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阴清肺丸,让我们一起认识它的大疗效

常见病与常用中成药临床使用引导

——养阴清肺丸

养阴清肺丸来源于清代名医郑梅涧的喉科专著《重楼玉钥》中的养阴清肺汤,用于咽喉干燥疼痛,干咳、少痰或无痰或痰中带血等症。本方由8味药组成,由增液汤加味而来。

养阴清肺丸主治肺肾阴虚、虚火上灼于肺所致的一系列病证。

方以增液汤之地黄、玄参、麦冬为主药,以滋阴润燥。其中生地、玄参又可凉血,玄参还可解毒利咽。白芍敛阴泄热,丹皮凉血消肿,川贝母清肺润燥化痰,共为本方辅药。少佐薄荷散邪利咽,甘草和药解毒。

诸药配伍,清滋并施,金水相生,共奏养阴清肺、清利咽喉之功。

现代研究表明,该药物具有镇咳、祛痰、抗炎作用,还可用于治疗白喉、急性扁桃体炎、急性咽炎等疾病。

1.中医观点

中医认为,肺乃娇臟,不耐寒热,寒热刺激及秋令燥邪犯肺皆可使肺体升宣阳气及肃降津液功能受制。

臟为阴,腑为阳,臟阴宜润不宜燥。内臟津液不足,或因感受温热之邪化燥伤阴,则影响其功能。

燥热在上者,多责之于肺。养阴清肺丸具有滋养阴液、清肺中燥热的作用。

《灵枢·营卫生会》:

“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

上焦气盛,故如雾露之空濛。”

心主一身之阳,肺朝百脉之精气,聚于上焦则上焦气盛,在心阳蒸腾下精气升腾如雾露之空濛;

肺主气,主司聚于上焦心肺的阳气向四肢肌表周流布散。

所以一旦邪侵上焦,则肺部肃降津液功能受制而成痰饮,进而阻滞阳气向外表布散,气壅于肺,或內郁而化火,痰火相合使肺部气机进一步闭而壅滞,气逆而上而成咳嗽。

2.典型病证应用

(1)百日咳

百日咳是小儿时期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之一,临床以阵发性痉挛性咳嗽,咳后有特殊的吸气性吼声,即鸡鸣样的回声,最后吐出痰涎而止为特征。

本病中医称“疫咳”,“顿咳”“鸬鹚咳”等。

病因为内蕴伏痰,外感时疫。时行疠气首先犯肺,肺卫受邪,时邪与伏痰搏结,阻遏气道,肺失宣达,上逆为患。故出现痉咳阵作,待痰涎吐出,咳嗽方可暂时缓解。

适应证候:热痰顿咳(痉咳期)

症状:约2~6周,重者两个月以上。阵发痉咳,停顿再咳,伴有回声,咳时面红耳赤,弯腰曲背,涕泪俱下,或呕吐痰涎,昼轻夜重。剧咳则眼睑浮肿,目赤,鼻衄,痰中带血等。苔薄黄,脉滑数。

治法解析:此证之痰热郁结为发病症状的主导因素,治疗重点在于先柔润肺体,清化痰热。痰浊清除,郁热自散。

养阴清肺丸是清润功效一体的方药,以其中生地、玄参、麦冬、丹皮清热凉血,解毒利咽;白芍敛阴泄热,川贝母清肺润燥化痰,薄荷透散郁热。

全方方药配伍可滋润肺体,清化胶着痰热,使胶着黏滞之痰以易出息道之清痰排除体外,痰浊清除,肺气宣肃恢复正常,则咳嗽自止。

(2)感冒后咳嗽

适应证候:感冒过后残余的顽固性咳嗽

主要症状:感冒主要症状恶寒发热,咽喉红肿疼痛,鼻塞,咳吐黄痰。浑身酸痛消除后,临床主要表现为反复咳嗽,咽干喉痒,口鼻发干,咳嗽气促阵作,日夜不休,咳嗽痰少或咳黄痰,或喉中声哑,或干咳,无痰,痰少而粘或痰如线粉不易咯出,伴有口干、咽痛不适等症状。舌质红、苔薄黄或黄腻、少津、脉滑数或细数。

治法解析:此证以本虚肺中津液受损不足为发病症状的主导因素,病证后期虽然也有温热余邪留滞,但其产生的症状主要还是因津液不足,肺体失润所产生,所以治疗重点先扶正固本,补益津液,柔润肺体。

或有温热余邪扰动致咳,但其势不强,只用清润药物足以清热疏风,邪去而正安。

养阴清肺丸是总体药物以清润功效为主,药效缓和。以其中增液汤生地、玄参、麦冬补益津液,润肺利咽。白芍、丹皮柔和肝臟,防止肝阴不足,肝气上逆,引动肺气上逆;川贝母清肺润燥化痰,薄荷透散郁热。

全方方药配伍可滋润肺体,补津固本,化肺热肺燥,调和上焦阴阳;同时燥热所成之痰则成易咯出之痰湿排除体外,肺气宣肃恢复正常,则咳嗽自止。

3.使用禁忌

养阴清肺为甘寒润燥之法,主要针对痰热证和阴虚肺燥证。不是所有的咳嗽患者都适应于该药。

(1)养阴清肺丸性偏寒,对于气虚造成的咳嗽者来说,不适用于服用养阴清肺丸来治疗。

(2)痰湿壅盛者表现为痰多色白粘稠,或稠厚成块所致咳嗽者禁服。

(3)在服用养阴清肺丸时,为了药效的正常发挥,应该要忌烟、酒及辛辣、生冷、油腻性食物,且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滋补性中药。

(4)儿童、年老体弱者、孕妇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作者:郑海生

配图:赵玉萍

美编:朱宇鑫

健康是幸福的基础!

道德是医学的灵魂!

源于伏羲,黄帝与老子的养生理论

德慧智“打开健康之门”公益课程上线了!

中医元典《黄帝内经》中指出:

“天之在我者德也

地之在我者气也

德流气薄而生者也

从《黄帝内经》的揭示来说:

“德”并不仅是西方哲学简单定义的,

只是一种外在行为规范、

只是一种品质与品格。

更重要的是,它具有能量性,

丢失了道德能量的滋养,

我们也将失去身心健康!

“打开健康之门“课程

以道德能量为养生总纲

将养生融入饮食起居

行住坐卧的生活之中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