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兰芳回忆录:第四章回忆四十年前的剧场(五)

梅兰芳回忆录(1)远东饭店的谈话

(2)梅家旧事 (一)会见了秦家姑母(1)

梅兰芳回忆录(2)梅家旧事 (一)会见了秦家姑母(2)

梅兰芳回忆录(2)梅家旧事 (二)祖母的回忆

梅兰芳回忆录(2)梅家旧事 (三)关于四喜班

梅兰芳回忆录(2)梅家旧事 (四)“焚券”与“赎当”

梅兰芳回忆录:第三章幼年学艺的过程(一)开蒙老师吴菱仙

梅兰芳回忆录:第三章幼年学艺的过程(二)开始了舞台生活

梅兰芳回忆录:第三章幼年学艺的过程(三)杨三绝艺

梅兰芳回忆录:第三章幼年学艺的过程(四)跷工

梅兰芳回忆录:第三章幼年学艺的过程(五)武工

梅兰芳回忆录:第三章幼年学艺的过程(六)从路三宝学“醉酒”

梅兰芳回忆录:第三章幼年学艺的过程(七)看戏

梅兰芳回忆录:第四章回忆四十年前的剧场(一)广和楼旧景

梅兰芳回忆录:第四章回忆四十年前的剧场(二)幼年的伙伴

梅兰芳回忆录:第四章回忆四十年前的剧场(三)骡车

梅兰芳回忆录:第四章回忆四十年前的剧场(四)跑马与赛车

“行戏”

“北京各种行业,每年照例要唱一次‘行戏’。大的如粮行、药行、绸缎行……小的如木匠行、剃头行、成衣行……都有‘行戏’,大概从元宵节后就要忙起,一直要到四月二十八日才完。这一百天当中,是川流不息地分别举行的。‘行戏’的性质,无非是劳动者忙了一年,借这个名义,大家凑些份子,娱乐一天。举行的地点,除了有些行业有固定的会馆外,大半都是假座精忠庙、浙慈会馆、南药王庙、正乙祠、小油馆……这些地方。

“‘行戏’不带灯,总在上午十点开锣,下午五点打住。例外的只有药行。日夜两场戏,规模最大。‘行戏’的观众,对于艺术欣赏的水准并不低。他们经常在馆子听戏,每出戏的情节内容和演员唱的好坏,本来就是相当熟悉在行的。我在‘行戏’里,总唱《祭江》《祭塔》一类单人的唱功戏。因为分包关系,非把时间拉长不可,各人只能派唱单出的戏。”

“分包赶戏的滋味,我在幼年是尝够的了。譬如馆子的营业戏、‘行戏’、‘带灯堂会’(带灯堂会是说日夜两场戏),这三种碰巧凑在一起,那天就可能要赶好几个地方。预先有人把钟点排好,不要说吃饭,就连路上这一会儿工夫,也都要很精密地计算在内,才能免得误场。不过人在这当中可就赶得够受的了。那时萧先生(长华)是喜连成的教师,关于计划分包戏码,都由他统筹支配。有时他看我实在太辛苦了,就设法派我轻一点的戏;钟点够了,就让我少唱一处。这位老先生对后辈的爱护是值得提出来的。

“我赶完台上的戏,回家还要学戏。我有许多老戏,都是在那时候学的。每年平均计算起来,我演出的日子将近三百天。这里面除了斋戒、忌辰、封箱的日子以外,是寒暑不辍,每日必唱的。这可以说是在我的舞台生活里面最紧张的一个阶段。”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