,胸锁乳突肌的后缘,扶突后,与喉结相平。
解剖:皮肤→皮下组织→胸锁乳突肌后缘→肩胛提肌→头、颈夹肌。浅层有耳大神经、枕小神经和颈外静脉。深层布有颈升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
主治:①耳鸣,耳聋,咽喉肿痛,暴喑。②颈项强痛。
操作:直刺或向下斜刺0.5~1寸。
17、天容 Tiān róng(SI 17)
定位:在颈外侧部,当下颌角的后方,胸锁乳突肌的前缘凹陷中。
解剖:皮肤→皮下组织→面动脉后方→二腹肌腱及茎突舌骨肌。浅层有耳大神经和颈外静脉等结构。深层有面动、静脉,颈内静脉,副神经,迷走神经,舌下神经,颈上神经节等重要结构。
主治:①耳鸣,耳聋,咽喉肿痛。②颈项肿痛。
操作:直刺0.5~1寸,不宜深刺。
18、颧髎 Quán liáo(SI 18)手少阳、太阳经交会穴
定位:在面部,当目外眦直下,颧骨下缘凹陷处。
解剖:皮肤→皮下组织→颧肌→咬肌→颞肌。浅层布有上颌神经的眶下神经分支,面神经的颧支、颊支,面横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深层有三叉神经的下颌神经分支分布。
主治:口㖞,眼睑瞤动,齿痛,面痛,颊肿。
操作:直刺0.3~0.5寸或斜刺0.5~1寸。
19、听宫 Tīng gōng(SI 19)手足少阳、手太阳交会穴
定位:在面部,耳屏前,下颌骨髁状突的后方,张口时呈凹陷处。
解剖:皮肤→皮下组织→外耳道软骨。布有耳颞神经,颞浅动、静脉耳前支的分支或属支等结构。
主治:①耳鸣,耳聋,聤耳,齿痛。②癫狂痫。
操作:张口,直刺0.5~1寸。
[1] [2]
参考资料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