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降出入,中医之魂!

作者:薛东庆
临床诊治疾病,注重中医气机升降出入理论,升降出入为临床辨证施治,遣方用药之准绳。
升降出入正常,是一个人健康的基本条件,一旦失其常,则百病从生。
从升降出入四字入手,加上寒热,虚实,证情将尽收眼底。
升降出入是机体活动的基本表现形式
1.是脏腑活动的基本形式。(具体阐述略)
2.是经络活动的基本形式。
3.是气血运行的基本形式。
4.是病理的基本表现形式。
导致升降出入失常的原因:
外感六淫、内伤七情、饮食、劳倦、疠气等
气机升降出入的病理表现形式
升降不及、太过、不调与反作
病的性质与升降出入的关系
1.外感之病,其位在表,病情轻浅,以出入主其外。(病情轻浅)
2.内伤之病,多归于升降,其位在里,以升降主里。(病情深重)
虚实与升降的规律:
升不及,降太过多为虚证;
升太多,降不及,多属实证;
升降反作多为虚实错杂证。
升降出入理论与六经辩证的关系。
六经辩证是八纲辩证的具体化,讲述的是病从外到里的变化过程。
大致来说。三阳皆为表证,三阴为里证,三阳分太阳,少阳,阳明,
三阴分少阴,太阴,厥阴。
三阴三阳在临证的表现,本人推崇俞根初(重订通俗伤寒论)的总结;
三阳实热,总清阳明,三阴虚寒,总理太阴。
十分注重脾胃的关系,先人所谓,得谷者昌,失谷者亡
伤寒杂病论本为一本,后世分为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二部。实为一本,欲得其全貌,当二部合一。
本人认为伤寒前半部讲出入为多,盖出入主其外。
金匮要略讲升降为多,盖升降主里。
升降出入理论与卫气营血,三焦辩证的关系。
叶天士治温热病,创营卫气血,三焦辩证.实则上从证侯的变化来阐述疾病的变化.
卫气营血,主重于从出入来进行辩证.跟三阴三阳辩证,实则上是一致的,只是用的方法不同,一则凉,另一则以温为主,异曲同工。不同,病的性质不同。
三焦辩证,主要是从升降着手,用于湿温辩证。
赵绍琴先生,著(温病纵横),纵横二字,实得道之谓。纵,实言出入,横,实言升降。
刘绍武先生著(三部六病)主要抓住表里寒热,实则言出入也。
上二者,皆得道之著也。
综上所述,后世的温热病的辩证也脱离不开升降出入四字。
内经中有关升降出入理论的治则
《素问.通评虚实论》云:“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
邪盛者,当以祛邪为主,或透邪于表外,或泻热于前后二阴,病邪去,则升降复常。
精气虚者,当以补为主,在上,在表者,宜固其气;在下,在里者,宜固其精。气虚者,宜补其上,精虚者,宜补其下,补上欲其缓,补下欲其急,调气以和血,调血以和气,寒者温之,热者清之;在上者,抑而降之,下陷者,升而举之,散于外者,敛而固之,结于内者,疏而散之;当升而不可过,升之太过,气虚失固,气耗欲脱,气逆反越;补而不可壅,补之太过,气机阻塞,血脉凝滞,气血失畅;当散不可过散,过散则表气疏,而上气亦不能下济;当降不能降之太过,过于降则气陷;耗散者,不可收敛太过,敛之太过,则血气郁滞等;上实者忌升,下虚者忌降。(摘自李文瑞先生)
上述要言不繁,就是采用适宜的方法,使失常的升降出入,复归自然。

升降出入理论在临证中的运用

(一)升降出入理论在肺系疾病中的运用
肺主气,司呼吸。升降出入失常则肺病作,治肺关键是调理气机升降平衡。
肺主宣发和肃降,一升一降,一阴一阳谓之道。
应宣中有降,降中有宣,最终达到升降平衡。
经文举例:
1.师曰:息摇肩者,心中坚,息引胸中,上气者,咳息张口,短气者,肺痿唾沫。
2支饮不得息,葶苈大枣泻肺汤主之(方见肺痈篇中)。
肺痈,喘不得卧,葶苈大枣泻肺汤主之。
葶苈大枣泻肺汤方
葶苈(熬令黄色,捣丸如弹子大)
大枣12枚
右先以水三升,煮枣取二升,去枣,内葶苈,煮取一升,顿服。
3.肺痿吐诞沫而不咳者,其人不渴,必遗尿,小便数,所以然者,以上虚不能制下故也。此为肺中冷,必眩,多诞唾,甘草干姜汤以温之。若服汤已渴者,属消渴。
咳而脉浮者,厚朴麻黄汤主之。
厚朴麻黄汤方
厚朴五两、麻黄4两、石膏如鸡子大、杏仁半升、半夏半升、干姜2两、细辛2两、小麦一升、五味子半升
右九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小麦熟,去滓,内诸药,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脉沉者,泽漆汤主之。
泽漆汤方、半夏半升、紫参五两(一作紫菀)、泽漆三斤(以东流水五斗,煮取一斗五升)、生姜五两、白前五两、甘草、黄芩、人参、桂枝各3两
右九味,口父 咀,内泽漆汁中,煮取五升,温服五合,至夜尽。
3.火*逆上气,咽喉不利,止逆下气者,麦门冬汤主之。
麦门冬汤方、麦门冬七升、半夏一升、人参3两、甘草2两、粳米三合、大枣12枚
右六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温服一升,日三夜一服。
4.肾着之病,其人身体重,腰中冷,如坐水中,形如水状,反不渴,小便自利,饮食如故,病属下焦,身劳汗出,衣(一作表)里冷湿,久久得之,腰以下冷痛,腹重如带五千钱,甘姜苓术汤主之。
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方
甘草2两、白术2两、干姜4两、茯苓4两
右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腰中即温。
肾死藏,浮之坚,按之乱加转丸,益下入尺中者,死。
5.问曰:三焦竭部,上焦竭善噫,何谓也?师曰:上焦受中焦气未和,不能消谷,故能噫耳;下焦竭,即遗溺失便,其气不和,不能自禁制,不须治,久则愈。
问曰:热在上焦者,因咳为肺痿。肺痿之病何从得之?师曰:或从汗出,或从呕吐,或从消渴,小便利数,或从便难,又被快药下利,重亡津液,故得之。曰:寸口脉数,其人咳,目中反有浊唾诞沫者何?6。师曰:为肺痿之病。若口中辟辟燥,咳即胸中隐隐痛,脉反滑数,此为肺痈,咳唾脓血。脉数虚者为肺痿,数实者为肺痈。
7.问曰:病咳逆,脉之,何以知此为肺痈?当有脓血,吐之则死,其脉何类?师曰:寸口脉微而数,微则为风,数则为热;微则汗出,数则恶寒。风中于卫,呼气不入;热过于荣,吸而不出。风伤皮毛,热伤血脉*。风舍于肺,其人则咳,口干喘满,咽燥不渴,时唾浊沫,时时振寒。热之所过,血为之凝滞,蓄结痈脓,吐如米粥。始萌可救,脓成则死。
上气,面浮肿,肩息,其脉浮大,不治。又加利,尤甚。
上气,喘而躁者,属肺胀,欲作风水,发汗则愈。
病案
病案一,秦 悬饮踞于胁下,疼痛,呕吐清水。用仲景法。
芫花 甘遂大戟 吴茱萸 白芥子(各二钱)
将河水两大碗,入上药五味,煎至浓汁一碗,去渣,然后入大枣五十枚,煮烂,俟干。每朝食大枣五枚。
渊按∶此五饮之一,乃实证也。用之得当,其效如神。
病案二,强 中气不足,湿化为痰,气逆不降,喘息不安,夜重于
昼。脉象弦滑,滑主痰饮,痰饮属阴,故病甚于夜也。拟降气化痰,兼扶中气。
半夏 苏子陈皮 茯苓 前胡 旋复花 神曲 竹茹 雪羹 枇杷叶
盖 夫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留而不去,其病则实。留饮久
踞不去,亦由中气之虚。欲逐其饮,先补其中。丹溪云∶补完胃气而后下之为当。兹议先补中气一法。
六君子汤去甘草,加干姜。又甘遂半夏汤,用甘遂五分。又照前方用甘遂七分。又照前方用甘遂一钱。虽大便仍未泻,而腹中已觉甚安,即停。药三日。
病案三,许 音哑喘咳,痰声 咯。风痰袭肺,肺胀夹惊险候。
麻黄 杏仁射干 桔梗 桑白皮 菖蒲 枳壳 前胡 白前 紫菀 白萝卜汁(冲服)
(二)升降出入理论在脾胃疾病中的运用
脾胃同居中焦,通达上下,实为升降运动的枢纽。脾主升清,胃主沉降,是维持人体生理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故本人认为脾胃为升降之中枢。脾主升,胃主降。脾气宜健运为用,胃气宜下行为宜。
相关条文举例:
1.干呕,吐逆,吐诞沫,半夏干姜散主之。
半夏干姜散方
半夏、干姜各等分
右二味,杵为散,取方寸匕,浆水一升半,煎取七合,顿服之。
2.干呕,哕,若手足厥者,橘皮汤主之。
橘皮汤方
橘皮4两、生姜半斤
右二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温服一升,下咽即愈。
3.哕逆者,橘皮竹茹汤主之。
橘皮竹茹汤方
橘皮二升、竹茹二升、大枣三10枚、生姜半斤、甘草五两、人参1两
右六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4.妊娠呕吐不止,干姜人参半夏丸主之。
干姜人参半夏丸方
干姜1两、人参1两、半夏2两
右三昧,末之,以生姜汁糊为丸,如梧子大,饮服十九,日三服。
5.病人胸中似喘不端,似呕不呕,似哕不哕,彻心中愤愤然无奈者,生姜半夏汤主之。
生姜半夏汤方
半夏半升、生姜汁一升
右二味,以水三升,煮半夏,取二升,内生姜汁,煮取一升半,小冷,分四服,日三夜一服。止,停后服。
6.水谷入胃,消于脾阳。水之消化,较难于谷。缘脾土磨化。全赖于火,火为土母,火旺土燥,力能克水,脾阳蒸动,水谷精华,化为雾气,游溢而上,归于肺家,肺金清肃,雾气降洒,化而为水,如釜水沸腾,气蒸为雾也。
气化之水.有精有粗,精者入于脏腑而为津液,粗者入于膀胱而为溲溺。溲溺通利,胃无停水,糟粕后传,是以便干。
《灵枢营卫生会》: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气水变化于中焦,沤者,气水方化,而未盛也。及③其已化,则气腾而上,盛于胸膈,故如雾露。水流而下,盛于膀胱,故如川渎。川渎之决,由于三焦,《素问·灵兰秘典》;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
7.中气旺则戊己转运而土和,中气衰则脾胃①湿盛而不运。土生于火而火灭于水,土燥则克水,土湿则水气泛滥,侮土而灭火。水泛土湿,木气不达,则生意盘塞.但能贼土,不能生火以培土,此土气所以困败也。血藏于肝而化于脾,太阴土燥,则肝血枯而胆火炎,未尝不病但足太阴脾以湿土主令,足阳明胃从燥金化气,湿为本气而燥为化气,是以燥气不敌湿气之旺。阴易盛而阳易衰,土燥为病者,除阳明伤寒承气证外不多见,一切内外感伤杂病,尽缘士湿也。
8.湿者,太阴土气之所化也.在天为湿,在地为土.在人为脾。太阴以湿土主令,辛金从土而化湿,阳明以燥金主令,戊土从金而化燥。己土之湿为本气,戊土之燥为子气,故胃家之燥不敌脾家之湿,病则土燥者少而土湿者多也。
太阴主升,己土升则癸水与乙木皆升。士之所以升者,脾阳之发生也,阳虚则土湿而不升,己土不升,则水木陷矣。火金在上,水术在下,火金降于戊土,水木升于己土。戊土不降,则火金上逆,己土不升.则水木下陷,其原总由于湿盛也。
9.土者,四维之中气也。脾以阴土而含阳气,故脾阳左升则化肝木,胃以阳土而胎阴气,故胃阴右降则化肺金。金降于北,凉气化寒,是谓肾水,木升于南,温气化热,是谓心火。肺、肝、心、肾,四象攸分,实则脾胃之左右升降而变化者也。
10.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季脾旺*不受邪,即勿补之。
11呕而胸满者,茱萸汤主之。
茱萸汤方
吴茱萸一升、人参3两、生姜六两、大枣12枚
右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温服七合,日三服。
12干呕,吐诞沫,头痛者,茱萸汤主之。(方见上)
13呕而肠鸣,心下痞者,半夏泻心汤主之。
半夏泻心汤方
半夏半升(洗)、黄芩3两、干姜3两、人参3两、黄连1两、大枣12枚、甘草3两(炙)
右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干呕而利者,黄芩加半夏生姜汤主之。
黄芩加半夏生姜汤方
黄芩3两、甘草2两(炙)、芍药2两、半夏半升、生姜3两、大枣12枚
右六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再,夜一服。
14诸呕吐,谷不得下者,小半夏汤主之。(方见痰饮中)
妇人吐诞沫,医反下之,心下即痞,当先治其吐诞沫,小青龙汤主之;涎沫止,乃治痞,泻心汤主之。
15.卒呕吐,心下痞,膈间有水,眩悸者,小*半夏加茯苓汤主之。
小半夏加茯苓汤方
半夏一升、生姜半斤、茯苓3两(一法4两)
右三味,以水七升,煮取一升五合,分温再服。
16.假令瘦人脐下有悸,吐涎沫而癫眩,此水也,五苓散主之。
五苓散方
泽泻1两一分、猪苓3分(去皮)、茯苓3分、白术3分、桂枝二分(去皮)
右五味,为末,白饮服方寸匕,日三服,多饮暖水,汗出愈。
病案举例:
程,男23。
肠胃不和,时常便溏, 次数多。时有胃痛。
舌有瘀点。诊断为湿阻中焦。
处方:
焦三仙各15克,生蒲黄10克包,白术炒15克,
升麻10克,陈皮12克,制半夏12克,党参12克,
防已12克,广木香10克,制苍术15克。泽泻10克。
五剂。
复诊:
胃纳正常,舌中瘀点已去大半。大便正常。
处方如下:
生山楂15克,茯苓12克,制半夏12克,光槟榔10克,
广木香10克,制苍术12克,白扁豆15克,佛手12克,
生蒲黄6克包,藿香10克,陈皮12克,炒苡仁30克。
伍剂。
愈。
男,食物不洁,泄泻多次后,身感无力,不思饮食。和其脾胃可也。
处方如下:
党参10克,生姜15克,车前草15克,苏藿梗各12克,生甘草5克,茯苓10克,陈皮12克,苍术6克,甘葛15克,晚蚕沙15克,广木香9克,防风9克,叁剂。
(三)升降出入理论在心肾疾病中的运用
心为君主,生命的主宰,肾是先天之本,生命之源,心不能受邪,受邪则危,肾不能受伐,受伐则殆。
五行中心属火,肾属水,水火是阴阳的征兆,升降为阴阳运动的反映,所以升降运动以心肾为其根本。心与肾相交,为水火相济之象,肾中真气上升,心火不致于上炎.而心火下降,以温肾中真水。一升一降,一阴一阳也.
经文举例:
1.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饮一斗,小便一斗,肾气丸主之
2.夫失精家,少腹弦急,阴头寒,目眩(一作目眶痛),发落,脉极虚芤迟,为清谷,亡血失精。脉得诸芤动微紧,男子失精,女子梦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主之。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方
桂枝、芍药、生姜各3两、甘草2两、大枣12枚、龙骨、牡蛎各3两
右七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病案一
华病由丧子忧怒抑郁,肝火亢甚,小溲淋浊,渐至遗精,一载有余,日无虚度。今年新正,左少腹睾丸气上攻胸,心神狂乱,龈血目青,皆肝火亢盛莫制也。经云∶肾主闭藏,肝司疏泄。二脏皆有相火,其系上属于心。心为君火,君不制相,相火妄动,虽不交会,亦暗流走泄矣。当制肝之亢,益肾之虚,宗越人东实西虚、泻南补北例。
川连 焦山栀延胡索 鲜生地 赤苓 沙参 川楝子 知母 黄柏 龟板 芡实
另当归龙荟丸一钱,开水送下。
附丸方∶
川连(盐水炒)苦参 白术(米泔浸,晒) 牡蛎
共研末,用雄猪肚一枚,将药末纳入肚中,以线扎好,用水酒各半煎烂,将酒药末共捣,如嫌烂,加建莲粉拌干作丸。每朝三钱,开水送下。
病案二
薛便泄半载,脾肾两亏;脉沉细涩,阴阳并弱。阳萎不举,精伤特甚;面白无华,气虚已极。足跗浮肿,阳虚湿注于下;纳食嗳气,胃虚气逆于中。调治之方,自宜脾肾双补,阴阳并顾。然刚热补阳,恐劫其阴;滋腻补阴,恐妨其胃。刻下节届清明,木旺土衰之候。脾者,土也。肾属坎水,一阳藏于二阴之中。当于补土中兼顾肾脏阴阳为是。
怀山药 炮姜炙甘草 党参 五味子 菟丝子 砂仁 茯苓 冬术 鹿角霜,如不效,党参换人参,鹿角霜换鹿茸。
复脾肾双补,略见小效。今腹中鸣响,气向下坠,属脾虚气陷。舌心光红,脉沉细数,为肾脏阴伤。
用补中升阳法。
高丽参 怀山药冬术 炙甘草 肉果 五味子 陈皮 菟丝子 沙苑子 川断 鹿角霜 白芍
(四)升降出入理论在肝胆疾病中的运用
肝属风木之脏,性升发冲和,不郁不亢;胆为中精之腑,性宣通泄,可升可降;肝主谋虑,胆司决断,表里相和,升降相宜,职能疏泄,运脾和胃,畅达气血,疏利三焦,情志和平。胆属少阳,少阳为枢,枢司开阖,人身之气血动则生阳,静则生阴,有开则能通于外,有阖则能应于内,无开则出废,无阖则入绝,枢机不利,则升降之机停,开阖之机废。肝胆相连,互为表里,胆气和降,有利于肝气的升发,不致化火灼肺,肝气升发,助胆之功能发挥。若胆气升降失调,可生诸多疾病。如肝升太过,肝火上炎,治则宜清降抑肝;阴亏不能潜阳,则阳腾于上,治宜滋阴潜阳;肝风内动,治宜镇肝熄风。肝升而不及,木郁气滞,治宜疏肝解郁,调其升降。
(此文摘自李文瑞老中医,为常见肝病的治则,治肝可参看王旭高先生治肝三十法)
病案举例
病例一
某先天不足,肾气虚寒,膀胱失化,肾囊胀大,疝气上攻,呕吐不止。防其发厥。
肉桂 金铃子乌药 巴戟肉 胡芦巴 半夏 吴茱萸 泽泻 小茴香 荔枝核
又末药方∶
棉子肉(四两,炒)小茴香(二两,盐水炒) 糯米(半升,炒黄)
共研末,砂糖调服。
渊按∶水盛凌土之象,须崇土御水为主。
病案二
陆经停一载有余,肝气不时横逆,胸脘胁肋疼痛,呕吐酸水,大腹日满,青筋绽露,此属血臌。盖由肝气错乱于中,脾土受困,血海凝瘀,日积月大,状如怀子,而实非也。今病已极深,药力恐难见效。
川楝子 丹参归尾 香附(盐水炒) 延胡索 五灵脂(酷炒) 陈皮 砂仁 红花 淡吴萸
(五)升降出入理论在妇科疾病中的运用.
妇女因生理不同于男子,故治法有其特殊性。然而万变不离升降出入四字。。举例说明。如经行吐衄,实证则多由肝经郁火,迫血上行,治则当疏肝清热、引血下行,方药如清肝引经汤,又如带下病,由于脾虚引起的,治法当健脾益气、升阳除湿-完带汤等,方中荆芥,防风,柴胡皆是升阳之品。再如,妊娠恶阻由于胃虚引起,治法当健脾和胃、降逆止呕,方药香砂六君子汤,方中砂仁,半夏等为降逆之品。诸如此类,不胜枚举。读者当多多临证中体会。
病案举例
钱少腹有块,痛则经来如注,气升如喘。冲脉久伤,肝木肆横。
香附(醋炒)紫石英 当归 白芍(酒炒) 木香 三棱(醋炒) 大熟地 牛膝 小茴香(盐水炒) 青皮(醋炒)
潘年近六旬,天癸久去而反频来,是谓脱营。脱营者,元气极虚不能固摄,血从外脱也。又名下竭,故腰痛如折。下竭者必上厥,故面赤、火升、发热也。血属阴,阴虚则阳亢,故脉弦硬无情。其脉愈数,其阴愈虚。夏令一交,阳亢无制,恐致水涸龙飞,难为力矣。
阿胶(赤石脂拌炒)牡蛎 海参 线鱼胶(米粉炒) 元精石 沙苑子 贡菜(洗淡) 猪腰子(酒洗) 茯神 龟板胶(余粮石拌炒)生洋参(元米炒)朝服震灵丹二钱,暮服威喜丸二钱。
渊按∶吴鞠通法也。妙以咸降有情之物补下焦精血。、
(六)其他有关升降出入的经典条文
师曰:吸而微数,其病在中焦,实也,当下之即愈,虚者不治。在上焦者,其吸促,在下焦者,其吸远,此皆难治。呼吸动摇振振者,不治。
清邪居上,浊邪居下,大邪中表,小邪中里,馨饪之邪,从口入者,宿食也。五邪中人,各有法度,风中于前,寒中于暮,湿伤于下,雾伤于上,风令脉浮,寒令脉急,雾伤皮肤,湿流关节,食伤脾胃,极寒伤经,极热伤络。
气上冲胸,口噤不得语,欲作刚痉,葛根汤主之。
葛根汤方
葛根4两、麻黄3两(去节) 、桂枝2两(去皮)、芍药2两、甘草2两(炙)、生姜3两、大枣12枚
右七味,口父
咀,以水七升,先煮麻黄、葛根,减二升,去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覆取微似汗,不须啜粥,余如桂枝汤法将息及禁忌。
痉为病(一本痉字上有刚字),胸满口噤,卧不着席,脚挛急,必齿介齿,可与大承气汤。
大承气汤方
大黄4两(酒洗) 厚朴半斤(炙去皮) 枳实5枚(炙)芒硝三合
右四昧,以水一斗,先煮二物,取五升,去滓,内大黄。煮取二升,去滓,内芒硝,更上火微一二沸,分温再服,得下止服。
胸痹,胸中气塞,短气,茯苓杏仁甘草汤主之,橘枳姜汤亦主之。
茯苓杏仁甘草汤方
茯苓3两、杏仁五10个、甘草1两
右三味,以水一斗,煮取五升,温服一升,日三服(不差,更服)。
问曰:三焦竭部,上焦竭善噫,何谓也?师曰:上焦受中焦气未和,不能消谷,故能噫耳;下焦竭,即遗溺失便,其气不和,不能自禁制,不须治,久则愈。
师曰:热在上焦者,因咳为肺痿;热在中焦者,则为坚;热在下焦者,则尿血,亦令淋秘不通。大肠有寒者,多鹜溏;有热者,便肠垢。小肠有寒者,其人下重便血;有热者,必痔。
问曰:病有积、有聚、有馨气,何谓也?师曰:积者,藏病也,终不移;聚者,府病也,发作有时,展转痛移,为可治;馨气者,胁下痛,按之则愈,复发,为馨气。诸积大法:脉来细而附骨者,乃积也。寸口积在胸中;微出寸口,积在喉中;关上积在脐旁;上关上,积在心下;微下关,积在少腹。尺中,积在气冲;脉出左,积在左;脉出*右,积在右;脉两出,积在中央;各以其部处之。
咳逆倚息,不得卧,小青龙汤主之(方见上文肺痈中)。
胃反,吐而渴,欲饮水者,茯苓泽泻汤主之。
茯苓泽泻汤方((外台)云:治消渴脉络胃反吐食之,有小麦一升)
茯苓半斤、泽泻4两、甘草2两、桂枝2两、白术3两、生姜4两
右六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内泽泻,再煮取二升半,温服八合,日三服。
“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脏,清阳实四肢,浊阴归六腑”
本人总结:
1.脾胃为升降之中枢。
2.少阳为出入之关键。
3.临床诊治疾病,注重中医气机升降出入理论,升降出入为临床辨证施治,遣方用药之准绳。
4.六经辩证与卫气营血,三焦辩证实则异曲同工。法不离升降出入四字。。
5.寒温本为一家,伤寒与温病之争可以休也.
6. 外感辩证以寒热,表里四字出入,着眼出入.,
内伤诸证,以虚实,寒热为主,重点升降.
7.临证时以升降出入四字入手,可有效避免辩证的僵化.可法随证变,方由法出.千法万方,可出于临证实际,不必拘泥于书本.
8.将升降出入四字灵活运用,有赖于理精方备,中药药性基础扎实,临证方可运用自如。
感谢
此篇,为本人习练形意拳术一年来,结合拳中道理与中医理论、临证实践所悟出,在此一并感谢我的形意恩师袁林发先生。袁林发先生为傅派形意拳第三代传人。(傅剑秋----张慰祖-----袁林发)并以此文缅怀已故启东老中医陈希龄先生。
陈希龄先生简介:
陈希龄先生,已故,江苏启东人氏。19岁开始独立行医,开设私立诊所,后因私变公入新义卫生院中医内外科工作。临证近60年。生前与胡安庆,顾丕荣等多有来往。医术比较全面,内科,妇科,儿科,针炙皆通。擅用大黄芒硝,擅长杂证证治。留有学医笔记几部,胡安庆湿温案绎手抄本一部,医案除本人部分留存外,大多丢失。于2004年病故,寿年86岁
参考书籍;
伤寒论
金匮要略
金匮要略心典。
重订通俗伤寒论
百年中医临床家从书-李文瑞
脾胃论
王旭高临证医案
温病纵横
三部六病
四圣心源
蒲辅周医疗经验

本人见解,若有不妥之处,敬请明眼指正。本人此文尚有补充之处(辩证,脉象,温病的条文,本人医案),转载者,当注上本人姓名。薛东庆原创。

(0)

相关推荐

  • 上卷 《中国医学归元》药理---君药篇(3)

    七茯苓 茯苓,甘平之性,入足阳明胃.足太阴脾.足少阴肾.足太阳膀胱经.利水燥土,泻饮消痰,安悸动,消郁满.除汗下之烦躁,止水饮之燥渴,淋癃泄痢之中用,崩漏遗带之需备,气鼓者通,水胀者灵. {真武汤}  ...

  • 黄元御学术思想及用药思路

    ​重视中气,扶阳抑阴.清浊之间,是谓中气,中气者,所谓土也,是阴阳升降之枢轴,阴阳五行变化和万事万物生化的根本.在人体,中气即脾胃之气,是人体脏腑后天之根本. 1.阴虚的治疗:宜降肺胃而助收藏,不可滥 ...

  • 升降出入,中医之魂“”升降出入理论全集

    临床诊治疾病,注重中医气机升降出入理论,升降出入为临床辨证施治,遣方用药之准绳. 升降出入正常,是一个人健康的基本条件,一旦失其常,则百病从生. 从升降出入四字入手,加上寒热,虚实,证情将尽收眼底. ...

  • 升降出入,中医之魂

    临床诊治疾病,注重中医气机升降出入理论,升降出入为临床辨证施治,遣方用药之准绳. 升降出入正常,是一个人健康的基本条件,一旦失其常,则百病从生. 从升降出入四字入手,加上寒热,虚实,证情将尽收眼底. ...

  • 中医:如何理解气的升降出入运动?

    "气机"是气的运动或运动形式的代名词,<康熙字典> 引<庄子·天运篇>"意者有机缄而不得已耶",与<至乐篇>"万物 ...

  • 中医气机升降出入理论

    临床诊治疾病,注重中医气机升降出入理论,升降出入为临床辨证施治,遣方用药之准绳. 升降出入正常,是一个人健康的基本条件,一旦失其常,则百病从生. 从升降出入四字入手,加上寒热,虚实,证情将尽收眼底. ...

  • 揭秘中医的升降出入

    揭秘中医的升降出入

  • 中医思维提高篇:升降出入精解

    气机的 升.降.出.入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形式.<素问·六微旨大论篇第六十八>岐伯曰:"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故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 ...

  • 中医脏腑之间的关系及气机的升降出入规律

    脏与脏的关系 1.心与肺:心主血,肺主气.人体脏器组织机能活动的维持,是有赖于气血循环来输送养料.血的正常运行虽然是心所主,但必须借助于肺气的推动,而积存于肺内的宗气,要灌注到心脉,才能畅达全身. 2 ...

  • 佳明讲中医基础第60讲,气机升降出入

    今天我们和大家聊聊中医基础理论的一些内容,我们上次和大家讲了阴阳的一个偏胜. 今天我们讲讲阴阳偏衰,我们原来大家讲过两句话叫做"阳虚则寒,阴虚则热"这里指一个虚寒症,阳虚生外.阳偏 ...

  • 佳明讲中医基础第10讲,阴阳气机升降出入

    大家晚上好,上次课我们讲了阴阳学说里面很重要的基础,大家主要掌握几个内容,阴阳的交感,阴阳的互根互用,阴阳的消长平衡,阴阳的互相转化.这是了解和学习阴阳的思维和理念,我们要深刻地去理解这20个字.今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