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层与分管领导关系拿捏
点关注,不迷路!专注发布体制内职场、时政动态,公文写作。
比较而言,中层干部与分管领导的关系,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和微妙性。尽管领导班子所有成员,都是中层干部的领导,但在实际工作中,中层干部与分管领导的关系更直接、更重要,工作、心理、感情互动更多更强,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层干部只是在接受分管领导的领导。
但是,中层干部还要面对正职和其他副职领导,处理与分管领导的关系时,还要受其他各种领导关系的制约。这决定了中层干部要处理好与分管领导的关系影响因素很多,难度很大,分寸感很强。以下建议可作参考。
一、工作上“跟”得紧一些,让分管领导感到得力
按照现在的用人方式.中层干部与分管领导之间,是事先给定的关系,而不是相互选择的关系,是一种典型的“先结婚后恋爱”的工作关系。这种工作关系基础,容易造成一种很尴尬的状况,即分管领导不一定是中层干部期待的领导,中层干部不一定是分管领导中意的下级。
但一旦形成分管与被分管的直接工作关系,二者就成了休戚相关、荣辱与共的责任共同体,就必须在共同的工作职责下,积极自觉地抑制和抛弃角色期待上的差距,加强心理和工作方式的调适,以求相互接受和适应,同心协力,有成效地完成组织确定的工作目标。
中层干部作为下级,从职责和职级的角度考虑,在这种相互关系的适应和磨合过程中,应该更加体现出主动性和自觉性,明确相互关系中,从属的主调增强配合意识。
可是,不少中层干部往往以对待分管领导的主观态度,来对待分管领导安排的工作,导致对分管领导的工作意图领会不深、工作方略配合不到位、工作目标执行不力、工作风格适应不够。
具体表现有三:
一是不及。在素质能力上不注意自我提升,工作节奏上不注意自我提速,令分管领导有恨铁不成钢之感。
二是不契。思考方式和为人处世方式相悖,不是主动调适,而是我行我素,令分管领导无奈。
三是不服。对分管领导的方方面面或主要方面不认同,工作上或抵制,或敷衍拖延,或撒手不管,令分管领导生怨。出现这些状况,原因并非全在中层干部,但中层干部职责定位不准、工作态度不积极是重要因素。
一旦出现这些情况,分管领导往往不得不靠前指挥,越俎代庖,削弱甚至取代中层干部的职权,情况严重的,甚至会建议撤换中层干部。无论是何种情况,都会破坏正常的职责体系和运转秩序,影响工作成效,尤其是不利于中层干部作用的发挥,和个人的成长进步。
中层干部与分管领导,既是职责共同体,又是政绩共同体。分管领导的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不仅彰显了分管领导领导有方,也显示出中层干部工作出色。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层干部对于分管领导制定的较高的工作目标,和提出的比较严格的工作质量要求,应该多一分理解。
要把分管领导安排的工作当做自己分内的事,以赴汤蹈火、冲锋陷阵的精神加以落实。要强化大局意识和服从意识,不能把对分管领导个人的好恶体现到工作上来,乐意的就干,不乐意的就撒手,工作提不起劲,履职不到位,而应该更加主动地增强服从意识、配合意识和合作意识,突出分管领导的主导地位,主动加强与分管领导的沟通协调,思路要跟上、行动要跟上、素质能力要跟上、方法措施要跟上,发挥前锋作用、砥柱作用,并自觉弥补素质差距,对挑战性强的工作拿得起,放得下,独当一面,令分管领导刮目相看、分外信任、倾心扶持。
二、感情上“靠”得近一些,让分管领导感到暖心
感情是合作共事的润滑剂,和高效工作的重要动力源。工作关系的直接和间接程度,必然会要求与之相应的感情远近程度,这既是有效开展工作的需要,也是人之常情和世之常理。如此则为顺,反之则为悖;顺则利,悖则乱。
中层干部与分管领导,同在一个风吹雨淋的屋檐下,共处一条波涛汹涌中的小舟上,甘苦酸辛、成败得失同为一体,不仅需要工作上相互支撑,而且需要感情上相互温暖。在相互关系的定位上,分管领导是工作的中心,自然也应是感情的中心。作为中层干部,在与分管领导的感情交往上,自然也应有一种主动“靠”的意识,这是一种势所必然、理所固然,也是处理人际关系的一种悟性和世故。
但是,“靠”要把握几个原则:
一是靠近不投靠,中层干部在感情上,要对分管领导主动靠近一些,这是工作需要,是为更好地开展工作,营造良好的相互关系,不是去依附领导、巴结取悦领导。靠近,是出于一种公心、一种诚心、一种尊重;投靠,这是出于一种私欲和个人的算计,也是对分管领导的欺蒙和人格的毁损。中层干部不能为了骗取分管领导的信任,和实现自己的非分之想,而专一地投分管领导所好,唯分管领导是从,充当分管领导的亲信甚至打手。
二是亲而有节。
中层干部对分管领导,要有亲近感是为了润滑、润泽严肃的工作关系,营造友爱、真诚的工作友谊,是一种感情态度的接近,而不是一种原则立场的倾斜,和个人人格尊严的放弃。同时,还必须严守公私是非界限,亲而正,体现君子之交的意蕴,着重于追求同道,不汲汲于谋求同利,防止相互关系私情化和庸俗化。
三是近而不失分寸。
中层干部与分管领导之间感情疏远,容易产生陌生感,诱发误会,不利于感情、心理和工作思路的深入交流.不利于达成工作上的默契。但是,如果相互关系过于亲近,又容易限制相互之间个性和创造力的发挥,压缩感情调整的空间,反而可能增加相互之间的感情冲突。对于这种相互关系的亲近程度,要疏密有致、动态微调,不可忽远忽近、反复无常。打个比方说,要保持在能够亲密握手的距离,而不是亲密拥抱的距离。
四是顾此而不失彼。
中层干部一方面在与分管领导的关系上,要有所侧重;另一方面也要根据工作关系.按照尊重、得体的原则,保持与其他领导正当、正常的交往,把握好平衡,不能卷入分管领导的人际纷争,既让分管领导感到安心。也避免给其他领导留下自己只认分管领导、是分管领导的亲信和心腹的印象。
三、表现上要有亮点,让分管领导感到光彩
分管领导的政绩,主要有两个组成部分,一是事,即分管工作取得显著的成绩;二是人,即分管的下属、尤其是分管的中层干部的现实表现、各方评价、发展潜力和成长进步的情况。更进一步说,事是人干的,分管领导往往把中层干部的优秀素质、卓越表现和成长进步看得更重。
中层干部要处理好与分管领导的关系,很大程度上并不是要对分管领导个人有多么好,而是自己的职责履行得好,凸显出分管领导领导有方;自己的素质很过硬,凸显出强兵之上有强将;自己在各种考核和公平竞争中脱颖而出,凸显出分管领导知人善任;自己在单位内外具有良好的口碑,凸显出分管领导言传身教之功。反之,一旦中层干部出现了工作失误或者不当言行,分管领导不仅要负领导责任,而且名声上也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毁损。
鉴于以上认识,中层干部不能把自己的表现,仅仅当做个人的事,而要时刻考虑到对分管领导的影响,通过自己良好的表现来给分管领导增加光彩。
一是工作上严谨负责,避免出差错,不牵累分管领导;
二是在具有核心指标意义的工作上,拿出好成绩,为分管领导的政绩添砖加瓦;
三是在重要场合和重大事项上,要表现出优良的素质和风格,让分管领导在其他领导面前扬眉吐气;
四是在品格修养上严格要求,减少瑕疵;以免受人诟病,让分管领导跟着抬不起头;
五是为自己的进步成长,积极创造优势明显的条件,让分管领导在为自己争取成长进步机会时,说话有底气。
四、分歧上要推心置腹,别被怀疑背后有意作梗
从主观上看,中层干部没有不想与分管领导建立良好关系的。但是,这种良好的愿望在现实中,往往会受到多种因素的阻碍。
一是工作思路差异很大,甚至难以达成共识。
中层干部也是“领导”,也有自己的一套工作思路。如果自己的一套工作思路与分管领导有较大差异,坚持己见,则势必与分管领导造成冲突;放弃己见,则心有不甘,因为内心往往会感到,自己的思路,会比分管领导的思路更为合理;想说服领导,不仅困难大,而且心理上,还会有怕分管领导认为,自己以下凌上的障碍。
二是工作方式类型不同,行动上协调一致难。
中层干部与分管领导往往具有不同的工作方式,从道理上讲,中层干部应该主动地适应分管领导的工作方式,但这种适应在现实中,往往伴随着削足适履的痛楚,做起来是很难受的。
三是一方对一方甚至双方彼此有心结,感情和心理上的隔膜难以消除。
中层干部与分管领导工作关系直接,出现一些摩擦,甚至感情上的疙瘩,是难以避免的。尽管双方都很想尽释前嫌,但正如钉入木桩上的钉子,即使后来拔出来了,深深的印痕往往并不能消除,成为处理以后关系挥之不去的阴影。
四是权力和利益存在相互排斥、而又互不相让的区域,紧张关系难以缓解。权力和利益都具有排他性,即使都为着干好工作和友好相处的良好动机,中层干部与分管领导之间,也会为如何配置权力、分享利益而发生纠结。
既然客观上的分歧和冲突无法避免,最好的处置策略就是:开诚布公、坦然面对,在主动接近、求同存异、设身处地地体味分管领导切身感受的前提下.和缓细致地阐释分歧、表达良好意愿,最大限度地消融分管领导因意见分歧,而可能对自己产生的误解和冷待。
首先,相处上多一分尊重,让分管领导感到舒心,避免刺激分管领导。愈是与分管领导存在意见分歧,愈要注重礼数周到、态度亲近,注意用感情弥合意见不合的裂痕。
其次,坦诚相见,深入沟通,让分管领导知道自己保持不同意见的真实想法和合理依据,增强对自己的理解和包容。当工作思路上的分歧,谁也说服不了谁时,一个原则是:遵从分管领导的决定,保留个人意见,看能否在工作进行的过程中,达成共识;另一个原则是:在为工作全局负责和环境许可的前提下,来个君子协议,丑话说在前头,谁坚持某种意见,谁就对某种意见的最终结果负责,但另一方不得有意进行阻挠。
再次,多做事,少争权,减少分管领导的猜忌。中层干部作为下级,要把履职尽责放在首位,自觉抑制权力心、利欲熏心,避免给分管领导留下野心大、不仗义的负面印象。
最后,把脾气、性格和品质、工作理念区分开来,理性面对分歧、理性化解分歧,抑制和杜绝意气之争,使分歧成为激发工作创造性、加深与分管领导相互了解和相互欣赏的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