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商业数据应用的出口布局
第一章: 出口困境产生的原因
20世纪80年代,随着科技的发展,发达国家中的部分企业为了追求更大幅度的产品增加值所带来的利润,他们将技术含量较次的制造和组装环节,转移到中国市场。10年后,中国凭着低廉的劳动力和质高价廉的原材料,在国际市场中崛起,成为全球轻型制造业生产的主导。而这一系列的铺垫,直接促就了2001年--2010年期间制造业产品的出口扩张高峰。
但是由于无法在技术模仿上取得突破,再加上原材料、水、电等自然资源的枯竭和人力资源保护政策的逐步完善等种种上升的经营成本,使得出口在近5年的时间里利比刀刃薄。由此,出口制造业的艰难也就日渐显露出来。而东莞的倒闭潮,东部的纺织和鞋厂转移至越南潮或许只是个序引。套用去年浙商年会上的一句话:我们不好了,但是大家都不好了。
历史的发展,总是有一定的轨迹。“我们不好了”,历史上用得最多的解决方案就是四个字“推倒重来”,但是现在出口制造业面临的战场是看不见空间,面对的敌人是比魅更难着磨的虚体。躲不过去,就逃;逃不了,就打;打不赢,就斗;选择斗,首先要懂得“谋”。危机已经出现,是生是殁,就在你的一念之间---- 6个字-----“了解它,驾驭它”。
意识到问题点,困难就解决了20%
1、了解它----困境分析
当前出口难,最明显的表现有2点:一是 来源于进口国的产业保护条款和刁难;二是价难抬,利难维。来自进口市场的政策围剿,虽然限制了我国出口的发挥,和对当国外汇的积累,但其实也突显了我们制造业另一个引人注意的优势:技术创新的突破。因为势均,所以立敌。
细回顾近年来的纠纷案或围剿行业的发起源,基本上都是西方经济较发达的国家,而这些国家大部分就是在80年代至90年代里,来国内投资或建立分厂企业的所在国。这些企业,将核心的技术、研究和设计放在本国,将能进行标准生产的产品线搬到了中国,虽然它们带动了中国的经济发展,改变了中国的产业结构,但是他们也通过中国的生产和销售,获得生产成本低带来的规模效益,以及占据了更多同中国认识度相类似的国际市场,甚至因为国人对技术的钻研,部分创新产品又回流进口到这些企业所在的国家,给他们造成了压力,所以才被刁难。
另一方面,国内市场支持低价生产的资源优势在弱化,而生产初级产品又可以找到更有优势的潜代制造军,所以,国内的传统行业如果还坚持着前15年的低价策略,只能加剧国内企业间的的恶意竞争,到最后不仅拖垮竞争对手,同时也饿死了自己。
要知道现在出口制造业的困境来源于止足于20世纪西方国家和新、韩、日、台产业转移带来的福利,如果过去说市场的占有率只能让国内部企业的你争我抢,那当前,我们共同的敌人,应该是更具有资源优势的制造市场,比如越南,或者印度。也所以说,国内制造业脱困的最高解决方案原则有2点:
(1)借签跟进原则。像英国、美国、日本、新加坡或台湾一样,在可控的范围内去应用越南或印度或其它次发达国家市场的资源。比如将置于互联网思维对传统产品再研发和设计保留在国内,然后将初级生产品的标准化生产线迁移到越南
(2)优化内部程序,合理的分配资源和充分的发挥资源作用,使交易成本趋向最小化和保持稳定性。比如:优化根据经验下决策道致的不合理库存的资金积压,优化传统的贸易周期带来的人工开支成本投入等
未完待续!
PS:
合理的藐视一切不可能,一切将变得皆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