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走边读边问边写结合,文物文字文化文学一体
边走边读边问边写结合,文物文字文化文学一体——沈阳大学辽沈文学研究课内教学实践启动
作者:赵旭
2019年5月27日,沈阳的天气,上午还是阴云不散,临近一点钟却是天如洗水如碧的美丽了!此时,沈阳大学文法学院16汉语言专业60名同学文化访古之旅随之启动!
本次文化访古之旅依托文法学院辽沈文学研究课程,计划行走盛京方城及周边文化古迹,北市场,南市场和盛京碑林,其目的是鼓励大学生走出课堂,跳出书本,知行合一,将文学专业素养与文化内涵提升有机结合起来,全面发展;也是为了学生能通过对文物考察,了解历史文化特点,树立起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信心!
下午一点,准时出发!我们沿八王寺街前行,跨越边墙路进入沈阳古城第一层次,关墙内!一路上时常出现“清泉路”“甘泉路”字样,这显然是与那口“东北第一甘泉”的八王寺古井有关!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依托古井而生的“金铎牌”饮料以振兴民族工业自勉,抗衡日寇经济侵略,“金铎”就是取意大钟,以唤起民众警醒,救亡图存!今日,我们更应该充分挖掘老字号文化内涵,将老字号做大做强,让清泉更清,甘泉更甜!
穿过取意巷,转入太平桥巷,我们来到天后宫和三皇庙!这两处遗址历史悠久!天后宫依托闽江会馆,建于清代乾隆朝,可以看出沈阳当时水陆码头经济的繁盛,天后宫可以视为辽沈农耕文化和闽江沿海商贸文化结合的产物!三皇庙建于清代康熙朝,三皇有多种说法,而这里是伏羲、神农和轩辕并列,体现的是农耕文化色彩,从缪润绂《沈阳百咏》“艳说蟠桃会众仙,三皇庙里开盛宴”的记载,可见当时的热闹繁荣,其庙会经济文化对当代商业相对单调的发展模式也应该有所启示!总的来看,三皇庙的历史要早于天后宫,但一路走来,“天后宫路”的路牌很显眼,本土的“三皇庙”则略逊一筹,可以感受到南北经济交流所体现的文化影响力的确很大,而本土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也是势在必行了!
从白塔路经白塔小学,跨越九门路,进入沈阳古城第二层次,即盛京方城内。沿九门路跨正阳街,来到一处收购站,这里是盛京古城现存最后一段城墙,融合明清两代的历史积淀!这一段古墙放在收购站里,似乎有些不伦不类,但恰恰因为这个收购站,它反而得到了一定的庇护,简陋的雨搭,周边的支撑,让它得以保存,如果放在露天地里,在一波波的拆迁改造中,在鳞次栉比的高楼包围下,其命运也许不堪设想!现在,经多方呼吁,相关部门已经将文保牌树起,也有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提出议案,相信,这段古墙会焕发生机,为古城添彩!
沿着九门路往回走,一脚城里一脚城外地到了罕王宫(罕王还是汗王,笔者另有小文《关于沈阳的三个不是问题的问题》辨析,这里且不多言),再从豫王府转出来,从大北门进入中街北苑拜访火神庙,拜访常荫槐公馆。这几处文化遗址或者与商业场所融为一体,或成为居民社区文化景观,或者成为党政机关办公用地。这种将文化遗址与社会生活融为一体的形式,对今后的文物保护与发挥文化软实力功能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借鉴模式!用日常生活场所保护文化遗址,用文化遗址为日常生活场所增添文化内涵,相得益彰,双赢!
踏着斜阳,我们顺着八王寺街回到沈阳大学,结束了这一次历时三个小时的文化访古之旅!而就在进入校园的一瞬间,天空适时飘起了雨,大家欢笑着跑进教学楼。这个小插曲,为今日旅程划上完美的句号,增添了今日旅途之趣,让我们对今后将文学与文化的结合,对服务区域的前景,心中多了一点清凉,眼前多了一份清醒,可谓天洗兵!由此,我也对这些精力充沛青年更是充满了期待!
感谢才华横溢的孙悦老师一路随行,并贡献出精彩的照片!
赵旭,沈阳大学文法学院教授,博士,“辽沈文学研究”课程主讲教师,沈阳大学文保志愿者团队指导教师。
图片来源:孙悦,赵旭,张光勤,王亚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