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谋略
古代谋略 晋
羊祜边境攻心战
西晋名将羊祜(公元221—278 年)逝世不久,吴国被平定了。班师回朝,论功行赏。晋武帝双眼泪光盈盈,喃喃自语:“说良心话,这都是羊祜公立下的功劳啊。要论功劳,他最大。”
原来,公元269 年(西晋武帝泰始五年),羊祜奉晋武帝之命征讨吴国时,成功地运用了攻心战术。
晋吴两国大动干戈,常有吴国兵将前来投降。羊祜细细问过一遍后,总宽宏大量地说:“想回去也行,你们来去自由。”每次外出活动,羊祜常穿一身轻便皮衣,不着铠甲。住所附近,保卫的侍卫总不超过20人。一有空闲,羊祜就跟将士们一块儿去打猎捕鱼。这一切,全给吴国士兵看在眼里。他们从来未见过这么平易近人的敌军将领,渐渐失去敌意,纷纷越过边界向羊祜投降。吴军的斗志,开始慢慢松懈。
羊祜这人很怪。两国交战,他不搞突然袭击。晋、吴将士,云集战场。一时狼烟烽起,战鼓声不绝于耳。有位将领说要献诈兵之计,羊祜却呼唤左右侍从:“来,把他捉住。用美酒灌醉他,让他开不了口。”那将领给扭着灌个酪酊大醉。两军交战正浓,有人捉来了两个吴国小孩子。两个小孩瞪圆了双眼,惊恐万状。羊祜冲他俩宽慰地笑了,忙招呼壮士:“送他们回去,一定要找到他们的家,一定要保证他们平安无事。否则,唯你们是问!”两个小孩子破涕为笑了。不久以后,吴国将领夏详等前来投降,那两个小孩子的父亲因大受感动,也带着部将来投降。
有一次,吴国将领陈尚、潘景入侵晋地,羊祜派兵追击,截杀了他们。事后,羊祜却隆重地给他们举行葬礼。羊祜高声宣扬他俩是宁死不屈、报效吴国的忠臣。陈尚、潘景的弟子闻讯后,悄悄赶来送葬,羊祜以礼相迎,以诚相送。吴国将领邓香举兵入侵晋朝夏口,一败涂地,给羊祜活捉。邓香被晋兵捆绑押送到羊祜面前时,心中诚惶诚恐,羊祜却微笑着挥手吩咐松绑,饶恕了他。邓香感激涕零,连连叩头。他返身入吴,马上带领大队人马投降了羊祜。
羊祜这边的人一旦进入吴国领土,却都有特殊的“规矩”。收割吴国的谷物当军粮了,都要统计好数目价值,送给吴国百姓丝织品作为偿还。羊祜和手下兵将驰骋在吴、晋边界打猎、游玩,总在晋地活动,从不踏上吴国土地。禽兽不识边境线,有时它们乱窜,一旦禽兽先被吴国人射伤逃到晋国这边来,羊祜总吩咐手下绑好后送还给吴国人。
没多少时候,吴国人对羊祜心悦诚服。吴国虽与晋国敌对,却尊称羊祜为“羊公”。跟羊祜对战的吴国将领陆抗也喷喷称赞:“羊公胸怀宽广,连乐毅、诸葛亮都比不上他啊!”
吴国人的心逐渐偏向羊祜。这一切,都为晋国征服吴国奠定了思想基础。无怪乎,晋武帝会这么动情地追念这位作古的大臣。
石勒献礼夺蓟城
西晋愍帝建兴二年(公元314 年)三月初的一天,西晋幽州治所蓟城守将王浚高兴地在读一封信。这信是羯族首领石勒派人送来的。信中说:“..我素闻王将军天下无敌,钦佩之至,今函大人,意在表达敬服之心。为稍示敝人投效诚意,我将于三天后亲赴蓟城给王将军献礼。”
接着,王浚召集部将,当众把石勒的那封信宣读了一番,然后得意洋洋地吹嘘道,这是“不战而屈人之兵”,“信诚服人是为将之道至要至要的所在正当他吹得眉飞色舞的时候,一位部将站出来劝谏道:“将军,石勒这人贪得无厌,从来不讲信义。他说敬服我们前来送礼,恐怕其中有诈。我看,我们还是调动部队,及早准备为是。”
王浚正讲得兴致勃勃,被他这么一打断,火就来了,他脸往下一沉,道:“石勒这次是来拥戴我、投诚我的。谁敢再说调动部队,我先杀了他!”
两天后,石勒统率大军抵达易水,悄悄朝蓟城推进。第三天早晨,蓟城城门外黑压压的一片。原来是石勒的士兵赶来的几千头牛羊。“快开城门,我给王将军献礼来了。”石勒骑马来到城门口,对着守门卫兵喊道。王浚得到报告后,连忙下令大开城门迎接。城门一开,牛羊像潮水般拥进城内,一下子把街道通路塞得严严实实。这正是石勒早就预谋的计策。他害怕王浚在城内埋设伏兵,就用这些牛羊把城中街道堵住,使王浚的士兵不能出来冲杀。当得到第二次飞报时,王浚也开始意识到来者不善了。但刚要下令部队出动时,石勒的大军已冲入城里了。王浚吓得逃出庭院,被石勒的士兵生擒了。
“王将军,现在,您可接受我的献礼了。”石勒坐在王浚的大堂上,不无讥讽地对被捆绑着的王浚说道。此时,王浚后悔已经来不及啦!
祖逖的真假军粮
东晋名将、豫州刺史祖逖(公元266—321年),为恢复晋朝江山,曾数度率军北伐,收复了黄河以南大片土地。
有一年,他率军与北方羌族首领石勒的侄子石季龙交战。石季龙在败退途中,掳掠了豫州,留下战将桃豹守卫一座孤城。
祖逖乘胜前进,派出先锋韩潜进攻桃豹。韩、桃真是棋逢对手,经过反复剧烈的较量,谁也占不到谁的便宜,结果僵持在孤城里:韩潜占据东城,从东门出入;桃豹占守西城,从南门出入。双方拉锯式地打打停停,战斗了40多天,军粮都快吃完了。祖逖听到韩潜求援粮草的报告,心里非常焦急:总部的军饷也是不敷需要,到哪儿去筹备粮食呢?
祖逖谋划了许久,计上心来。一天,他命令官兵拿出上千只空米袋,将土灌入米袋,一袋又一袋地排列在地上。然后,组织千人的粮食运输队,另派精兵“护送”,将军粮运到韩潜驻守的东城去。另外,他又派出几名士
兵挑着几袋货真价实的粮食,跟在运输大队后面,装作疲劳不堪而掉队的样子,停在路边休息。桃豹见状,立即发兵避实就虚,放过祖逖的运粮大队,抢劫“掉队”的粮食。那几名“掉队”的运粮兵见敌军蜂拥而至,即按祖逖的吩咐,弃粮逃走。桃军欢天喜地地抢走了那几袋粮食。
粮食上交给桃豹,打开口袋一看,全是白花花、饱绽绽的大米。桃军官兵因为连续多日没吃上饱饭了,一个个像饿狼似地盯着它们。桃豹挥了挥手,示意可以烧饭,部下一涌而上,将它们瓜分了,结果只有部分士兵吃上,大多数士兵都没沾上一粒米,纷纷骂娘,想到东城的韩军已获得大批接济的粮食,再也没有心思打仗了。桃豹又急又恨,不得不派人连连催请石勒运粮救援。
石勒闻报,立即筹措大批军粮,组建运粮驴马千头给桃豹送去。谁知祖逖早已料到对方有此一举,命令韩潜等派重兵在敌人必经的汴水一带予以拦截,全部俘获。
桃豹等了好多天,不见石勒的粮食运到,而韩军却粮丰饷足。桃豹料知自己不是韩潜对手,便趁着黑夜,率领败军悄悄地溜跑了。韩潜终于占领了全城。
司马绍留下宝鞭
据《晋书》记载,这是发生在东晋明帝二年(公元324 年)六月某天的故事。
东晋叛臣王敦的军营驻扎在于湖(今安徽当涂南)。这天来了一位商人模样的人,只见他右肩挂着个钱褡,走街穿巷,一路叫喊着:“有山货卖吗?买山货喽。”
“哎,我说,你看那人可不像个山货商人。”一位值勤兵对另一位值勤兵说。
“嗯,走,我们看看去。”
两个值勤兵走到近前,仔细观察起那人来。
只见那人长着满脸的黄胡子,眉宇间有一股英武之气。他谈吐温文尔雅,俨然是一位饱读诗书之人。
“这人肯定不是生意人,倒像是朝廷派来的探子。”两个值勤兵嘀嘀咕咕起来,觉得此事干系重大,便径直赶到王敦的帅府报告。
王敦听说那人脸上长着黄胡子,一拍桌子:“哎呀,那人就是明帝司马绍。快派人给我捉拿!”
于是,五匹快骑在两位值勤兵的指引下,追出了营门,可明帝已不知去向。他们究竟该朝哪个方向去追赶呢?正在纳闷的当儿,他们中间有一位突然叫道:“那边道上有堆马粪。”
骑兵们立即赶到那儿。这时,路旁歇脚的凉棚里,有一位卖食品的老太太在大声叫卖着。
领头的骑兵来到老太太面前:“请问老人家,刚才可曾见到一个黄胡子的人骑马从这里过去?”
“有啊,可他已经走得很远了。喏,这是那人留下的一条鞭子。”老人说着,从衣兜里摸出一条闪亮的鞭子来。
“是七宝鞭。”领头的骑兵惊叫道,“这可是皇宫中的宝物啊!”五个人于是你抢我夺,争着欣赏那条宝鞭。吵吵嚷嚷的,不知不觉时间就溜过去了。
“哎呀,真的,我们还要去追人呢。”领头的骑兵惊醒过来。
“来不及了,你看那马粪都凉了。”一位骑兵说。几个人一看那马粪真的凉了,料想再追也追不上了。于是带着七宝鞭回军营去了。
那人确是晋明帝本人。皇帝亲自出去刺探军情可谓是绝无仅有。且说快骑追到马粪堆的时候,明帝还在前面不远处。自那两个值勤兵注意起他后,明帝就立刻意识到问题严重了。他知道马上就会有敌兵追来。于是,他赶快走出营门,飞身上马。但他一想自己骑马跑,是绝对跑不过那军中骑兵的,抬头一看,见路旁有个卖食品的老太太,眉头一皱,计上心来,他走了过去,摸出二两银子给老人,又把自己的七宝鞭递给她,对她作了如此这般的一番交待,转身又把马屁股后的一堆马粪浇上了凉水。这才重新上马飞驰而去,于是才有刚才的一幕。
明帝见追兵已摆脱了,才放下心来,带着探得的情报,回京城去了。
江卣用鸡播火种
公元353 年(东晋穆帝永和九年),驻在芍陂(今安徽寿县南)的东晋守将殷浩的帅府内,殷浩正在召集诸将议事。
羌族首领姚襄自起兵反叛朝廷以来,仗着手中兵多士众,欺负殷浩军队少,不断对殷浩进行挑衅。今天,竟然敢违反军事常规,把营寨扎到离芍陂只有十里的地方,可见其骄横妄为的程度了。
“江卣听令,派你为荡灭羌贼的先锋!”中军将军殷浩下令。
“是。”江卣是殷浩手下最得力的将领。他以足智多谋、英勇善战著称,曾在许多重大战斗中屡建奇功。因此,要能抗击姚襄,殷浩知道此番非江卣作先锋不可。
敌人的寨栅十分紧密坚固,而且敌我之间的兵力太悬殊。破敌只能靠智取。可是,如何智取呢?江卣苦苦思索着破敌之策。晚上,他翻开《三国志》,研究起诸葛亮领兵以少胜多的故事来。他发现诸葛亮每到敌我双方力量悬殊之时,总善于借助自然的力量,而他用得最多的是火攻。如今,姚襄连营扎寨在那儿硬攻肯定不行,是否也来个人攻呢?他想:对!也来个火烧十里连营。可是这把火怎么烧法呢?他想到了许许多多办法,最后都一一否决了。“喔喔喔”,雄鸡报晓,天要亮了。随着第一声鸡啼,远近响起了一片雄鸡鸣叫声。他听着听着,不禁眼前一亮。大清早,他就令士兵们去捉来了几百只活鸡,并吩咐在每只鸡的尾巴上系上火种,把它们连结在一起,听候安排。
入夜,江卣命令士兵把鸡悄悄地带到阵前,朝敌人的营寨放了出去。鸡尾巴上的火种点燃后,鸡便扑腾着翅膀拼命飞跑起来。因为鸡都连结在一起,哪只鸡也飞不远,只在营区内传播火种,不一会,姚襄的营寨全部点燃了。惊恐万状的羌族士兵从被窝中钻出来,乱作一团。这时,江卣趁势指挥精兵掩杀过去,一举歼灭了敌军。
王羲之智救灾民
传说,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做右军将军时,琅琊郡一带连年大旱,颗粒无收,穷人把草根树皮都吃光了,贪官豪绅们却见死不救。王羲之于是写了道奏章,骑上快马,不分昼夜地直奔京城。
皇帝接过奏章,不管上面什么内容,却全神贯注地欣赏起王羲之的书法来。特别是奏章的“放粮”二字,飘如浮云,矫若游龙。皇帝边看边称赞:“放粮——好,好,好!”
话音刚落,只听王羲之在下面高声应道:“谢主龙恩!臣今日就去琅琊放粮。”
等皇上明白过来,已是泼水难收了。只好将错就错,封王羲之为放粮的钦差。王羲之当天就打着“奉旨放粮”的大旗,急急赶回琅琊郡。
陈元方巧辩袁公
《世说新语》中记载着这么一则故事——
陈元方小时候头脑灵活,善于应对各种难以回答的问题。
他11 岁那年的一天,去拜见一个被人称作“袁公”的大官。
袁公拉着他的小手问道:“你父亲在太丘做父母官,政绩显著,名声很好,他做了哪些深得民心的好事?”
陈元方应声答道:“不瞒袁大人,我父亲治理太丘的主要方法是:对倚仗权势作威作福的人,进行严肃而诚恳的教育;对无权无势、善良受欺的人,无微不至地关怀和安抚他们。务必求得社会安定,人民都能安居乐业。日子一长,地方的民众自然对我父亲十分敬重,声誉也就鹊起了。”
袁公听了,连声叫好,说:“对啊,对啊。我过去做邺县的县今时,也是采取这些治理办法的。”
元方笑道:“莫非能者所见略同?您同我父亲可说是不谋而合啊!”
袁公见元方小小年纪就擅长辞令,而且对答如流,心里十分欢喜,因而产生了进一步考查他智力的想法,便心生一计,向元方提出了一个难题:“你可知道,究竟是你父亲向我学的,还是我向你父亲学的?”
元方朝袁公的脸孔略一观察,马上感觉到他笑容里蕴含着测试的深意,便笑着回答:“周公和孔子都是古代著名的政治家,他们一先一后,生在不同的时代;一西一东,出自不同的地区。可他们两人都是为百姓做好事,行仁政,也都受到民众的敬重和拥护。这样看来,周公的治理办法不是从孔子那儿学来的;孔子的治理办法也不是从周公那儿学来的!”
袁公听了,禁不住一把将陈元方抱了起来,举过头顶,连连呼喊道:“好,好,好!回答得这样机智得体。简直是天衣无缝,无懈可击。长大了一定能成为治国理政的贤才啊!”
张亥之反讥邻居
晋代名将张玄之,在8 岁的时候,掉了好几颗乳牙,一时没有长出来。
说笑之间,嘴已张开着,只见红红的舌头,好有趣。
一天,张玄之正同一群小孩子在院子里大踢毽子,旁边正围观着好些男女,兴致勃勃地为他们做着裁判哩。
有位邻居见张玄之正张着没牙的嘴,气吁吁地踢得正欢,就上前与他搭讪道:“小公子,请教你一个问题,好吗?”
张玄之看了看那笑容可掬的男人,也笑道:“伯伯,什么问题呀?”
男人便问道:“狗窦(洞)为什么开得这么大啊?”
张玄之瞥了那男人一眼,不假思索地回答道:“狗洞大开,是为了让您能自由地出入啊。”
“哗——”院子里的人们哄然大笑起来。
那个男人顿时涨红了脸,心里暗暗钦佩:张玄之的机智善辩,果真名不虚传啊!
马隆磁石吸敌兵
公元279 年的一天,西晋都城的中央大街上,一队3500 人的兵士,带着充足的军粮和精良的武器,步伐严整,雄赳赳、气昂昂地向城外开拔,要去执行收复被鲜卑族首领树机能抢占的凉州的任务。部队渡过淄水,很快进入凉州地界。
凉州城内的树机能手中统有几万兵马,自探子来报说晋武帝司马炎将兵发凉州后,早就分派重兵占据了险要位置和有利地形,在晋军的必经之路扎好口袋;并算好晋军可能撤退的路线,同时,埋设伏乓截断后路。在树机能看来,这一仗必胜无疑了。
这天下午,晋军主帅马隆率部到达一个山口,他让部队停下休息。这时前卫哨兵来报:“主帅,前面山谷道路狭窄,两旁山上看似埋有伏兵。”
“知道了。”马隆立即命令后续部队把偏箱车推到前沿分给各营,兵士们推着偏箱车继续挺进。突然,树机能的伏兵在两旁山坡上使用弓箭和石块发起了进攻。可是,马隆军因为有偏箱车遮挡飞箭流石,不仅安然无恙,而且还能边还击边前进。第一次战斗,树能机不得不宣告失败。
马隆让部队稍事休息后,即刻传令士兵到附近的某处运石头。要他们把运来的石块垒在一条窄路的两侧。他算准树机能求胜心切,必定由此道来偷袭西晋军。马隆又让士兵们全部换上犀牛皮盔甲。
西晋军刚换上犀甲,树机能的部队就已赶到了。勇猛的鲜卑族士兵“哇哇”地冲了过来。可是当他们进入那条窄路后,一个个都被两旁的石头吸住动弹不得,“汉人有妖术,汉人有妖术。”鲜卑兵大叫着。马隆士兵冲杀过去,却畅行无阻,一下子砍倒了几千鲜卑兵。在这场大战中,骄横跋扈的树机能也被杀死了。
原来,马隆曾对这里的地理环境进行了专门考察,了解到这里有一种吸铁磁石。马隆即刻联想到,战场上士兵的盔甲是铁铸的。若把这一特点使用到战场上制敌,会发挥出奇妙的效果。就这样,马隆一举收复了凉州。
王戎辨路边苦李
西晋时期的宰相王戎,小时候就很聪明。
夏日的一天,他和几个小伙伴到临沂城外去游玩。他们跳呀蹦的,玩得正带劲,玩了一会儿,他们觉得很口渴。
一个小朋友说:“走,我们去找些水果吃吃。”
他们远远看见大路边有棵李树,就奔了过去,好啊,上面沉甸甸地挂着满树熟透的李子。
小朋友们高兴地嚷道:“多好的李子呀!多妙的李子呀!我们可以吃个痛快啦!”
于是,大家一哄而上。只有王戎一个人站在旁边不动。
有个小朋友问:“喂,王戎,你还站那里干啥呀?”
王戎说:“这李子是苦的,不能吃。”这时,一个小朋友已经咬了一口,“啊!啊!真是苦的,苦的!呸!呸!”
小朋友们都尝到苦味,扔下李子,跑到王戎面前问他:“你怎么知道这李子是苦的呢?”
王戎认真地说:“这棵李树在大路边,如果是甜的,早就被人摘光啦。这是棵野生的李树呀!
司马绍幼时妙言
晋明帝司马绍(公元299—326年)小时候非常聪明伶俐,很受父亲元帝的宠爱。
一次,元帝抱着小太子玩,太监前来禀报:“陛下,长安派人来了。”元帝朝见完毕,对幼小的太子说,“孩儿,你说太阳和长安,哪儿离我们这儿远?”
太子抬头望望太阳,说:“太阳远,长安近呀。”
“为什么呢?”
“太阳好远好远的,从来没来过人;长安近,所以常来人呀。”
元帝摸摸太子的小脸蛋,高兴地说:“对呀对呀,还能讲出理由来呢!”
第二天,晋元帝宴请文武百官。为了让大家知道太子的聪明,就把太子也叫来参加宴会。
大家正吃得高兴时,元帝问太子道:“孩儿,父皇问你,太阳和长安,哪儿离我们这儿近?”
太子又抬起头,朝殿外一指说:“太阳离我们这儿近呀!”
元帝听了大吃一惊,顿时变了脸:“你怎么和昨天说得不一样呀?”
太子说:“你们看看呀,那不是太阳吗?我们老是能看见,长安呢,我们怎么看不见呀!这不是太阳近,长安远吗?”
元帝松了一口气,得意地笑了。
郭敬循环浴马计
公元330 年(东晋成帝咸和五年),后赵国荆州监军(官职名)郭敬奉命攻打东晋襄阳。东晋军队驻守襄阳的都是精兵强将,驻守长官东晋南中郎将(官职名)周抚更是骁勇异常。敌众我寡的形势极为明显。这时,后赵主石勒一时派不出兵将支援郭敬,他想出了一条应急之计,连夜派人传令郭敬:“如果周抚派人来观察樊城军情,你要想尽办法,让他知道:'我们后赵军队先不跟你周抚打,等过了七八天,我们的大队骑兵来了,再想办法揍你们。到那时候,你们就插翅难飞啦!’”
郭敬接到军令,心想:“大王这话是不错,可要变成一种行动,这可是一大难题啊。”郭敬的脑海里随之跳跃过一串串重复的字眼:“大队骑兵,战马;大队骑兵,战马..”
“对,有啦!”郭敬一拍桌子,不禁接着自言自语:“制造声势,让周抚觉得我们好像大队骑兵来了。来他个循环浴马计!”
第二天,很多负有特殊使命的士兵出动了。他们手执马鞭,吆喝着将成群战马赶到河边,让它们俯首吸水,涉水洗澡。他们让这些马循环出现。白天,黑夜,都有马群在川流不息地洗澡。
这军情,给周抚派出的便衣游动哨发现了,忙赶回襄阳,宜奔周抚处,气喘喘吁吁报告:“周大人,后赵战马正在河边洗澡。白天洗,晚上也洗,马儿多得数不清。”
周抚心中惴惴不安:“莫非后赵援军到了?”心惊肉跳一阵之后,马上连夜逃奔武昌而去。
郭敬不费一兵一卒,当夜占领了襄阳城。
后赵主石勒喜闻战报,当场发下一令:郭敬升任荆州刺吏。
王羲之巧惩恶霸
相传王羲之(公元321—379 年)在任太守时曾断过一件案子。
一天,有个叫阿兴的猎人到衙门告状:若干年前,阿兴的父亲在深山打猎,被一只斑额老虎追赶,跌下山崖,一命呜呼,阿兴为了安葬父亲,曾向当地大财主鲁宋借用一块荒地。那天正遇鲁宋为母庆贺80 大寿,正在兴头上,听了阿兴的要求,就爽快他说:“这事容易,但你需送一壶酒为我母亲祝寿。”阿兴为此特意卖掉了一张狼皮,置了一壶好酒为鲁母祝寿。第二天就将父亲安葬在鲁宋指定的荒地上。
以后,阿兴继承父业,以打猎为生。他吃得起苦,熬得起夜,而且臂力惊人,枪法精通,慢慢地发达起来。最近他在深山捕杀了一只斑额大虎,不仅为父亲报了仇,而且将老虎卖得了数百两纹银,于是置办酒菜,与乡邻同享。
正当众人喝得酒酣耳热时,财主鲁宋带领家丁前来索债。阿兴慌忙申辩:“我与员外素无钱财往来,当初员外好意,给我一块荒地葬父,小的已依要求孝敬了一壶好酒,此事已经了清,不知员外因何还要索债?”
鲁宋说道:“我此来正为那块地之事,当初我要的是'一湖酒’,你只给了'一壶酒’,如何就算了清?想我那块地系风水宝地,岂是一壶酒就能买下的?”
两人当场就争执起来,众乡亲也作证说当初讲明的是一壶酒,无奈鲁宋财大气粗,说他不过,于是众人就劝说阿兴到府衙告状。
王羲之明白是鲁宋恃强欺人,当时也不作判断,命阿兴回家静候消息。
当天,王羲之带着自写的一幅《乐歌论》来到鲁宋家中。只见鲁宋家深宅大院,院前小河连通村外大河,河内鹅鸭嬉水,鱼虾浅游,果然富甲一方。
鲁宋见太守微服来访,忙迎进客厅。
王羲之说道:“我对阁下的土产颇为喜爱,愿以《乐歌论》字幅换一活鹅。”
王羲之是有名的书法大家,一字能值千金,一篇《乐歌论》真可谓价值连城,一只活鹅又何足道哉。鲁宋当场就慷慨应允。
王羲之当即将《乐歌论》留了下来,让鲁宋第二天拿着活鹅到府衙来。
第二天鲁未捉着活鹅来见王羲之,王羲之笑道:“我的字幅岂只值一活鹅?我要的是一河鹅。”
王羲之又将阿兴传来,他高坐大堂,吟道:“鹅不论河,酒岂论湖?假以河、活’辨“湖、壶’,为的是严惩刁徒。”说着把阿兴的状纸丢给鲁宋。鲁宋这才知道自己成了被告,这恶霸虽然一贯欺压乡民,但毕竟不敢在朝廷命官、堂堂太守面前逞凶霸道,只得连连磕头,知错认罪。
王羲之当堂将这个仗势欺人的恶霸杖责40 大板,令其将《乐歌论》交还。这个判处,阿兴欢天喜地,鲁宋垂头丧气。
王允之装醉脱险
东晋时代,有个孩子名叫王允之,为人机灵,很善于揣摸大人的心理。
王允之的伯父是东晋的大将军,名叫王敦。此人执掌朝政,骄横跋扈,为人残暴凶狠,被人称为杀人不眨眼的魔王。有一次,他为了强迫客人喝酒,竟接连杀死了几个敬酒不成的美女,使得客人难以挟菜下咽。
可王敦对王允之倒很喜欢,常常邀他同床而眠。
有一天,王允之照例酒足饭饱后同王敦睡在一起。
天亮后,王敦给一个下属唤醒。王敦忙起床跟他密谈:“喂,我叫你准备的兵马和武器怎样了?”
“将军大人,已经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
“好,好极了。你计划几时动手包围王宫?”
“如此如此。”
“必须注意保密,若有外人知晓此事,格杀勿论!”
王敦同那心腹越谈越兴奋,以至忘记了帐子里还有一个小孩在睡觉。
其实,王允之早已醒了,他们关于谋反的谈话内容他全都听见了。他觉得自己处在险境之中,情急主智,便用手指往喉咙里死命地深抠,立时将隔夜的酒饭呕吐了一床。接着,又闭起眼睛,装着熟睡的样子,微微打起鼾来。
王敦跟下属谈了好久的话,忽然想起自己背后的床上还睡着王允之,大为惊恐,赶忙奔去,掀开帐子查看。不看也罢,一看不禁释然大笑,捂着鼻孔,自言自语他说:“简直像头醉酒的小死猪!难闻死了,难闻死了。”
原来,满床呕吐物发出一阵阵酸臭之味,王允之兀自埋在污秽里酣睡哩。
王允之运用自己应变的智慧,逃过了杀人魔王杀人灭口的灾祸。
孙子荆敏捷应对
孙子荆少年时,看到仕海浮沉,官场黑暗,于是收起了猎取功名的宏愿,一心想学习古代的隐士,到深山老林去过幽静而孤寂的生活。
一天,他为了选择良好的隐居环境,便走到一处风景极佳的山谷地。只见那儿有一泓碧澄见底的池塘,一道流着淙淙山泉的清溪,几块光洁如新的青石..
孙子荆不禁喜出望外,喜孜孜地想:这就是类似古人许由隐居的极佳环境吧?想着,想着,那个有名的古代传说又浮现在脑海里:
尧要把天下谦让给许由治理,不料许由掉头就走,来到一道山溪边大洗耳朵。人们问他:“这是为什么?”他答道:“听了尧的话,弄脏了耳朵,所以要洗干净。”
孙子荆踏勘隐居地址回来后,又专程前往名士王武子那儿,向他津律乐道地描叙隐居山林的绝妙图景——“枕石漱流”。意思是说,住在山林里,困乏时可以枕着光洁的石头睡觉,口渴了又可以就着溪水漱漱嘴,喝几掬清水,那是多么自由自在、舒畅快乐的情景啊!谁知孙子荆说得太急,竟把它说颠倒了,变成“枕流漱石”。
王武子听罢不由得哈哈大笑,揶揄道:“清水可以当枕头睡觉,石头可以当溪水漱口吗?”
孙子荆这才发觉自己说错了话,要改也来不及了,岂不闻君子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吗?怎么办?可是他何等机巧,竟将错就错,即刻应声道:“我说的“枕流’就是用水洗耳朵,我说的'漱石’,就是用石头来磨砺牙齿啊!”
王武子见他敏捷应对,言之成理,不禁脱口赞美道:“妙!妙!想不到你竟有如此巧辩的奇才!”
从此,“枕流漱石”就成为沿用至今的著名典故。
罗际买马破盗案
晋朝,罗际任吴县县令时,一天,有个老人前来报案说:“我的马昨夜被偷了。”
罗际见老人急得满头大汗,同情地问:“你的马长得啥模样?”老人叹息着回答道:“唉,都怪我马虎,才让偷马贼钻了空子。那可是一匹好马呀,四岁口,个大脊宽,四蹄雪白,身上红得像火炭一样,跑得可快呢。”
罗际又问他夜间听到什么动静。老人略一思忖,说:“就听到半夜时分,一群马叫了一阵,听声音是马贩子赶着马从我村上经过。”
罗际问毕,安慰老人说:“你回去吧,等马寻到了,我再请你领回去。”
老人半信半疑,离开了县衙。
第二天,罗际叫人在城门口贴出布告,上写:“本知县奉朝廷之命,出白银千两,买一匹个大脊宽、毛如红炭的四岁口的大马,望养此马者,速送县衙。”
百姓看了布告后,眼睛被诱得红红的,可都摇摇头走开了,寻常人家,别说是好马,就是劣马也买不起呀。不到半天,全城人都知道了。一些大户人家送来几匹好马,只是不与布告上的模样相吻合。不久,有个马贩子探头探脑地送来一匹马,这马与布告上所说的一模一样。罗际一边推说去取银两,稳住马贩子,一边叫那老人前来相认。
那马一见到老人,两蹄腾起,鬃发竖起,咧嘴叫着,井挣开马贩子手中的缰绳,亲热地舔老人的手。老人高兴他说:“就是这匹!”马贩子大惊失色,知道中了罗县令的汁。
李寄智勇斩巨蛇
福建有座大山,名叫庸岭,又高又峻,在它西北方,有个巨大的山洞,洞里蛰伏着一条七八丈长的巨蛇。此蛇曾吞吃了许多过往行人,使得附近的百姓诚惶诚恐,人人自危。东冶郡(现福州市附近)的负责官员实在想不出制蛇的妙法,却一味听从巫师道士的建议,年年用整羊整牛去祭祀它,可仍然不能消灾祛邪。
巫师们为了挽回自己的声誉,便干脆造谣说,巨蛇已给他们托过梦,只有不断地将十二三岁的童女奉献给它,一年到头地方才得以安宁。东冶郡的昏官们居然又深信不疑。几年下来,已祭献了九个无辜女孩。可是,巨蛇为害依然存在。
有一年,“祭日”又快到了。官府又去搜抢女孩,可是搜来查去再也找不到。官府正在为难之际,将乐县有个名叫李寄的女孩却自愿来了。
原来,农民李诞生养了六个女儿,没有儿子。李寄最小,听说官府征召丫头祭蛇,便自告奋勇前去应征。李诞死也不肯放她走,岂料她说道:“我们这些丫头非但不能供养父母,反而白白增加了家庭的负担,活着有啥好处呢?还是把我卖给官府,您可得到一大笔赏钱,既可贴补家用,又少了我一份口粮。再说,我也不一定就会给蛇吞吃嘛!”李寄见父母还是不放她走,趁着黑夜偷偷地溜了出来。
李寄向官府提出,要一口好剑和一只厉害的狼狗,还要拌上蜜糖的几大担糯米团子。官府满口应允。
到了祭蛇那天,李寄也不用差役押送,反而命令他们挑上早已准备好的糯米团子,带上宝剑和狼狗,昂头挺胸地走向蛇洞。
到达洞口,李寄令差役将糯米团子倒在地上,挥手让他们回去。差役们生怕巨蛇出洞伤人,脚不点地地逃离了。
没有多久,巨蛇爬出洞口。躲在一旁的李寄分明看见,这是一条罕见的大蛇:脑袋有圆顶的谷仓那么大,眼睛活像两面两尺阔的眼镜。
巨蛇闻到地上食物的香气,便大口大口地将糯米团子吞吃个精光。
不一会,巨蛇蟋缩着身子,盘在洞口酣然睡去。原来,孪寄在团子里拌了不少黄酒,巨蛇显然是给灌醉了。
李寄对着狼狗喝声:“上!”狼狗扑上去就朝蛇的颈子狠命地撕咬。
李寄擎着锋利无比的室剑冲上去,用尽全力朝蛇头劈斩。巨蛇痛极了,吐出红红的长舌,在地上扭曲、翻滚,过了好一会儿,它全身一挺,死了。
李寄走进蛇洞,看见洞里有九具女孩的头骨,便全部捧出洞来,自言自语他说:“唉,你们既胆小怕事,又不肯动脑筋,白白丢掉性命,真可惜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