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我们再也回不去了

01

有人说:“远嫁的女人,是世上最苦的人。”

为什么这样说呢?一个女人,离开故土,辞别父母,去一个陌生的地方生儿育女,把命运交给一个陌生的人,前途未卜。

上世纪八十年代,母亲每年都会带我回一次娘家。

那时候,我家住在罗霄山脉的腹地,交通极为不便。从我家走五里多山路,到乡里的圩场,搭乘拖拉机到一个水库边的码头,再坐船到外婆所在乡里。最后,走十来里小路,外婆家就算到了。

我身体不算太好,晕车很厉害。我感觉拖拉机要把我的胃颠簸出来,有一种翻江倒海的痛苦。

坐船的话,容易犯困,迷迷糊糊就睡着了。水库边,风景如画,但是我从未认真欣赏过。

我家很穷,外婆家更穷。

母亲到了外婆家,从未闲着。要么种菜,要么洗刷家具。

母亲常常叹气,要不是嫁那么远,也不至于顾不上娘家。

说实话,母亲嫁得不远,只是隔着几个乡镇而已。只是大山和水库,把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变得“遥不可及”了。

前些年,外公外婆相继离开了我们,母亲回娘家的次数,越来越少了。

02

古人说:“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

小时候,不仅不害怕离家远,反而羡慕那些远离故土,去城里打工的人。

我家旁边,有一条山路,蜿蜒着通向县城,有五十多公里。

从县城回来的人,站在路边,和村里人打招呼,然后说了很多城里的事。

有人说,城里的房子,老高了,你一抬头就可能帽子都戴不稳;还有很长的火车,不知道是五六十米,还是几百米,从眼前经过的时候,耗时几分钟。

我,出生于上世纪70年代。上初中的时候,很多同学就说,毕业后,去东莞打工,每个月可以赚五六百。

那些年,村里一个年轻劳动力,一天的工钱,也就是十来块钱。

于是乎,东莞成为了我向往的地方。

99年,我第一次踏上东莞这片土地,在企石镇一家电子厂打工。

每天都加班到夜里十点,没有周末,这样的生活,让我觉得自己是一台高速飞转的机器。

有工友说,不管多难,都别随意离厂。否则,会被当成流浪汉,抓到工地上去干活。

再后来,我去了深圳、厦门等地。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很无奈”,这句歌词,道尽了打工人的心酸。

背井离乡的日子,不好过,但必须要过下去。

03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小时候,读这首诗,朗朗上口。但是后来,自己也活成了诗里的人。

每次回乡,都有孩子围过来,把你当成外地人,路口的大黄狗,冲一顿乱叫。

不管走多远,只要父母在老家,就得回去看看。平日里,也要打电话,问一问,家里的新麦有没有收割,稻谷是不是黄了,屋后的那棵大枣树,是不是又长高了......

忽然,有一种说不清的感觉——再回家,自己变成了客人。

母亲听说你要回来,好几天之前,就准备了家乡的美食。糍粑、高粱面、糯米饭、腊肉......你爱吃的,一股脑地端上桌子。

母亲说,城里的东西再好,也没有家乡的东西地道。如果吃不完,就带回城里去。

你要去地里看看,母亲却不让你动锄头。母亲说,工作太累,回家就要好好休息。

一晃,假期就过去了,该启程远行了。

父母提着很多东西,送你到村口。一路上,母亲唠叨着,要保重身体,要记得报个平安,别开快车。

父亲不爱说话,只是默默地跟着。

常常,不敢回头看,害怕看到母亲抹眼泪,看到父亲拄着拐杖的样子。心里一直担忧,父母走不动了,又该何去何从?

《魔女宅急便》里有这样一句话:“从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只有靠自己努力。学会长大,学会承受,学会哭过之后,还可以微笑地拥抱爸爸妈妈。”

父母在的地方,就是家,不管多偏远,都没有关系。真的累了,就回家去住,烦恼就会消失,内心就会安宁。

04

其实,父母不在的老家,真的回不去了。

年久失修的老屋,到处漏风漏雨。推开门,蜘蛛网到处都是,墙壁上,父亲用过的镰刀,已经锈迹斑斑了;稻草做的鸡窝,没有了温度,再也看不到温热的鸡蛋;柜子开始腐朽,不敢触碰......屋后的野草,比人还高。

总有人,固执地认为,总是会“落叶归根”的。把老家的房子翻修一下,山坡上种果树,门口的池塘,种上莲藕,养几条鱼。

五六十岁的时候,退休了,再回乡,生活就真正安逸了。

前天,在同学群里,阿旺说,老家早已容不下“我”了。

阿旺的父母过世多年,老屋已经卖给了邻居,几块菜土,也变成了竹林。家乡的风景依旧在,却没有了容身之所。

一个人漂泊太久,即便回到老家,也是魂不守舍的样子。在他乡,建立了新的人脉圈,还有孩子的未来,栖身的房子。怎么舍得呢?

“天地间走来了小小的我,不要问我姓什么,我是山间一缕风。”忽然想起小时候唱过的一首歌。

原来,我们拼命追求风一样的自由,终其一生,就如风一样缥缈......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网络。

(0)

相关推荐

  • 【天下爹娘】这一期,咱们就说房子

    题记 这委实是个情非得已的命题:让年近七旬的母亲来回忆艰辛的过往. 对不起,母亲,您的儿子21年来一直与二老聚少离多,如今已进中年人生阶段.他时常陷入思索生命要义的深沉期,却不知如何回报养育之恩时,内 ...

  • 我与中秋

           有好几年了,每到中秋都是细雨绵绵,别说是赏月了,就连想出去走走,也需要打上雨伞.今年又将近中秋,这几日的天气,到还是星稀云淡艳阳高照的,只是不知中秋那天会是个啥天气.         而 ...

  • 阿来:慈母的脊梁|散文

    陈兰:夏日絮语|诗歌 图文/阿来 [作者简介]阿来, 原名赵胜来, 网名荷塘听雨,出生于中国书画艺术之乡通渭,大学本科,为人憨厚朴实,幽默风趣,乐观向上,爱好文学.旅游,煮茶赏石.现工作于因 &quo ...

  • 【首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我们都是背井离乡的人/蒲江涛

    覆满枯井的落叶,总有一丝别离枝头的隐伤--题记 老家古井,源自巴山腹地.她怀揽天地灵雨与银雾,汇集一线清流,穿越地下暗道,行至屋后坎岩,分成两股细流:一股挤出石缝,"滴滴"溅落,凿 ...

  • 过年了,一年又一年,又从春天出发

    本期作者:袁光祝,网名高山秃鹰,1969年来到世间的绥宁县金屋塘镇农民.无任何头衔可炫耀,无精彩文章可示人,胡乱拉扯一些文字打发空闲时光. 凡人小事 过年,过年-- 袁光祝 又要过年了,心里头却五味杂 ...

  • 陆水听潮||聂松彬:父亲的结婚证

    父亲的结婚证 I 作者|聂松彬 讲述|辜三梅 聂松彬,赤壁市中伙铺镇杨家岭学校在职小学高级教师,湖北省作协会员,市作协副主席,陆水湖畔文学社社长,<中华文学>签约作家,著有个人散文集< ...

  • 吉 壬:母亲的精神食粮

    点击上面蓝字关注我哟 ☀ 让你更懂巫山! 说出来不怕大家笑话,1984年正月初四早餐,我家吃的还是包谷稀饭.目的不言而喻,就是解解春节四天的油水. 在物资相对匮乏的年代,做出这种"营养搭配& ...

  • 一瞬间•我睡在老家的火炕上

    凌云树: 晚上,我睡在老家的火炕上,一年里仅有的一次,热乎乎的,蹦蹦硬的,整得腰杆说不出的舒服.母亲给盖了好几层被子,还盖上了两件棉衣,我热得浑身是汗,脊背上全是汗珠子. 我像烙饼一样翻来覆去,不时伸 ...

  • 【“中国梦•家风美”征文比赛:14号作品】 王文婷 ||家风之美

    家风之美 下洋镇中心小学  五(4)班  王文婷 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五千年的文化传承至今,深深铭刻华夏人心中.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以"百善孝为先"为崇尚,我家亦是如此.由此而知,家 ...

  • 归家随笔(下)

    编者按:本文系惠州阅读会会员 陈小娟 所作,因最近本人工作繁忙,考虑到公众号空窗期太长,会有点对不起大家.特向广大读者征稿.欢迎各位不吝赐稿,要求为原创作品. 故乡是我们小时候想逃离,长大后却回不去的 ...

  • 八桂风 | 散文品读 | 母殇(随笔) 下篇

    <八桂风>微刊  2017.9  总第09期 作者简介:陆阿勇,本名陆锡勇,生于70年代末,曾任报社记者编辑.城管队长.机关秘书等,宾阳作协秘书长,现供职于南宁市宾阳县某参公单位. 下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