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年谱简编(19)上元二年(761年)五十岁

从他留下来的诗作来看,今年比去年的基调又有了些变化。去年的春天忙着搭建草堂,朋友们也都来帮助他,住处安定下来后,有了闲适的心情享受生活,虽然需要自己在田间劳作,但和家人孩子是团聚在一起的,偶然想起依然在北方的兄弟,也有些牵肠挂肚,心中的一些激奋之气,也只是偶有流露,总体来看,去年是杜甫一生中难得的安定从容的日子。今年的情况就略有些不一样了。 早春二月,到蜀州新津,估计是去访友交游。在那儿给新津北桥楼题诗,游了两趟修觉寺,呆了不长的时间就回到了成都草堂。那时,春色正浓,有《绝句漫兴九首》其中第五首是: 肠断江春欲尽头,杖藜徐步立芳洲。 颠狂柳絮随风舞,轻薄桃花逐水流。 那是桃花飘落,柳絮飞扬的季春时节了,诗中有了一些伤春滋味。大约作于同一时期的《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也能看到这样的心情。在浣花溪边漫步,寻找着春天的踪迹,在黄师塔前看到野桃花“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其五》),在黄四娘家看到满蹊满谷的茂盛的花儿是如此的热闹,“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其六》),最后一首又流露出了昭华易逝春去难留的感伤: 不是爱华即欲死,只恐花尽老相催。 繁枝容易纷纷落,嫩蕊商量细细开。 不知怎的,这些诗句让我想起了《红楼梦》中黛玉葬花的情形。黛玉的《葬花吟》写尽了一个寄人篱下的少女的孤苦无依的心情,杜甫也有相似的对身世飘零的感叹吗? 诗人比常人的感情往往更加的丰富,而能够将各种感情表现得恰当好处就不是容易的事。我们看一下《客至》这首诗,原来得注脚就写着:喜崔明府相过。据前人的研究,崔明府可能是诗人母亲那头的亲戚,也许是诗人的舅舅。看他的诗写得如此的亲近如此的愉快,春水漾漾,鸥群迎客,落满杂花的小路延伸到难得打开的草堂门,没什么好菜,酒也是去年酿的陈酒,但喝的多么的开心啊,隔壁的老人家啊,也过来陪我们喝两杯吧。整首诗让人感觉到有敬、有谦更有亲,更动人的是那朴实无华的农家风味: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篷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馀杯。 我不知道历史上的最杰出的诗人文人之间有像杜甫和李白这样的友谊。自古以来就是文人相亲,但他俩是同样的才华横溢,也同样的孤高傲世,但彼此又能惺惺相惜。他们之间最后的见面应该是很多年以前的事情了,那还是在洛阳时,那时杜甫才三十二岁,李白比他大十三岁,也是正当盛年,那是意气风发的岁月,从那以后,他俩就再没见过面,因为杜甫的诗中时不是会有思李白、寄李白、忆李白甚至梦李白等题材的作品,但再也没有看到过任何相聚的描述了。但他们的友谊之深可谓是千古佳话。我想,李白如天上的白云,在追寻着自己的梦想再四处飘荡,杜甫却如厚重的大地繁衍生机,他们的交错的地方就天空与大地的接合点,那是艺术的峰顶,他们是历史奇迹的创造者。 在李白的一生中,也许最理解他最欣赏他最关心他的朋友就是杜甫,但他们见面的缘分也仅仅就在衣马轻裘的光辉岁月,人生就是这样的不可预料不可安排不可捉摸(《不见》): 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 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 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 匡山读书处,头白好归来。 李白卒于宝应元年,也就是杜甫写这首诗后的第二年,这诗给人的感觉就是对李白一生的定评。李白作为一个绝代的天才,一生的遭遇也并不顺利。他的家乡可能是在原西域都护府所辖的碎叶城,现在是在吉尔吉斯坦境内了。五岁时随父亲移居四川绵阳,二十五岁时从三峡出川,就再也没回去过。我们知道,杜甫的故乡是洛阳,在附近的地方交友、养家、逃难、求官。坎坷大半生后弃官奔波到了四川成都,那一年他已四十八岁了。随后的几年,除了在成都过了约四年较安定的日子,其他的日子都在各处奔波,最后竟是卒于湖南从潭州到岳州的旅途中,再也没能回到过故乡。身逢乱世,天才们的遭遇也是如此的相似。巧合的是,杜甫今年也写过一首诗《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其中夫子自道的几句是颇为中肯的: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老去诗篇浑漫与,春来花鸟莫愁深。 新添水槛供垂钓,故著浮槎替入舟。 焉得思如陶谢手,令渠述与作同游。 真挚的友情和温暖的亲情是弥足珍贵的,当诗人用如花妙笔表现出来的时候,让读者也受到感染。但人生在事,又免不了要做一些不想做又不得不做的事,免不了要见一些不愿见又不得不见的人,那些人为了附庸风雅,那些人又要向你求文求诗,这时候又如何来表达情感呢?杜甫现在又碰到了这个难题。去年有一首《宾至》云:“岂有文章惊海内,漫劳车马渡江干。”,语义不温不火让人无可奈何。今年要对付的是一个叫花惊定的武夫,他是成都府尹崔光远的部将,《旧唐书-高适传》:“四川牙将花惊定者恃勇,既诛子璋,大掠东蜀,天子怒光远不能戢军,乃罢之。”这时个骄奢跋扈,恃功骄姿的人,杜甫对他内心是有些不屑的,但却表现的含而不露,有诗评家甚至认为:“公之绝句白余首,此为之冠。”这首诗就是《赠花卿》: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 想到《世说新语》中的一个故事:“恒温北征,经金城,见年轻时所种之柳皆已十围,慨然曰:'树尤如此,人何以堪。’攀枝执条,泫然流泪。“这是自古就有的睹物伤情。杜甫在今年很集中的写了几首枯树病树的诗,有《病柏》、《病橘》、《枯棕》、《枯柟》。这类题材的诗以前很少出现,虽然很多注家都认为每首诗都是与时事有关联,是借物咏事,发心中的感慨,这自然是有他们的道理,但我更倾向于是因为杜甫感于时光流逝,身体日衰,于是也有了也会有”树尤如此,人何以堪。“的复杂心情。能集中表现这种心情的,是因草堂前的那棵柟树被大风大雨所摧残而写的《柟树为秋风所拔叹》。这是与《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同一时期的作品,老树倒了,草屋破了,人生的秋天是来得这么的惨烈。也还是这段时期,有一首《百忧集行》,回忆少年往事,对照眼前现实,不禁百感交集,忧从中来: 忆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黄犊走复来。 庭前八月枣梨熟,一日上树能千回。 即今倏忽已五十,坐卧只多少行立。 强将笑语供主人,悲见生涯百忧集。 入门依旧四壁空,老妻睹我颜色同。 痴儿不知父子礼,叫怒索饭啼门东。 我们已经知道杜甫的忧国忧家的深厚感情,是其他的诗人难以达到的高度。任何的诗评家,在说到杜甫的时候,”厚“和”真“几乎是必然出现的词汇,它是深厚、浓厚也是厚重、厚道;是真实、真心更是真挚、真诚。这一时期,能表现他的博大的胸怀的当然是我们在教课书中学过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古诗基本都是两断一句的,像这样三段一句的诗在古体诗中也是很少见,而这时候,非如此已是难以表达这强烈的感情了,所谓“长歌当哭”,也就是在这样的时候吧。 附录:杜甫作品 上元二年 往蜀州时 《暮登四安寺钟楼寄裴十迪》 上元二年 蜀州青城 《寄赠王十将军承俊》 上元二年早春 蜀州 《奉酬李都督表丈早春作》 上元二年春 蜀州新津 《题新津北桥楼》 上元二年 蜀州新津 《游修觉寺》 上元二年 蜀州新津 《后游》 上元二年春 成都草堂 《绝句漫兴九首》 上元二年春 成都草堂 《客至》 上元二年春 成都草堂 《遣意二首》 上元二年春 成都 《漫成二首》 上元二年春 成都 《春夜喜雨》 上元二年春 成都 《春水》 上元二年春 成都 《江亭》 上元二年 成都 《早起》 上元二年 成都 《落日》 上元二年 成都 《可惜》 上元二年 成都 《独酌》 上元二年春 成都 《徐步》 上元二年寒食节 成都 《寒食》 上元二年 成都 《石镜》 上元二年 成都 《琴台》 上元二年春 成都 《春水生二绝》 上元二年 成都 《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上元二年 成都 《水槛遣心二首》 上元二年 成都 《江涨》 上元二年秋 成都 《朝雨》 上元二年秋 成都 《晚晴》 上元二年 成都 《高柟》 上元二年 成都 《恶树》 上元二年 成都 《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 上元二年 成都 《进艇》 上元二年 成都 《一室》 上元二年 成都 《所思》 上元二年 成都 《闻斛斯六官未归》 上元二年 出成都赴青城 《赴青城县出成都寄陶王二少尹》 上元二年 成都 《野望因过常少仙》 上元二年 成都 《丈人山》 上元二年 成都 《寄杜位》 上元二年 成都 《送裴五赴东川》 上元二年 成都 《送韩十四江东省觐》 上元二年秋 成都草堂 《柟树为风雨所拔叹》 上元二年秋 成都草堂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上元二年 成都 《石笋行》 上元二年八月 成都 《石犀行》 上元二年 成都 《杜鹃行》 上元二年 成都 《逢唐兴刘主簿弟》 上元二年 成都 《敬简王明府》 上元二年 成都 《重简王明府》 上元二年 成都 《百忧集行》 上元二年 成都 《徐卿二子歌》 上元二年 成都 《戏作花卿歌》 上元二年 成都 《赠花卿》 上元二年夏 成都 《少年行二首》 上元二年秋 成都 《病柏》 上元二年秋 成都 《病橘》 上元二年秋 成都 《枯棕》 上元二年秋 成都 《枯柟》 上元二年 成都 《不见》 上元二年十一月 成都 《草堂即事》 上元二年冬 成都 《徐九少尹见过》 上元二年 成都 《范二员外邈吴十侍御郁特枉驾阙展待聊寄此作》 上元二年冬 成都 《王十七侍御抡携酒至草堂奉寄此诗便请邀高三十五使君同到》 上元二年 成都 《王竟携酒高亦同过》 上元二年冬 蜀州 《陪李七司马皂江上观造竹桥即日成往来之人免冬寒入水聊题短作简李公》 上元二年冬 蜀州 《现作桥成月夜舟中有述还呈李司马》 上元二年冬 蜀州 《李司马桥成承高使君自成都回》

(0)

相关推荐

  • 【随笔】屈建修:行有所感

    [前言]读屈建修先生的的文章,我有一种深深地愧疚之情."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游学方式是我最羡慕的生活方式,不能远游的原因很多,有经济原因(说到这里我又不由得想到了"蜀之 ...

  • 成都印象:shī,shí,shǐ,shì

    虽然有四个shi,跟飞"翔"却没有任何关系,乃是:诗,食,史,适. 提到成都,不知道大家的第一印象是什么,火辣的美女?火辣的美食? 火辣辣,我在去成都之前觉得那里就是这么个味道,尽 ...

  • 交友当交杜少陵

    交友当如杜少陵文/ 张立*1*  不久前,人类首次探测到了引力波,这证明"超时空穿梭"在理论上是有可能的.光想想这点就觉得很美好,如果能够回到传说中的大唐,且回去的时间只够结交一位 ...

  • 杜甫困居成都无米下锅,直接向朋友要救济,20字短诗无半点谦虚!

    杜甫困居成都向州牧讨救济,托人带去一首诗,为何写得理直气壮?杜甫困居成都无米下锅,直接向朋友要救济,20字短诗无半点谦虚!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 ...

  • 杜甫草堂︱纷纷坠下的金桂花香彻庭园

    前两天说起大诗人李白,然后就觉得杜甫也应该定期怀念一下,可是天舒从来对杜甫的诗作找不着啥感觉,在一定程度上这得归罪于上学时候经常特别粗暴地把文学家什么的都用二元法分类,比如李白就分到浪漫主义里边去,虽 ...

  • 杜甫年谱简编(18)上元元年(760年)四十九岁

    图片来自网络 图片来自网络 在杜甫的一生中,有几个重要的转折点.一个转折点是在天宝十四载(755年),这一年他开始入仕,是一个叫兵曹参军的小官,但也是在这一年,发生了"安史之乱", ...

  • 杜甫年谱简编(11 )天宝十二载(753年) 四十二岁

    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以如此浅白如话的句子开头,说出了时间和地点,我们可以想象古时上巳节的风俗盛况,不过到了唐朝的时候,已没有汉朝以前那么的郑重其事了,但人们还是喜欢出来踏春.郊游.杜甫以 ...

  • 杜甫年谱简编(15 )至德二载(757年) 四十六岁

    从以上的诗题摘要中已经能看出杜甫今年的行踪了,他今年继续被叛军困在长安,四月从长安逃出来,跑到肃宗所在的地方陕西凤翔,授左拾遗.大约当了四个月,九月回鄜州省亲.可能是在十一月回到长安,这时候长安已经被 ...

  • 杜甫年谱简编(22)广德二年(764年)五十三岁

    话说杜甫在年末春初的时候,带着全家老小,从梓州出发,先是到达了阆州.他是在宝应元年(762年)的时候带着家人从成都到梓州的,也才过了不到两年,又要带着家人踏上奔波之路了.记载当时心境的有一首排律< ...

  • 杜甫年谱简编(16 )乾元元年(758年) 四十七岁

    今年的春天,杜甫继续任左拾遗,从<杜诗详注>中所收录的诗作看,也写了不少,但从一些选本上看,选录这段时间创作的诗作却并不多,主要原因,这段是时间内的作品以应酬.颂圣之类的应景诗比较多,这类 ...

  • 杜甫年谱简编(26) 大历三年(768年) 五十七岁

    今年正月,公历应该是在2月份,杜甫一家又开始奔波了.从他留下来的诗看,今年最早的作品是<元日示宗武>和<又示宗武>,这年,宗武已经十五岁了.给他的诗,满满的都是父爱,还有对他的 ...

  • 杜甫年谱简编(20)宝应元年(762年)五十一岁

    这又是相对平静的一年,虽然杜甫在华州辞官后,我们有理由相信,他已不愿意再步入仕途了.在成都草堂,虽然生活并不富足,但他是自在的.而且,总会跟一些朋友有联系,寄诗,应答诗,赠诗,和诗,谢诗,赠别诗等内容 ...

  • 一个人五十岁时看事物的观点若和二十岁时相同,他等于是浪费了三十年的人生

    拳王阿里-什么是浪费人生 距离拳王阿里去世已经4年了,但每当有提及"最伟大的运动员"的场合,他的名字从不曾被遗忘.他被誉为"世界拳王". 1964年2月25日, ...

  • 《神奇的秦岭七十二峪系列(五十五)》

    2021.5.13./作者:窦文彬 杨永辉 编者按:秦岭被尊为华夏文明的龙脉,主峰太白山海拔3771.2米.秦岭为陕西省内关中平原与陕南地区的界山.广义的秦岭西起昆仑,中经陇南.陕南,东至鄂豫皖,是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