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红兵:幸福的德育是审美的德育

幸福的德育是审美的德育

程红兵

“幸福与德育”这个命题很好,好就好在提醒教育工作者别忘了我们教育的原初目的,别忘了我们行为的初衷。

德育即人的品德教育,德育的终极指向就是要发展人、促进人形成健康的精神品质和心理品质,帮助人形成良好的品德,最终使人过上幸福生活,德育是指向人的幸福生活的,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幸福是德育的初衷。

今天的时代是快速发展的时代,是充满竞争的时代,是一个你追我赶的紧张时代,毋庸置疑,这样的时代,人们在你追我赶的过程中一不小心也会把暂时的目标作为唯一的选择,把目标当做目的,忘记了我们的行为初衷,在这样的社会背景环境之下,教育工作者也会一不留神,忘记了我们的出发点,忘记了我们的目的指向。一旦我们忘记了德育的初衷,会使我们的德育工作变形,使我们的德育活动变色,使我们的德育成效变味。我们在报刊杂志上看到了很多机械辩证法的德育论文,简单二元论的德育总结,有点庸俗的德育成功学,维求即刻变现的德育公关术,而最终结果是导致德育的低效、无效甚或是反效。

既然幸福是我们德育工作的目的指向,那么我们的德育工作就应该审美化。

所谓审美化的第一个含义慢跑德育。德育是观察嫩芽破土、枝儿拔节,是倾听花开的声音的过程。德育活动应该是创造幸福的过程,德育过程应该是慢长的心灵发育成长过程。以此为标准,我们来看当下的德育工作,就能发现不少问题,最大的问题就是德育工作太过于功利化,太急功近利。无论是社会,还是家长;无论是校长,还是班主任。我们都有一个非常急切的心态,都有一个立竿见影的效率观。作为社会精英阶层总是希望尽快通过一个德育理念、德育思想的传播,通过各级领导的号召,层层发动,层层组织,形成一个全民重视德育的大好局面。作为家长,我们总希望自己的孩子努力学习,快速纠正身上的不良习惯,成为好学生,今后成为社会精英人士。作为校长,我们总希望通过学校的德育课程,通过全员德育,通过政教主任、年级长、班主任的努力,迅速改变面貌,形成良好的校风、班风、学风。作为班主任,我们总希望自己的每一次谈话都能产生良好的改变,每一次批评都能起到应有的作用,每一次班会都会产生很好的正面效应,每一次德育活动都能即刻产生效果。

不能说这些举措没有丝毫作用,但是德育绝对与一次性无关,它永远不可能一次性解决问题,它不是一劳永逸的;德育与立竿见影无关,它永远不可能产生即时即刻的突变效果,它不是一蹴而就的;德育与生产式活动无关,学校不是工厂,班级不是车间,学生不是产品。德育是育德、育心的,是春夏秋冬的漫长过程,有和风细雨,也有疾风暴雨,有冰雪严寒,也有阳光灿烂。德育是慢跑,也是长跑,它需要的是永不懈怠,永不放弃,它需要的是永远追求,矢志不移,它需要的是始终如一,习惯如常。

所谓审美化的第二个含义家园德育。德育是为学生创造审美的精神家园,这是学校为学生创造,是教师为学生创造,也是师生一起创造的。创造审美家园的过程就是创造幸福的德育过程,幸福是心灵的体验,每一个学生在创造精神家园的过程中就是幸福体验、心灵成长的过程。所谓精神家园就是人的心灵获得慰藉的地方,是人的精神寄托之所在。从哪里去寻找精神家园,去文学的海洋里寻找,去自然界中寻找,去广阔的社会天地里寻找。在我担任语文老师的时候,我和我的学生们一起读文学,读文化名著,每月读一本书,读泰戈尔的诗,读普希金的诗,读托尔斯泰的小说,读雨果的小说,读罗曼罗兰的小说,也读《人类的群星闪耀时》,读《宽容》,读《万历十五年》,读《梵高自传》,读《老人与海》,读《经典常谈》,读《培根论人生》,读《人类的故事》,读《别闹了,费曼先生》,三年高中生活,孩子们读了几十本文学、文化名著,每周交一次书摘笔记,我和学生交流对名著的看法,每月一次研讨名著的沙龙,孩子们畅所欲言,这是同学们与大师的心灵交流,是思想与思想的碰撞,是智慧对智慧的启迪。读书对学生一生产生良好的影响,许多孩子因此而形成了喜欢阅读人文名著的习惯。在我担任校长的时候,我们每年都组织高一学生到南京去进行社会考察,去雨花台,去江东门南京大屠杀所在地,去中山陵,这是我们建平中学学生的必修课,这是让孩子们灵魂受到震颤的地方,这是孩子们精神受到洗礼的地方。在我担任校长的我曾组织长江之行、西部之行的选修课,长江之行我们组织300多师生乘船到重庆,一路风景一路歌,万里长江做课堂,我们到了渣滓洞,我们到了奉节县的天坑地缝,我们考察山里的小学,当我们的学生亲眼看到当地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学习状况时,内心深处受到一种强烈的震撼,纷纷慷慨解囊,帮助当地的弟弟妹妹们,德育是需要道德知识的灌输,德育还需要一种道德情境的创设,孩子们在这种道德情境中灵魂受到洗礼,情感获得升华。西部之行,我们组织600多师生乘火车到西安、到嘉峪关、到敦煌、到天山天池,丝绸之路是建平学子成长的新思路,这是学生们审美的过程,是寻找和建构精神家园的过程,也是他们体验幸福的过程。

德育过程原本就应该是审美体验的幸福过程。

(此文发表在《中国德育》2011-5)

(0)

相关推荐

  • 91岁于漪谈美育:教育整天处在焦虑中,那怎么行(下)

    于漪,"人民教育家"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中国当代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顾问.入选中共中央"改革开放40周年杰出贡献100人"名单. 于漪,"人民教育家&q ...

  • 程红兵:怎样找到为师的幸福之道?

    你是否也曾不甘于当一位教师?你是否感觉职业的上升前景遇到瓶颈?你是否觉得当老师真是越来越累了? 程红兵年轻时也曾发出迷茫的呐喊:是教师选择了我,我并没有选择当教师. 是什么改变了他?他的身上又有哪些特 ...

  • 程红兵:教育家的德育是知行合一的德育 ——陶行知诞辰120周年纪念

    教育家的德育是知行合一的德育 --陶行知诞辰120周年纪念 程红兵 时下教育界一个热门话题就是教育家办学,因为温家宝总理提出了这个命题,于是一系列围绕教育家命题的活动应运而生,比如,教育家办学研讨会, ...

  • 程红兵:避免尴尬:紧扣德育的核心目标

    避免尴尬:紧扣德育的核心目标 程红兵 任何概念都是有边界的,德育也是有边界的.但现实生活中学校德育似乎是没有边界的,德育是个筐,什么都往里面装. 学校主要是通过课程来为学生成长服务的,学校课程可以分为 ...

  • 深度 | 程红兵:怎样找到为师的幸福之道?

    你是否也曾不甘于当一位教师?你是否感觉职业的上升前景遇到瓶颈?你是否觉得当老师真是越来越累了? 程红兵年轻时也曾发出迷茫的呐喊:是教师选择了我,我并没有选择当教师. 是什么改变了他?他的身上又有哪些特 ...

  • 程红兵:源于学生发展需要建设学校课程

    源于学生发展需要建设学校课程 程红兵 编辑来函,谈到许多学校都成为"超级课程学校",开发出几十门甚至几百门课程,供学生选择,言下之意非常清楚,不赞同"超级课程" ...

  • 程红兵:追寻课程改革的价值, 学习适宜的经验

    追寻课程改革的价值,学习适宜的经验 程红兵   刚才我们大家一起分享了两所优秀的学校,一个是郑州外国语学校,一个是郑州市第102中学.这两所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的许多做法和经验都值得我们认真学习.认真消 ...

  • 程红兵:我所追求的核心价值观教育

    我所追求的核心价值观教育 程红兵 一个班级应该一个班级的精神,一个学校应该有一个学校的精神,一个国家应该有一个国家的精神,这种精神换一种表述方式就是这个国家的国民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能够起到凝聚人心 ...

  • 程红兵:课堂上,你注意这3个细节了吗?

    程红兵:课堂上,你注意这3个细节了吗?

  • 程红兵:南辕北辙——教育家渐行渐远

    南辕北辙:教育家渐行渐远 程红兵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的步伐,教育也在发展进步,从教育理念到学校建设,从课程改革到课堂变革,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变化. 教育分享了经济发展的红利,进入了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