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散之书法作品鉴赏
庆祝“5·18国际博物馆日”
传播智慧,共享文明。
林散之书法作品鉴赏
阿迪 易水寒
林散之(1898年11月20日——1989年12月6 日),草圣。名霖,又名以霖,字散之,号三痴、左耳、江上老人等。安徽省和县乌江镇人。自幼喜欢书画。1972年中日书法交流选拔时一举成名,赵朴初、启功、顿立夫等称之诗书画“当代三绝”。
林散之是"大器晚成"的典型。也正因为其出大名很晚,数十年寒灯苦学,滋养了其书之气、韵、意、趣,使之能上达超凡的极高境界。也因其书具有超凡脱俗的境界、深邃隽永的意韵,才能使书界中人对之品赏愈久,得益愈多,感受愈深,认识愈深。他的书法艺术中蕴涵着其人之真、诗之韵、画之意。他对现代中国书法艺术事业的贡献,真可谓"功莫大焉"。为了纪念这位当代杰出的书法大师、诗人、画家,后人为其建立了纪念馆和艺术馆。林散之被誉为"草圣",林散之草书被称之为"林体"。
林散之书法总体上说,是以南北朝晋唐碑刻筑基,又从《阁帖》学晋人书,并取法唐、宋、元、明诸名家手札,得其意韵,同时临习汉隶名碑,数十年不辍,故其书刚中见柔,兼有碑之骨、帖之韵,又渗透着汉隶朴拙之意。其书,不仅创作,即临写各体碑帖,凡粗壮风格者,其笔下所临皆趋于瘦硬。他信奉杜甫所谓“书贵瘦硬始通神”的审美观念,这也是其书风格的基本特点。林散之草书的特点是瘦劲飘逸。具体四个特征:有瘦劲圆涩,璀璨华滋,偏正相依,飘逸天成。
鉴定林散之书法作品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量:
一、气韵。林散之书法作品是其人品、学问、才情、思想的总和,尤指林散之先生书艺高超,人书合一的自然天成,具有仙风道骨的俊雅气息。伪作则矫揉造作,依样画瓢,只有习气俗气。
二、笔墨。林老用笔,笔笔中锋,线条瘦劲,圆中有方,方中见圆,柔中有刚,遒健雄浑,力透纸背,牵丝引带,字字相连,以及生宣纸和长锋羊毫笔的选用所表现出来的审美效果。林老以篆隶用笔写草,刚柔相济,古雅大气,其草书绝无楷法混杂。伪作多以唐草拟之,夹杂唐楷之笔,去古不远。林老用墨,受王铎和黄宾虹影响,包括墨破水、水破墨后形成枯湿浓淡的涨墨,还涵盖宿墨、渴墨、飞白等。伪作故作湿墨,不见笔痕,湮幻无度。干笔则声嘶力竭,乱头粗服。林老线条可谓是“折钗股”、“屋漏痕”,毛涩挺拔,且节奏感极强。伪作则机械性复制,提按使转交代不清,滑、浮、燥、硬。林老的散锋入草,是中国草书史上的重大突破。燥裂秋风,润含春雨。墨华隐现,一片生机。
三、结体和章法。林散之草书结体布白的变化,这里有两层意思:一是指先生盛年大草的体态有正有偏,偏正相辅。二是指七十年代作品中有的字是以偏为正,八十年代作品中的字是以正为主。林老在布局上拿捏有度,收放自如。既空灵又丰满,落款与正文配合也十分得体。伪作结体松散,章法不和,落款与正文往往不协调。
四、印章。林老用印是有年代顺序和习惯的。而且印章皆出自名家之手,如陈大羽、田原、徐利明等。
伪作
真迹
伪作
真迹
伪作
真迹
林散耳
真迹
伪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