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孩子产生胆小、学习差等错误自我认知,用这2种方法可以纠正

我一直强调:培养孩子的过程,其实就是培养孩子自我认知的过程。

孩子一旦对自己建立了某种认知,并且把它看作自己的特点,那么孩子在以后的行为做事中,就会按照这样的自我认知行事。因为人们在做任何事时都会提前进行预判,判断其成功率从而决定采取何种策略,而判断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自己的个人能力。而自我认知就是对个人能力的概括认识。

比如说,一旦孩子建立了自己是比较胆小的自我认知,那么对于做任何需要挑战的事,孩子就会天然地排斥。他会主动地逃避,避免面对这样的问题。

相反,一旦孩子建立了相对积极的自我认知,孩子在做事时就会变得比较自信。比如说孩子建立了自己学习好的自我认知,那么孩子在面对学习问题时,就会比较自信,敢于去接受这样的学习挑战。

我们平常所说的培养孩子的性格、习惯等等,其实归根结底就是培养孩子这样的自我认知,让孩子认为自己具有这样的性格、习惯。一旦孩子内化了这些,父母也就教育成功了,因为孩子真的变得具有这些优秀的性格和习惯了。

这也是我为什么一直说“培养孩子其实就是培养孩子的自我认知”。

而孩子自我认知的形成,虽然跟孩子本身的遗传有关,但是同样也离不开父母的后天教育。

后天教育对孩子自我认知的影响

我们一直在强调教育的重要性,就是因为后天的教育会严重地影响孩子的对自我的认知。

对于幼年的孩子来说,他们对自我的判断主要来自外界的评价。

因为对于幼小的孩子来说,他们一方面大脑发育不完全,另一方面经验不足,因此他们无法独立做出正确的判断。

大家想想,为什么幼小的孩子特别容易做出一些危险的行为,比如说会爬窗户,甚至从窗户上掉下来,或者是用手往插座里插,再或者摸烧的通红的炉子……孩子之所以做出这些危险的行为,就是因为他们经验不足,无法判断这样行为后果,当然也就不能避免这些危险的行为了。

所以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判断问题主要依赖父母。往往父母说什么,他们就信什么。因此如果父母不注意,发表了错误的言论误导了孩子,孩子就可能对自己产生错误的判断,形成错误的自我认知。

还是以胆小为例。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现在的孩子胆小的越来越多了。我周围就有两个亲戚家的男孩特胆小。胆小到什么程度呢?不仅是各种小虫子不敢碰,见到都躲,就连我们这里常吃的蚂蚱、金蝉,孩子也是一动也不敢动。

这是孩子本身性格导致的吗?我觉得不是,更主要的是现在教育导致的。因为我观察了,这两个孩子都是奶奶带大的。而他们的奶奶都有一个共同的问题,就是对孩子保护过度。平常是紧跟在孩子后面,生怕孩子磕着碰着。不仅如此,一旦孩子稍微接触有点危险的事,奶奶就制止孩子。奶奶制止孩子最常用的方式就是制造恐惧,让孩子感到害怕。比如说孩子摸小狗,奶奶就会威胁孩子:别碰它,咬你啊。久而久之,孩子倒是安全了,但是孩子也真的就变得特胆小了。

所以父母在教育孩子时,一定要谨言慎行,避免塑造孩子不良的自我认知。

但是如果不良的自我认知一旦形成,比如说父母发现孩子胆小,不敢尝试时,那怎么办呢?是不是就没有办法解决了呢?不是的。

如何帮助孩子跳出错误的自我认知

教育过程中出现错误是难免的,当然包括自我认知的培养。很多时候,往往是问题比较严重时父母才会发现。这时,父母只能是纠正孩子的问题了。

应该说,对于孩子的自我认知问题,越早意识到,纠正起来越简单。相反,越是发现得晚,纠正起来就越难。因为孩子一旦进入错误的自我认知,他们就会习惯用错误的自我认知思考和行事,而生活就会反馈相应的结果支撑这种自我认知,最终使得错误的自我认知更加牢固。也就是说,随着时间的推移,相关的例证越多,自我认知会愈加稳固,纠正起来当然也就越难。所以说纠正问题越早越好。

那具体如何纠正呢?

1、找机会让孩子看到另一个截然不同的自己

自我认知一旦建立,孩子就会习惯性地用该自我认知看待和思考问题,也就看不到与自我认知相反的案例。

比如说孩子一旦认为自己胆小,就会更多地关注自己胆小的表现,看不到自己勇敢的表现。在这样的认知主导下,孩子的错误自我认知只会越来越牢固。

这时,父母就需要让孩子看到与自己自我认知不符的一面。不符的场景越多,孩子对于自己原有认知就会越加怀疑,也就越容易做出改变。道理其实很简单,孩子越是看到自己勇敢的一面,当然也就越加认为自己勇敢了。

但是让孩子看到自己的另一面,不能完全依靠孩子自身,因为原有的认知会限制孩子。只依靠孩子自己,孩子反而继续失败。这时就需要营造特殊的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下,孩子做出相反表现的成功率大大提升,也就可以让孩子看到另一面的自己。

比如说孩子胆小,怕虫子,父母不要一上来就让他挑战高难度的让孩子徒手抓虫,这样孩子可能继续失败。父母可以让孩子先做一些难度低的,比如说让孩子用小木棍拨拉虫子,然后换短的,最后再让孩子用手抓。这样一步步的,孩子最终战胜自己,表现得也就勇敢了。

需要注意的是,很多父母在孩子挑战失败,就会因为失败对孩子口不择言,嘲讽打击孩子。美其名曰是“激将法”,但这种方法非常不可取,因为如果不能激起孩子的进取心,就只会更加打击孩子,进一步强化孩子的错误自我认知。鼓励

2、记住相反的案例,并且多引用强调

刻意营造的一些相反案例后,父母要记住这些案例,然后当孩子表现出错误的自我认知行为时,父母就可以引用相反的案例,以此来激励孩子。

我就经常用这样的方法。

我女儿在遇到问题时就有时候没有勇气,不敢做,我就经常引用她勇敢克服困难骑自行车这件事。因为我女儿也把这事引以为傲,所以我每次拿这件事举例时,孩子往往表现的相对还比较勇敢了。

因为相反的案例是跟孩子在原有认知冲突的,因此当孩子看到自己的相反案例时,至少在心态上会更加平和,尝试另一面的勇气会大大增加。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