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利老师导读《苏东坡传》第二十一章
第二十一章
本章的主题词是“全身而退”。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一、被弹劾的本质。
二、报答太后。
三、请求辞官
苏轼不追求政治,却被政治追逐。王安石当权,因为政见不同而被排斥正常,自己这一派的人掌权,他还被排斥这就很奇怪了。从中可以看到苏轼的做人格调。我们可以看一看。无论中外,政治规则都一样,第一,会说很多话却大多都是空话,而苏轼总是一语中的;第二,他应该施惠与朋友,而苏轼却实事求是;第三,他应该小心不得罪人,而苏轼总是得罪人。
何况,这次政治风波看似党争,本质上已经和上一次完全不同了。这次无关于政治原则,打击苏轼的人纯粹就是挑衅,甚至说他要维护免役法就是下一个王安石。而这一切的本质还是两个字:权利!因为司马光去世之后,权利出现真空,政敌眼看苏轼深得太后赏识,于是借助在司马光葬礼上苏轼对程颐的嘲讽挑起口水大战,把事态往不利于苏轼的方向推去。
好在有太后,一切的口水都被太后阻挡住,苏轼不想辩白只想远离泥淖,四度请求离开京城。于是有了这样一次著名的谈话:
一次起草诏书完毕,太后问他现在为什么是高官,苏轼纳闷。然后太后语重心长地告诉他:是神宗皇帝的知遇之恩。
苏轼不得不竭尽全力报效皇恩。书中列举了他在京城时候为国家做出的贡献,大家细读。
但是,他知道政敌是要推翻他,甚至连他的朋友都成为被攻击的目标。苏轼赶苍蝇实在太累了,他觉得自己就像在蛇窝中,于是决定退出。在他的一再请求下,终于在元祐四年(1089)年如愿以偿,以龙图阁学士的身份出任杭州太守,这一年苏轼五十三岁。
请享受属于你的读书时光吧。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