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解读之初唐诗歌(15)
二十六
中进士后的陈子昂不久就做了麟台正字,这是个较低的官职,不久他又被提升为右拾遗,这是从八品的官职,掌供奉规谏,扈从承舆,相当于现在的监察助理机构,故后世称他为“陈拾遗”。从二十四岁到三十九岁这段时间,陈子昂大部分时间是在朝廷担任官职,其间正是武则天掌握着政治大权,起初是摄政,后来干脆取唐而代之以周,陈子昂因为这段经历,使得后世在政治上对他评不是太高。说陈子昂是武后余党,对李唐王朝不忠等等。
今天的我们自然不能太纠结于陈子昂是否是两面派,而是要从彼时的角度分析,看他在那段时期发表了什么样的政治主张,这些主张是否是有利于整个国家和民众的利益。
对于武则天的评价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此文不作详述,但我们能从陈子昂的奏折当中看到他对当时政治上的许多弊端认识还是十分到位,他也看出了底层民众的痛苦与不安定,他不仅看出这些问题,同时也提出了相应的具体措施,这也看出了儒家文化对他的影响。本文不作专论。
在这十多年的时间里,他曾经短暂地离开过京城,从军边塞。第一次是在公元668年,他26岁,随左补阙乔知之护左豹韬卫将军刘敬同军,北征金徽州都督僕固,经历居延海、张掖河、同城等地,后又来到山西北部边塞,这次从军经历使他对西北边陲地区的政治、军事、经济情况,有了较为深层地认识,他也写下了不少富有政治远见的文章和充满人道主义的诗歌。前文已经提过,不提。
第二次从军是在他36岁。彼时契丹李尽忠、孙万荣叛变,武则天派武攸宜率大军出征,陈子昂作为参谋军事,随军来到了东北边陲。奈何武攸宜这个人无将略且无威严,陈子昂多次进谏遭到拒绝。
陈子昂心情郁闷,写下了著名的《登幽州台歌》以抒胸志,早年辞官的想法此时更加坚定,38岁那年,他以父亲年龄大需要照顾而辞官还乡,结束了他十多年的政治生活。
然而辞官回乡的陈子昂是否以后就真得太平无事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