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治病绝招大全』自发“五禽戏"动功

  (坐骨神经痛、慢性肾炎、脑血管疾病后遗症、肥胖症、遗精、胃下垂、胃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自发“五禽戏”动功是“五禽戏”中的一种“内外动静兼修”的气功,属内功型的动功。练功者通过意念,意守丹田等穴位的活动,促使全身肌肉放松,进而“入静”,使大脑皮层处于一种特殊保护性抑制状态。当入静达到一定程度时,便会“静极生动”,产生自发的“五禽戏”动作,甚至发出“五禽”的声音。本功法对治疗冠心病、肝硬化、肾结石、高血压、肺气肿、风湿等一些疾病有显著疗效。

  【功法操作】

  宋代《云笈七签》中有“五禽戏”的记载:“虎戏者四肢距地,前三掷,却三掷,长引腰,乍起,仰天即返,距行前却,各七过也。鹿戏者四肢距地,引项返顾,左三右二,左右伸脚,伸缩六三、六二也。熊戏者正仰,以双手抱膝下,举头左僻地七,右亦七,蹲也,以手左右托地。猿戏者举物自悬,伸缩身体,上下一七,以脚钩物自悬,左右七,手钩起立,按头各七。鸟戏者双立手,翘一足,伸两臂,扬眉鼓力,左右二七,坐伸脚,手挽足距各七,伸缩两臂各七也。”

  练功前先要排除大、小便,宽衣解带,取掉身上各种硬物,如手表、眼镜、钢笔、硬币等,以免在“外动”时毁坏或碰压受伤。

  一、练功姿势

  以自然站式为主,但也可以采取平坐或仰卧式,或三者交替轮换,避免久立不能支持而产生头晕现象。

  1.自然站式两脚开立,脚外侧与肩同宽,脚尖平行向前。上体自然伸直,微向前倾。两手下垂,置于体前侧,稍离开大腿。头颈稍向前低,使鼻尖对着自己肚脐。

  2.平坐式在高低适当的椅子上正坐,臀部坐于椅前1/3处,并使会阴部贴于椅面前缘处。两脚平放触地。上身与大腿、大腿与小腿均成90度角。两下肢相距与肩同宽,平行向前。两手垂于大腿两侧,小腿垂直于地面。头颈端正,沉肩松肘。

  3.仰卧式自然仰卧。

  在站、坐、卧三种练功姿势中,采用站式较易放松,因而也较易发动,所以练本功提倡以站式为主。

  二、练功方法

  1.用一只手的中指(男左手,女右手)按压肚脐四十九下(肚脐内一寸为练本功的“丹田”部位,包含有练道家气功的先天呼吸和返老还童之意)。

  2.默念口诀:“我心情舒畅,神态从容;我飘飘若仙,如入云中;我气血运行,经络通畅;我意守丹田,静极生动”。此时弱好象有腾云驾雾、飘飘然的自我感觉。要注意:练本功的整个过程都要贯彻“口诀”的意境。当练到能发动以后,口诀可不默念,只存思想达到口诀的意境即可。

  3.意想气血自头顶百会穴开始,从前后左右,四面八方逐渐向下降至脚底,就好象用一桶承从头顶淋下去,水从头顶向四面八方往下泻一样。随气血下行时,所经过的部位都有好象棉花、海绵一样轻松的感觉,达到全身非常放松的意境。如此反复进行降气放松3次。

  4.两眼内视自己脚底的“涌泉”穴。内视时,要意想气血好象都注于该穴一样,并意守着它,男的默数七下,女的默数六下,稍停。

  5.内视两眼之间鼻梁的“祖窍”穴,男的默数三下,女的默数二下,稍停。

  6.内视肚脐内。意守默数,男默数七下,女默数六下,稍停。

  7.内视肚脐,然后意向肚脐向后吸气——不是口鼻吸气,而是意想着肚脐在吸气。男的分五段(五下),女的分六段(六下),吸到肚脐好象贴住脊椎上的命门穴,稍停。

  8.内视肚脐贴住命门。男的默数七下,女默数六下,稍停。

  9.意想肚脐向前呼气。男的分五段(五下),女的分六段(六下),呼至肚脐复原。

  10.做完上述意念活动之后,就把注意力集中在肚脐内,默念与意想着:眼内视肚脐,耳内听肚脐,脑内想肚脐。此为。“三元归一”。要做到不注意自己的呼吸,眼、耳、口、鼻都封闭着内向肚脐,即所谓“四门紧闭”。就这样反反复复地默念、意想,意识始终贯注于肚脐。久久守候,一直练至15分钟至半小时,甚至 l小时。如果没有产生“外动”就可以收功。若“外动”起来,则让其自然地动,可以动半小时至2小时才可收功。

  11.收功法。首先想着自己要收功。若外动时,想着动作要停下来,把意识分散开来,不再守丹田部位,把意守移向脚底涌泉穴,动作便会慢慢停下来。然后意想肚脐内有气,用意运气自脐部左上角起向右逆时针方向绕脐转圈,由小到大转三十六圈(女性转圈方向均与男性相反)。大圈范围上不超过肋弓,下不超过髂骨和耻骨,即只在腹部的软组织范围内;再反过来转圈,由大到小,顺时针方向转三十六圈,把气收回集中于肚脐内。然后把气向全身慢慢放散开来,达于头茴手足。最后搓热两手手掌、手背,以手掌擦面部至头顶部和后枕部三十六次。如果练站式,司接着缓缓徐步放松。

  三、演变规律

  1.按照上述锻炼方式练功至一定程度,就会产生不由自主的“外动”现象。这样“外动”初起为小动,且往往是从患病关节或部位先开始,渐至大动,再回复小动而停止。动作起初并没有规律,练功日久就有一定的规律性。外动时会自发地自我拍打、按摩、点穴,以及发出一些近似太极拳、武术、体操、舞蹈或平时习惯做的各种各样的动作。动作有快有慢,有刚有柔,千变万化。有时会连蹦带跳或随地打滚,甚至出现一些高难度动作,或因受疾病障碍而无法做到的动作。特别是还会自发地动出虎、熊、鹿、鸟、猿等五禽的形象动作或声音。而各人做出的各种动作,包括五禽动作,都是不尽相同的,所以没有固定的图解规律。一般大致相同的是:发出虎形时,五指会抽搐起来形成虎爪状,还会发出“呼呼”的声音和老虎扑抓的动作;发出熊形时,呈笨重的姿态,出现踏步慢走或随地打滚的嬉戏形象;发出鹿形时,手指会收成鹿角状,手从自己头上两侧的角部伸出,并出现鹿的小跑小跳的轻快形象;鸟形如鸟飞翔,呈轻飘柔和的形象,或发出鸟叫鸥鸣的声音,或出现鸟翼鹤嘴的手型;发出猿形时,会五指撮拢,或猿猴的撮钩手型,做出攀树摘果或抓耳搔腮的形象,或发出猿啼猴叫的声音。伴随“五禽”各个形象的出现,还会呈现相应的睑部表情:有的人会发出五脏所主的五志,如喜(笑)、恼怒、忧思、惊(恐)、悲(哭)的情绪和声音,所以有些人在练功中会又哭又笑。

  如果已经产生了“外动”现象一周以上的时间还未出现“五禽”者,则应把每次练功的时间加长至1小时以上,进一步加强练功的效果,这样就可能会出现更多动作,“五禽”动作也较容易发出来。由于外动与身体的健康状况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观察患者练功时先动哪个部位及其拍、按、点哪条经络和穴位,还可判断出该部位或该经络穴位所属的脏腑可能存在着疾病。同时,根据练功者气冲病灶的反应和发出的“五禽”和“五志”情绪(图3-1),还可推想出某种疾病的存在,从而有可能把某些潜伏的隐患也诊断出来。

        

  2.有的人在外动时先出现“五禽”动作,后出现拍打、按摩、点穴动作,有的人与此相反或交替出现,这都是正常现象。

  3.有的人练1~2次就会动起来,有的人练较长时期甚至多年也动不起来,这是由于各人的入静和意识集中于肚脐的程度不同,或因经络敏感程度不同所致。另外,有些人因原先已练习某种气功并成了“定型”习惯,而改练本功就可能一下子不适应,需经相当长时间的锻炼,待适应了本功后才能生“动”。是早动还是迟动,其关键是意识能否集中于肚脐。越能意守丹田,则越容易发“动”。故应特别注意意识集中于肚脐上这一点。

  4.有的人在初练的一段时期内。只有肚脐跳动或内气运转、气冲病灶等“内动”感觉,而无“外动”产生,这是正常的。经过相当长时期的内动以后,就会产生“外动”,这是“内动推动外动”的必然结果。

  5.当发出了“五禽”动作以后,就会出现两掌相合的“合掌交经”动作,然后才收功。这也是规律。

  6.当外动经过一个较长的阶段以后,就会“动极生静”,练功时不再会出现动作,此时除感到有一般的内气运转外,还会有大小周天的感应。更进一步深化时,还可达到虚无(忘我)的意境(“静功”上称为“虚无功”或“虚静功”、“清虚功”)。这时,大脑处于高度安静境界,整个人好象已不复存在,只感到“丹田”、“祖窍”或“涌泉”这些主要穴位存在,或感到这些穴位在呼吸。练5分钟虚无功,其效果就相当于休息1小时。

  7.练功经过“静极生动”至“动极生静”阶段之后,最后就能达到“动静合一”、“动静自如”的境界,练功时若想练五禽动功,便会自然发动,出现五禽动作;若想练大小周天内气运转或虚无功,则练功时就会静止而不会产生外动。这是练功者长期坚韧不拔,功夫老到,炉火纯青的结果。

  8.练功较长时期后,身体好起来,但出现不思饮食、睡眠少、清心寡欲等情况而精神却很好,这是达到了道家气功称之为“三全三圆”的境界。所谓“三全三圆”即是:戒思虑神全,戒言语气全,戒色欲精全;精圆不思欲,气圆不思食,神圆不思寐。这是气功修练卓有成效的反映。

  9.练功相当一段时期后,内气运转达到一定功夫之时,就会自发打通小周天、大周天,在打通之前,会先出现循着大小周天运行的路线进行不自主的拍打、按摩现象。练功不必追求大、小周天,追求则容易引起内气乱窜等弊病,只能听其自然地打通。倘若气在打通了全身之后,不按大、小周天循行路线走,可以意识引导,使气循大、小周天顺经而走。

  10.本功练至高级阶段的时候会发挥人体的特异功能,诸如发放外气,眼睛能看到人们头上的光环和发出的外气,甚至能透视物体或进行思维感应等。

  【主治病症】

  一、坐骨神经痛

  练自发“五禽戏”动功,一般三周即可发出“五禽”动作,动作出现后疼痛减轻,甚至消失。

  二、慢性肾炎

  练本功,每日1~2次,一般一月即可收到明显效果。症状消失,体征及化验都能恢复到正常状态。

  三、脑血栓后遗半身不遂

  练本功时以扭腰、瘫痪侧肢体摆动及踏步活动为主,每日练2~3次,每次30~60分钟,练功一月后肢体活动即可有明显改善。

  四、肥胖症

  练本功法,一般于半月至一月即可发出“五禽”动作,每天练1~2次,每次25~35分钟,二、三个月后体重均有不同程度的减轻,可减轻5~15kg,甚至更多。

  除可治上述病症外,还可治疗遗精、胃下垂、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脑震荡后遗症、神经衰弱、胃肠神经官能症、冠心病、腰椎压缩性骨折后遗腰痛、高血压、慢性咽炎、粉瘤、肺气肿、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附件炎、早衰、风湿热、美尼尔氏综合征、糖尿病等病症。

  【注意事顶】

  1.初练本功时,必须在气功老师指导下或有旁人提示和照应下进行,在自己已能熟练掌握本功的锻炼方法,特别是收功方法后,才可单独进行练习。同时还必须严格遵循本功的锻炼程序,按照要求一步一步地做,以免出现偏差。

  2.练习本功切勿主动有意识地去追求动,只能听其自然。

  3.外动时不要怕丑,意识要集中于肚脐上,不要分散到外动的动作上去。如出现跳跃并跳得较剧烈,就要用意识向下想,两手用意向下垂,把意守丹田移向脚底涌泉穴,想着气血下降至脚底。如出现“内气”猛烈向上涌的感觉,就应及时用意念引导气向下降,降至脚底涌泉穴,以防止因气上涌,造成头重脚轻而打筋斗或突然倒地的现象。倘若气冲太猛,则可先有意地坐下来,再作降气的意念活动。

  4.外动时切勿中途突然收功。若想收功不练,必须先以意识诱导,反复默念“我要收功了,停下来吧”。待动作停止后,再按“收功法”来收功。

  5.大动之后,次日如果感到疲劳,就应停一两天再继续练功。

  6.练功应在清晨、晚睡前以及饭前后半小时或1小时以外的时间进行。过饥或过饱时均不宜练功,情绪激动而不能平静下来时,也不宜练功。

(0)

相关推荐

  • 养生练功中呼吸应用问题    张天戈

    张天戈 1.调息的原则.气功的调息原则也要自然.自然呼吸和初学停顿呼吸,都不要吸的太满或呼的太长,以免引起头晕.头胀.头痛,个别会引起心悸.胸闷.腹痛等症.在练吸气停顿或呼气停顿也都要自然,不可勉强, ...

  • 怎样做到“虚心实腹”

    "虚心实腹"是健身气功锻炼的基本要领.习练健身气功要想取得良好效果,应领会并掌握这一要领. "虚心实腹"出自<老子三章>:"是以圣人之治也 ...

  • 『民间治病绝招大全』五禽戏

    (关节病.肥胖.席气肿.哮喘.支气管炎.肺心病.冠心病.高血压病.风湿性心脏病.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症) 五禽戏是汉代名医华佗创立的一种以模仿虎.鹿.熊.猿.鸟五种动物的本能动作而达祛病延年的功法.华佗以 ...

  • 『民间治病绝招大全』皮肤针疗法

    (皮神经炎.神经性皮炎.药物性皮炎.荨麻疹.湿疹.近视.远视.麦粒肿.急性结膜炎.共同性斜视.麻痹性斜视.神经性耳聋.过敏性鼻炎.急性扁桃体炎.头痛.肋间神经痛.感冒.急性支气管炎.急性胃炎.胃神经官 ...

  • 『民间治病绝招大全』皮内针疗法

    (遗尿.遗精.早泄.阳痿.月经不调.产后腹痛.闭经.功能性子宫出血.子宫脱垂.盆腔炎.宫颈炎.小儿腹泻.小儿遗尿.小儿夜啼.偏头痛.肩关节周围炎.坐骨神经痛.哮喘.胃痛.胆绞痛) 皮内针疗法是以特制的 ...

  • 『民间治病绝招大全』三棱针疗法

    (高热.中暑.中风.溺水.煤气中毒.食物中毒.药物中毒.头痛.胃痛.腰痛.胸痛.胁痛.月经不调.痛经.滞产.恶阻.乳少.急慢惊风.脐风.小儿吐泻.疳积.目赤.目翳.耳鸣.耳聋.鼻渊.鼻衄.牙痛.咽喉肿 ...

  • 『民间治病绝招大全』粗针疗法

    (带状疤疹.神经性皮炎.多发性神经炎.丹毒.湿疹.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坐骨神经痛.急性腰骶关节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症.梨状肌综合征.中风半身不遂.瘫痪) 粗针又称巨针,系由<内经>中" ...

  • 『民间治病绝招大全』小宽针疗法

    (偏头痛.颈椎病.肩关节周围炎.腰椎骨质增生.坐骨神经痛.肱骨外上髁炎.腱鞘囊肿.跟骨骨刺.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脑栓塞.脑血栓形成) 小宽针是在我国古代"九针"中的锋针.铍针. ...

  • 『民间治病绝招大全』火针疗法

    (胃下垂.胃脘痛.泄泻.脱肛.肩关节周围炎.冈上肌腱炎.肱骨外上髁炎.腕管综合征.急慢性腰骶关节劳损.梨状肌综合征.膝关节增生性关节炎.跖筋膜劳损.带状疤疹.神经性皮炎.湿疹.结核性淋巴结炎.化腔骨髓 ...

  • 『民间治病绝招大全』水针疗法

    (臂丛神经损伤.腋神经损伤.肌皮神经损伤.正中神经损伤.坐骨神经损伤.腓总神经损伤.胫神经损伤.脑瘫后遗症.瘘证.颈椎病.肋软骨炎.肋间神经痛.坐骨神经痛.呃逆.胃下垂.哮喘.急慢性支气管炎.阳痿.遗 ...

  • 『民间治病绝招大全』气针疗法

    (头痛.胸痛.胃痛.腹泻.失眠.呕吐.呃逆.痛经.肠痈) 气针疗法是将消毒过的空气或氧气注射人穴位内,以调整经络功能的治疗方法.具有活血散瘀.消肿镇痛的作用. [操作方法] 一.针具 选用5-10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