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对于投资的一些建议

五一放假期间,万众瞩目的伯克希尔股东大会在美国洛杉矶举行,内容很多很长,今天我把我认为比较有价值的部分摘录出来与大家分享。

巴菲特分享了截至今年一季度全球市值最大的20家公司名单,其中有13家美国公司,4家中国公司,沙特、韩国、法国公司各1家。

美国的13公司分别是:苹果、微软、谷歌、亚马逊、Face book、特斯拉、VISA、摩根大通银行、沃尔玛、强生、万事达、联合健康、还有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哈撒韦。

中国的4家公司是:腾讯、阿里巴巴、台积电、贵州茅台。另外三个是:沙特阿美石油、韩国的三星、法国的轩尼诗-路易·威登。

这,就是当前世界的资本格局。可以很明显的看出,主要都是些互联网科技类的公司,后面是一些消费类的公司。

巴菲特还分享了32年前也就是1989年,全球前20大市值公司,有13家日本公司,6家美国公司,和1家荷兰公司。其中日本公司包揽了前4名。

13家日本公司分别是:日本兴业银行、日本住友银行、日本富士银行、日本第一劝业银行、东京电力公司、丰田、野村证券、钢铁企业新日铁(钢铁企业)、日本东海银行、三井银行、松下、关西电力、日立。

6家美国公司:埃克森美孚公司、通用电气、IBM、美国电报电话公司、菲利普·莫里斯(烟草)、默沙东(制药)。再加上荷兰皇家石油公司。

日本的金融企业毫无疑问是主角,随后的是制造业和石油。巴菲特的感悟是时代的变迁。32年前和如今的全球TOP20公司,竟然没有一家是重合的,行业的兴替现象十分明显。

1989年的日本,正是银行财团当道的时代。那时候也是日本经历股市泡沫大繁荣的末期,资产价格都很高,号称一个东京可以买下半个美国。

当年的日本三菱公司花了2000亿日元,购买了纽约CBD洛克菲勒中心14栋摩天大厦。但随后没多久,日本经济泡沫破裂,股市和楼市双杀,三菱也被迫出售了14栋大厦中的12栋。

巴菲特还分享了一个汽车行业的故事。在汽车代替马车的年代,大家都认为汽车就代表了未来,于是在起初的十多年间,有2000多家公司进军汽车行业,但到了2009年的时候,只有3家企业活下来。

在巴菲特看来,跟随市场的热点去买一个行业,往往是不太聪明的。因为拥挤的交易往往导致价格过高,且行业能否持续发展,本身存在不确定性,即便行业最终能够繁荣,过程中也有大部分企业被淘汰。

巴菲特曾经很排斥科技股,如今苹果却是他的第一大持仓。他解释说苹果是一家卓越的公司,产品受全世界喜爱。

他还夸赞库克是他见过的最棒的CEO,在创新上虽然不如乔布斯那么有天赋,但在管理上却比乔布斯更出色。

其实,对巴菲特而言,与其说苹果是科技股,倒不如说是消费股。苹果的用户忠诚度高、满意度高,这和巴菲特在30年前买可口可乐,其实没多大区别。

巴菲特说看不懂科技股的时代,是2000年科网泡沫的时候,科技股的成长性存在极高的不确定性。

那时候的科技股交易拥挤,就像当年的汽车行业。而如今,部分科技巨头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消费中的重要组成。

巴菲特说,他认为现在科技股的估值并不算高,特别是考虑到当前的低利率环境,猜测未来二三十年的市值前20名单,不至于有太大的变化,这也是他重仓苹果的原因。

巴菲特也建议个人投资者,如果对股票不够了解,那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买标普500指数。不论是选择股票还是ETF,最重要的是先上船。当然如果能上对船,就能有更好的收益。

这和我们直接或间接投资A股是一个道理。做多中国的大前提就是,相信中国经济会发展得越来越好,这就是最根本的信念。

30年前我们在全球前20大公司里占不了一席,如今我们已经占了20%。再过30年,中国公司能成为TOP20的主角,那投资A股就能像过去30年的美股一样,获得超额收益。

上一条足够大的船,中途无论狂风暴雨,都要保证自己活在船上。这就是巴菲特建议买标普500的道理,近一个世纪的智慧,总结起来就是这么一条简单的决策,正可谓大道至简。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