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提、弱冠、花信、而立...中国古代年龄称谓,道尽了人一生的智慧

一生中最好的年龄是什么时候呢?

有人说是无忧无虑的童年,有人说是“欲与天公试比高”的青春年华,也有人说是尽享天伦之乐,坐着摇椅慢慢聊的老年......

似乎我们都在羡慕还未到来或者已经逝去的年龄。

人们往往在年少时憧憬长大的自由,长大后怀念年少的无忧。

但往事不可追,过去的日子不会重来,人生多坎坷,来日不一定可期,我们能够把握的,只有当下。

我们的祖先对此有着自己的智慧,在人生的每个阶段,他们都赋予其一个美好的称谓。

它告诉我们,没有十全十美的人生,却有正当最好的年龄。

赤子(0岁)

初生婴儿的皮肤微微泛红,古人将这时候的孩子称之为“赤子”。

赤子,不仅仅是指婴孩刚出生的一个年龄阶段,更是一种状态和一种象征,也就是纯真无伪,万物之始,不假藻饰,不落窠臼的一种直觉和真实。

赤子之心,说的就是一颗如同初生儿一样纤尘不染的纯洁心.我们初见世间,眼神清澈,对一切充满着好奇和善意。

儿时的纯真是一种天分,是一种本能,瞳仁明亮漆黑,对世界怀有天生的勇气和能量,每个人都不外乎此。

 孩提(2-3岁)

孩提,二三岁之间,在襁褓知孩笑,可提抱者也。

“提”,是指大人抓住孩子的两腋将他抱起来的动作,

而“孩”也不是孩子,而是“咳”的古字,形容幼儿始知发笑尚在襁褓中。

今天,人们仍常常用“孩提时代”形容自己的童年。

模仿大人说话,口水流个不停,爱吮吸手指,意识模糊,对一切都充满好奇,怯生生,也胆大妄为,无畏无惧,玩泥巴、追蝴蝶,天真浪漫。

 垂髫(3-9岁)& 总角(9岁-13岁)

古人会以头发命名年纪。

古时汉族9岁之前儿童不束发,头发自然下垂,谓之“垂髫”。

陶渊明《桃花源记》中说:“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说的就是老人小孩不被打扰,各得其乐。

9岁之后,父母就把小孩的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

那时,对世界充满好奇,充满热爱,渴望去探究这个世界。

整天乐呵呵,玩玩闹闹,自由自在,不知道什么是忧愁。

《诗经》里,“总角之宴,言笑晏晏”,男女主人公两小无猜,年幼的青梅竹马感情也许不成熟,却饱含美丽诗意。

 豆蔻年华(女子13-14岁)

杜牧诗云:“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花苞初绽,粉白的花刚新新萌发,充满娇俏的灵气,用来形容女孩莫能过之。

古代女孩从12岁开始便可以戴发饰,装扮自己。

从古至今,青春都是一个爱美的年纪,处于这个年龄的女孩,穿着不华丽,眉眼也尚且稚嫩。

清秀的面容、灵动的眼神,就是岁月给她们最珍贵的礼物,任何浓妆艳抹都不能比。

 及笄&束发(15岁)

十五岁的时候,女孩子们开始盘发,并用簪子绾住,表示已经成年,称为“及笄”,相比现在的十八变,古代的女孩都很早熟。及笄过后就待字闺中了。

青春是美到绚烂的年华,少年情窦初开,欲说还休,待字闺中,期待有缘人。

男孩十五岁则是扎成一束髻,表示成童。

归有光 《 项脊轩志 》:“余自束发读书轩中。”

这是一个吸收知识的年纪,同时也是自我意识觉醒的“叛逆”年纪,往往内心未曾成熟,却又急于成熟。

发型也好,“叛逆”也好,这都是一种对青春的梳理,一种走向成熟的象征。

 花信年华(女子20-25岁)

花信,是应花期而来的风。

节气中的信风,带来开花的音讯,女子年方廿四,一生最美的时候到来了,最适合来一场“媒妁之言”。

这个时期,春风得意,职场如意,郎君随意挑。

范成大诗云:“谁能腰鼓催花信,快打扬州百面雷”。

为了一睹花开时刻,击鼓催花,古人尚且如此浪漫,我们怎么反而把大好年华看成人老珠黄?

无论是什么年龄,都要对自己的美有自信。

你本来就很美。

 弱冠(男子20岁)

男孩要到20岁才行冠礼,代表成年,此前都是束发状态。

《礼记·内则》说:“成童,舞象,学射御。”

成童在15岁以上,舞象15~20,之后就是七尺男儿了。

在家族的见证下,年满20岁的男子在宗庙里由指定的贵宾加冠,以示成年。

“君子始冠,必祝成礼,加冠以厉其心。”

二十之青年富于青春,血气方刚,而仪式,正是要提醒他们,今后人生,无论境遇如何,总要无愧于心,无怨无悔。

从此,你要做自己的保护伞,挡着、扛着、分担着,靠自己的力量走向经济和精神上的独立。

 而立之年(30岁)

男子三十而立,人们说得最多,因为男子也到了关键时期,是一大关。

王小波有个生动的解释:“三十岁的肩膀上扛着再也不是自己一个人,而是一个男人该扛起来的责任,上有老人,中有老婆,下有孩子。”

古时的男子比今天成家立业得早。

他们十五岁后即可婚娶,20来岁就儿女绕膝,不到40岁便不乏儿孙满堂,所以三十而立,在那个年代算是应当之事。

30岁成家立业,站稳脚跟,成了家庭里的顶梁柱,张开双臂为家人遮风挡雨。

不过,现在年轻人似乎都不急,就是父母催催催也无动于衷的样子,一个人孤独而快乐着。

自由而独立,“奇怪的”年轻人再不为别人的看法而左右自我了,无论风向如何,始终坚持自己的初心,不随波逐流,也不趋之若鹜,不羡慕,不闹腾,不诋毁,不虚华。

此时的我们,三十而立,不是早早地限定自己的未来,而是确立一股对生活的信心和意志。

30岁,生活有着无限的可能。

 不惑之年(40岁)

男人四十不惑,高晓松说,到了40岁不是不再困惑,而是不明白的就不明白了。

曾经什么都想弄明白,什么都想一探究竟,觉得世间有“极致的真理”,40之后似乎就“妥协”了,不明白也不再困惑,曾经遇事慌张忙乱,回过头看,那就是青春。

不再像年轻时候那样浮躁,懂得一心一意,懂得用心经营,这是成熟。

放不下的放下了,执着的放缓了,多了耐心,多了理解,经过大风大浪,也修得坦坦荡荡。

不惑,不是一切看透,不是早早服老,而是融会贯通,一切恰到好处。

最好的年华,不要说老。

 知天命(50岁)

“知天命”,许多人会误解成听天由命的意思。

其实,是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努力作为但不苛求结果,简而言之,是对得失淡然。

也到了享受天伦之乐的时候,儿孙绕膝,逗逗孙子,抱抱孙女,就像黄昏前的太阳,虽然还热,但少了那么执拗,敛了锋芒。

不过,豁达、通透在先,也不是说一切就成了定局。

齐白石27岁学画画,57岁北漂,70岁之后才名满天下。

刘邦吊儿郎当到47岁才搞革命,多年征战,从“织席贩履”做到千古第一帝;

没有人可以左右你的意志,活成什么样全在于自己。

只要有想法,任何时刻去实现都不晚。这大概就是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

 六十耳顺,七十从心 

天干地支历法里,60年为一甲子,为一循环,花甲因天干地支而来,也叫“耳顺之年”。

好像这时候就能装聋作哑,固若罔闻了,修为到家,什么粗话都不为所动,话外之音,弦外之意,也能一听就动,笑而不语。

不是心如止水,死气沉沉,而是平静之中有着活泼和聪敏,听别人言语,便可以分辨真假是非。

杜甫说:“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到了70岁古来少有了,就是拿那一屁股酒债没招。

孔夫子也说70之后就随心所欲了,言合规,行合矩,也就没有什么能再妨碍到自己了。

对一切做什么事似乎很随意,却处处合乎情理,在世界和自己的关系上达到了和谐。

天增岁月人增寿,总有智慧在心头。

耄耋之年就更“稀”了,这时仍精神矍铄就非常难得,不过也有能穿针走线的人瑞,虽然有点耳背,仍笑口常开,一副乐天知命的模样。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垂髫、弱冠、而立、不惑、古稀、人瑞……

人生也有四季,无论处于哪个年龄,都有那个年龄阶段复发复刻的美。

祖先告诉我们,当下,就是最好的年华。

唯有活在当下,珍惜眼前的拥有,才是对年龄最好的诠释。

(0)

相关推荐

  • 你知道头发的那些事吗:垂髫 总角 及笄 束发 弱冠……

    梅语飘湘 大明梅语 2019-09-11 <孝经>是古代的儒家伦理学著作,成书于秦汉之际,但传为孔子之作.其中有句:"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意思是:身体四肢.毛发皮肤, ...

  • 中国古代年龄称谓大全,看看你是什么之年,...

    中国古代年龄称谓大全,看看你是什么之年,...

  • 中国古代年龄称谓

    在古装剧中经常听到黄口小儿一词,黄口是指10岁以下的孩子,本指雏鸟的嘴,借指儿童,古代户役制度称小孩为黄. 弱冠之年是指20岁的男孩.因为古时候不论男女都要蓄留长发,成人礼时男行冠礼,把头发盘成发髻, ...

  • 山西公共基础知识:中国古代年龄称谓小结

    年龄称谓是古代指代年龄的称呼,古人的年龄有时候不用数字表示,而是用其他称谓来表示.年龄称谓大多是记载在书籍之中,然后被沿用至今.在事业单位考察中,年龄称谓属于常考考点,需要大家积累识记.今天我们就来总 ...

  • 中国古代年龄称谓,涵盖了一生的智慧

    生命中最美好的年华是哪个阶段?中国传统文化底蕴深厚,我们的祖先对此有着自己的智慧,他们对人生的每个阶段,都赋予一个美好的称谓.这些称谓名目繁多,各有千秋,不妨让我们来看一下,古人是如何描绘人生百年的. ...

  • 中国古代年龄称谓蕴含的智慧

    生命中最美好的年华是哪个阶段?中国传统文化底蕴深厚,我们的祖先对此有着自己的智慧,他们对人生的每个阶段,都赋予一个美好的称谓.这些称谓名目繁多,各有千秋,不妨让我们来看一下,古人是如何描绘人生百年的. ...

  • 中国古代六大天书,领略古老而神秘的智慧!

    无字天书? 省省吧,这种书只能出现在神话小说里.今天我们要讲的是实实在在的"天书". 01 <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是一部集医理.医论.医方于一体的综合性 ...

  • 中国古代人物称谓、别称大全!涨知识了!

    [古代女子别称] 女子:二字为古今通称,泛指所有女性."<论语·阳货>:"惟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 女史:指古代有学问并当过掌管宫廷王后 ...

  • 中国古代月份称谓及含义

    一月:通常称:正月.柳月.端月.初月.嘉月.新月.开岁.陬月. 正月:正阳之月. 柳月:正月银柳插瓶头,又称柳月. 端月:是指农历的正月,一年的开始为"正".后来,秦始皇当政,&q ...

  • 中国古代年龄别称

    [中国古代年龄别称] 自古以来,我国对婴.幼.少.青.壮.中.老等,各个年龄段的称谓,真可说是名目繁多,雅致有趣. 不满周岁--襁褓: 女孩7岁--髫年: 男孩8岁--龆年: 10岁以下--黄口: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