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香山寺前为何有一条买卖街?
消失百余年的京西名刹香山寺,经过五年的修缮,已于11月28日对外开放。始建于唐代的香山寺是古老香山文脉的源头,所以民间一直有“先有香山寺,后有静宜园”的说法。千年古刹香山寺经历了哪些沧桑?香山大永安禅寺为何被誉为“西山诸寺之冠”?肃穆庄严的香山永安寺前为什么会有一条买卖街?
香山寺始建于唐代
金世宗赐名“大永安寺”清高宗赐名“香山大永安禅寺”
香山寺始建于唐代,迄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香山寺因山名寺,几经兴衰,几易其名。《香山永安寺记》称:“香山在都城西北三十里,以山有大石如香炉,故名。盖胜境也。永安寺创自李唐,沿于辽金,兴废莫详,而遗址仅存……”《香山史话》则称:“香山寺初建于唐代,时为二寺,名香山、吉安,至金代合建为大永安寺。”
历代史籍中也有不少关于香山寺的记载。《金史·世宗纪》称:“大定二十六年(1186年)三月,癸巳,香山寺成。(完颜雍)幸其寺,赐名'大永安寺’,给田二千亩,栗七十株,钱二万贯。”元皇庆元年(1312年)四月,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给钞万锭修香山永安寺,并改名为“甘露寺”。《元一统志》记载:“凿山拓地而增广之,上院则因山之高,前后建大阁,复道相属,阻以栏槛,俯而不危。其北曰'翠华殿’……下院之前树三门,中起佛殿,后为丈室云堂,禅寮客舍……”明正统六年(1441年),司礼太监范宏“捐赀市材,命工重建,殿堂、楼阁、廊庑、像设,焕然一新,规制宏丽,蔚为巨刹。事闻,乃赐额永安禅寺”。
清康熙十六年(1677年),西北郊开始营建皇家园林,香山寺一带建成香山行宫。乾隆九年(1744年)成立香山工程处,次年开始营造静宜园,香山寺为重点工程之一。乾隆十二年(1747年)香山寺被列入“静宜园二十八景”,乾隆皇帝赐名“香山大永安禅寺”并题记曰:“寺建于金世宗大定间,依岩架壑,为殿五层,金碧辉映,自下望之,层级可数。旧名永安,亦曰甘露。予谓香山在洛中龙门,白居易取以自号,山名既同,即以山名寺,奚为不可?”历代修葺香山寺都是在原有建筑基础之上进行改扩建,只有清乾隆年间由著名的“样式雷”绘制“地盘图”,依照前街、中寺、后苑的格局,重新设计修建,至此,使香山寺达到鼎盛时期,被誉为“西山诸寺之冠”和“西山三百寺之首”。
香山寺坐西朝东,沿山置景。入山门有泉流,当年名为“甘露寺”即因此泉而得名,泉上架石桥,桥下是方形金鱼池,过桥循石阶而上,共有五层院落。进山门左右两侧有钟鼓楼,中间是戒坛。第二层建筑是正殿,面阔七间,殿前有一座石屏,前面刻有经文,后面刻乾隆皇帝御笔的燃灯佛、观音菩萨、普贤菩萨像赞。正殿后的第三层建筑是称为“眼界宽”的厅堂。第四层建筑是分为上、中、下三层的六方楼,每层有乾隆皇帝的御笔题字:“光明莲界”、“无住法轮”、“詹匐香林”、“山巅楼宇”等。
清代时香山寺成为“西山诸寺之冠”
乾隆皇帝两次为生母崇庆皇太后办“三班九老宴”祝寿
乾隆皇帝笃信佛教,瞻寺礼佛是他日常生活每天必修的“功课”。勤政之余,还手抄佛经以示诚笃。每年正月初一,乾隆皇帝除了在宫里祭拜、行礼外,还要到弘仁寺、仁寿寺、阐福寺拈香。所以,在香山修建静宜园时,他特意重修香山寺作为拈香敬佛之所。
香山寺建成后,乾隆皇帝常邀寺内外的高僧在此为他讲法论经,还与驻京的西藏、蒙古宗教人士在此商讨宗教政务。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西藏六世班禅额尔德尼罗桑华丹益希来京,专程为乾隆皇帝祝贺七十寿辰。乾隆皇帝与班禅大师携手共同为香山静宜园内的班禅行宫——宗镜大昭之庙举行开光典礼。之后陪同班禅大师一起游览香山寺,并举办各种佛事活动。
乾隆皇帝还曾借助香山寺这块福地,为生母崇庆皇太后举办过两次规模盛大的生日庆典“香山三班九老会”。所谓“三班九老”即文班、武班、致仕之班,从当朝在职的文臣(文班)、武官(武班)和退休大臣(致仕之班)各选七十岁以上的九位老人(取长长久久之意),参加祝寿宴会。第一次是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皇太后七十大寿之时,第二次是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皇太后八十大寿之时。乾隆皇帝御赐的“三班九老宴”异常丰盛,宴后还与众位大臣同游御园,并将三班九老登山游寺的情景绘制成图以作纪念。
金代修建香山寺时,于山门内植有娑罗树。娑罗树原产于印度,被佛教视之为“圣树”,随着佛教一同传入中国。清乾隆八年(1743年),乾隆皇帝初游香山时,就看到这里种植的娑罗树,遂令人在重修香山寺时小心管护。乾隆三十八(1773年),他再度游览香山寺时,惊喜地发现高大的娑罗树依然茂盛,不由得大发感慨:三十年了,自己写下赞美香山的诗歌已有数百首,而香山寺里如此高大的一株娑罗树竟从未吟咏过。于是,即兴写下了《娑罗树歌》,并用满、汉、蒙、藏四种文字刻在石碑上,立于树前。乾隆五十年(1785年)又写了一首娑罗树诗,刻在“娑罗树歌碑”碑首的下檐,诗曰:“香山寺里娑罗树,种自何年不得知。翠色参天叶七出,恰如七佛偈成时。”而今娑罗树已无存,但御制 “娑罗树歌碑”保存了下来。
香山寺前设买卖街
体验百姓“逛街”情趣
“商贩”售卖假货同样要被严惩
买卖街作为清代皇家园林中一个特殊的“世俗闹市”,是供皇帝和后宫妃嫔等逛街行乐的“交易场所”,街上店铺、商号、茶肆、旅馆应有尽有。如果皇帝、皇后要逛街,太监、宫女等人就扮成商贩、游人。那么,皇家御园中为什么要设买卖街呢?一是因为皇帝每次出行,老百姓都得回避,店铺都得关门。在皇家园林中设个买卖街,皇帝可以多少体会点民间闹市的生活意趣。二是那些长期生活在禁苑的后妃宫眷、阿哥公主们几乎与世隔绝,有了买卖街,他们才能有机会感受一下老百姓逛庙会、赶集市的乐趣。清代“三山五园”中曾有过六条买卖街,香山寺前的买卖街是其中之一,位于该寺山门前两道牌楼之间。街上设有山神庙、财神庙、龙王庙及福寿斋、馨远斋、万兴号、鉴古斋、天馥斋、广源号、万顺号等数十家商铺。
买卖街“开街”时间并不固定,每次“开街”多是帝后驻跸之时。开市时两个小太监抬着一面大铜锣,自山门从西向东沿街而行,一边敲一边喊“开市啰!”各家店铺的“掌柜”听到锣声立即开门迎客。“闭市”时则是小太监抬着大铜锣,自东向西沿街而行至山门,一边走一边敲锣喊“闭市啰!”
尽管买卖街上的各式人物都是由太监或宫女扮演的,但店铺里的各种货物都是事先从外面商店采选赊购的“真货”,每次开街时也是真买真卖热闹非凡。有一天,乾隆皇帝带着最疼爱的固伦和孝公主(十公主)来到买卖街。乾隆皇帝进了一家茶馆,临窗而坐,品茶观景,公主走进一家古玩店,相中了一对玛瑙手镯,于是花十两银子买了下来。不多时,乾隆皇帝与公主碰了面,看到公主手上戴着的手镯便问是什么货色,多少钱买的。公主如实说了。对珠宝玉器颇有研究的乾隆皇帝看了看手镯,断定这是假货,便找到那家古玩店。“掌柜的”一见圣上驾到,慌忙跪在了地上,说这对手镯不是什么玛瑙,是三日之前在御园外花五纹银买的一对普通玉手镯,带进来想在买卖街上赚几个钱,没想到被公主买走了。乾隆皇帝闻听又气又恨,厉声呵道:“以次充好,欺客诈财,实属可恶!”遂令人将太监假扮的这个“掌柜”重挞四十大板后轰出静宜园。
香山静宜园于咸丰十年(1860年)和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先后遭到“英法联军”和“八国联军”两次浩劫,大部分建筑被毁,香山寺及买卖街也未能幸免,荡然无存。(户力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