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肺动脉高压的中医治疗
2011年读到齐鲁晚报一篇有关肺动脉高压患者的窘况的一篇报道,便仔细研究了肺动脉高压的主要症状,目前的治疗方法及治疗药物,就认为中医治疗该病应该非常有效,认为大气下陷、气虚血瘀是肺动脉高压的主要病机,并拟出了一个方剂,发在博客上。点击量还可以,怀疑的人也很多,有些患者还提出了疑问,你没有治疗过该病,怎么敢提供方子?你提供的方子,我怎么敢用?副作用大吗?别介治不好病,再导致病情加重。我曾经回复过一个网名飞天鹰的患者:
问:你没治疗过肺动脉高压,怎么知道你的方子肯定比西药更理想? 我就是肺高压患者,我们希望有更好的治疗方法,但是治病要科学,不能凭推测吧。
答:这个疑问令我思考了很多。问得很好,引起了我的重视与思考。你没治过这种病,你怎么知道比西药理想?这不是凭空臆测又是什么?一般人都会有这种想法。西医的病是越来越多,多到许多病只能是诊断而无治疗手段。譬如非典,非典这种病,在历史上都是首次,自那时至今从未复发过。在那第一次发病流行时,不是中医的疗效出奇的好吗? 邓铁涛教授及其弟子治疗的非典患者,无一例死亡。连WHO都赞叹不已。肺动脉高压这个病,从患者的症状来看就可以判定一般属于中医的气虚血瘀、大气下陷,大的思路方法不会有错的,所以治疗起来就会一定有效。这怎么是凭空臆测呢?立足于症状、立足于中医的辨证论治,立足于中医宝贵的临床经验。如果你宁可信西医、吃昂贵的药,宁死也不肯相信中医,那我也无话可说。这是人的信仰问题,不是医学问题了。民国期间曾经有一位名人,梁启超先生,梁启超就是一个宁肯让西医治错也不肯找中医的人。如在20世纪20年代,因血尿久治不愈,在协和医院作手术,由于医疗事故,医生竟将没病的右肾作了手术—切掉了。当时,协和医院因此受到舆论的评论。崇洋媚外的梁启超先生特在《晨报》上为协和医院进行辨护,并因此反过来对中医进行批判,他说:“我们不能因为现代人科学知识还幼稚,便根本怀疑到科学这样东西。即如我这点小小的病,虽然诊查的结果,不如医生所预期,也许不过偶然例外。至于诊病,应该用这种严密的检察,不能像中国旧医那些阴阳五行地瞎猜。这是毫无比较余地的。”
另外,中医治病的一个特色主要就是改善症状、消除痛苦。西医就不是。西医就是消灭病菌、切除肿瘤、讲究解剖学复位,如果这些问题都解决了,还有不舒服症状,那就再继续检查,直到弄明白那些指标不正常为止。如果弄不明白那些指标出现异常,那就不会治病了。中医立足于临床症状,通过临床症状,分析患者的气血、脏腑、寒热、虚实、阴阳等,然后用中药、针灸、按摩等方法,实则泻之,虚则补之,最终使患者人体的阴阳取得相对的平衡,症状缓解或者消失,病痛得以去除。这就是中医治病的特色之所在。正如《黄帝内经》所说:谨查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
后来,也有一男性患者带着重重疑惑,前来我门诊,我仔细看过病人,解释其疑虑,也用了上述方加减,告诉他先用一周,一定来复诊,但那个病人没来。我估计他没有吃药,因为他疑虑重重,求遍了很多医生,未能缓解,持着怀疑一切的态度。
再后来,我又翻看我以前发表的论文,先师周次清教授曾经治疗过多例肺动脉高压患者,只是未能完好的记录下来。我跟师侍诊,记录的几例患者,也未曾着重注意到肺动脉高压,着重在先心病的治疗。
房间隔缺损并心衰案(该文发表在1998年12月第1卷第3期中国全科医学杂志):
患者,男,49岁,胸闷憋气半年,加重1月就诊。患者2年前在某医院被确诊为房间隔缺损,当时已出现肺动脉高压,失去手术治疗时机, 因此予以保守治疗。2年来多次发生心衰, 经治疗得到好转。本次因寒冷及过劳再次诱发心衰, 在某医院经过强心利尿治疗,病情未能得到控制,特求中医诊治。初诊: 胸闷憋气, 喘息不能平卧,咳嗽吐白痰,口唇青紫,面色晦暗,下肢凹陷性水肿,腹胀食少纳呆,口干口渴, 极度乏力, 舌质暗红, 苔薄白, 脉沉弦数。查体为:T36.5C HR90/min,BP16.0 /9.3kPa心脏浊音界增大,胸骨左缘第2肋间可听到3 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及舒张期吹风样杂音, 第2心音分裂。超声心动图示:房间隔缺损(第1孔未闭型) , 肺动脉高压。西医诊断:(l)全心衰竭,心功能Ⅳ级;(2)房间隔缺损。中医诊断:支饮、水肿。急则治其标, 法立肃肺降浊, 利水化饮佐以益气养阴,选用芳葶苈大枣泻肺汤、五皮饮和生脉散化裁。处方:
葶苈子20g,苏子12g,茯苓20g,猪苓20g,姜皮12g,泽泻30g,
冬瓜皮30g,陈皮12g,枳实10g,生黄芪30g,党参30g,麦冬12g,
五味子3g,当归12g。
10剂, 水煎用,日1剂。
二诊: 药后诸症均较前好转,仍胸闷憋气,稍劳加重,咳嗽吐粘白痰,下肢水肿,四末发凉,舌质红,苔少,脉沉弦。选用攀劳大枣泻肺汤,五菩散及生脉散化裁。处方:苏子20g,葶苈子30g,茯苓20g,猪苓30g,白术15g,泽泻30g,桂枝10g,生黄芪30g, 党参30g, 麦冬15g,五味子5g,炮附子6g, 山萸肉10g。14剂,水煎服, 日l剂。
三诊: 药后病情转佳,虽仍有劳累后胸闷憋气,但患者可以平卧,咳嗽少痰,面色萎黄,口唇暗红,下肢无浮肿,口咽干,四末温,舌红,苔少,脉沉弱稍弦。原方继服善后。
四诊: 药后病情进一步好转,劳累后胸闷憋气, 咳嗽少痰, 舌红少苔, 脉沉弱稍弦。心功能I 级。继续巩固治疗。
上个周五(2014/9/12)晚,在QQ上接收到一个信息,要求加我为好友,原来这是一个肺动脉高压患者,病情较重,对于目前的治疗用药负担不起,经友人推荐,得知我的博客处方,大胆使用二周,病情缓解明显,效果很好,寻找到我的QQ号,一是报告服用结果,二是建议我将该方推广出去,造福于广大的肺动脉高压患者。我告诉她,请她写一篇服药经过,前后病情改变情况的材料。 这是那位患者发给我的服药经过。
肺动脉高压患者服药记录
患者端木,女,34岁。患先天性室缺,膜周部28mm缺损。儿时未手术,21岁初发病,因流感高烧一周后,咳嗽加剧,导致大量咳血。经右心导管检查后,判定心衰两级,肺高92mmHg,重度肺动脉高压,艾森曼格综合征。
曾经在北京阜外、天津泰达、上海中山就诊,三家著名医院皆认为患者因错过最佳手术时期、不适合手术治疗,唯一的希望就是进行心肺联合移植。
患病后,三年间,体力下降很快,步行上楼至三层,喘息剧烈,并伴有喉咙腥味,指末端紫绀严重,唇紫黑加重。胸闷憋气,疲劳乏力,易劳累,步行平地需慢行,不能负重,不能有剧烈肢体动作,更不能奔跑。因经济原因,患者三年内服用维护心血管的最基础药物,螺内酯,伊苏,鲁南欣康及利尿剂。常年处于慢性或急性肺感染,发热(低热或高热)状态,基本丧失工作能力,生活质量很差。咳血随时发生,量大,但服用止血药后,能止住。
第四年,迁居南方城市。之后,肺感染频率减少,经过一段时间调养,体质有所改观,但换季或劳累之后,偶有咳血。出血量不定,止血药能够起效。每年至少两次大的咳血状况,随着年龄增加,咳血频率从一年两三次到今年的一两个月一次大咳血。
2007年末确诊类风湿关节炎,中药治疗及理疗一年后由急性期转为慢性期。2009年初出现频繁眼睛角膜炎症,口干,腮腺肿块,两侧腮腺蓄脓急性感染情况频发,牙齿不停破坏。2010年辗转上海各大医院才被确认为,干燥综合征。
目前倚靠人工泪液改善角膜损伤的现状,用激素及中成药控制口腔及腮腺问题。但身体免疫力一下降或感冒,立刻出现反弹状况。牙齿已全部烂光,靠不停修补来维系牙齿基本功能,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2014年初,连续大量咳血两个月之久,导致极度贫血及营养匮乏。出血量每天30~50mL,每天分几次出现。胸闷憋气,不能平卧,之前四年,可以半卧位、侧卧式睡眠。现在,半卧位睡眠也不能得到,睡眠时只能保持端坐位。劳累后胸痛背痛。血压90/50mmHg左右 心率60次/分左右。年初开始血压出现最低值,85/42 mmHg, 心率44次/分。后经门诊医生建议,服用生晒参,每天5克泡茶喝。血压有所上升,心率50-60次/分。
2014年8月末,接到友人推荐此药方。病友们因为看到这个方是未验方,考虑到毒性方面的问题,都不敢自己尝试,我不考虑这些,所以自己去买,自己煎药。服用时随时观察反应。试着拿了熬煮后服用,因为考虑到红参的热性,将15-30克的剂量选择在15克最低量。生黄芪(50-90)也选择最低50克。药方如下:
生黄芪50克 当归20克 红参15克 白术30克
升麻15克 川芎10克 黄芩30克厚朴15克
丹参 40克 山萸肉 10克 柴胡 15克
服药之前两天因有少量咳血,故这三副药每天加了5克三七粉。
第二副之后,清晨血压上升到107-118 / 60-75 mmHg,心率55-65次/分。未服药之前,脱氧状态下,卧床平稳不动,血氧饱和度82%-85%。慢走6分钟,血氧饱和度降至64%-72%;服药后第7天,脱氧状态下,卧床不动,血氧饱和度85%-89%。慢走6分钟,血氧饱和度降至85%。吸氧、安静状态下,92%。
服药后第12天,脱氧状态下,卧床平稳不动,88%-90%,慢走6分钟,降至89%。吸氧,安静状态下,92%-94%。血压保持在90-110/50-70 mmHg,心率55-76次/分。
胸闷憋气明显改善,居然能平卧睡觉,胸痛背痛明显减轻。咳血情况,服药期间未再出现。
后来关于病情,我与患者QQ交流沟通,并为她调整了处方用药。
非常感谢这位患者,感谢她不仅服用这个方,并且主动联系我,告诉我服药后的反应,让我有所总结与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