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月庵里写春秋(110) 2024-07-31 20:40:29 1109月5日,星期三,晚上教师集中政治学习。每次政治学习,总有些老师把作业带到会场上来批改,或者带着书报杂志来看。领导读归读,大家听归听,或者似听不听,在批改着自己的作业,看着自己的书报。学习的内容是《人民日报》关于彻底否定文化大革命的文章,由许锡信校长自己亲读。文章指出,“文化大革命”不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而是一场浩劫。彻底否定“文化大革命”,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现实政治生活的迫切需要。首先,“文化大革命”是“左”倾错误的极端表现。如不彻底否定它,就不能彻底肃清“左”的影响。其次,“文化大革命”是毛泽东同志晚年在错误理论指导下的一次错误实践。只有彻底否定它,才能把毛泽东同志晚年的错误论点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严格区别开来,才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第三,只有彻底否定“文化大革命”,才能更深刻地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路线的正确性,才能自觉地与党中央保持政治上的高度一致,更好地为实现十二大所提出的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宏伟纲领而奋斗。第四,只有彻底否定“文化大革命”,才能搞好整党。不彻底否定它,就不能有真正的思想统一。而没有统一思想作基础,就难以完成整顿作风、加强纪律、纯洁组织等各项任务。对于这样的国家大事,大家都不敢妄议,虽然也可以听到一些老师在小声议论,但听不清他们在说些什么,反正大家都是聪明人,是绝对不会去踩碰这种政治红线的。政治学习之后,开始讨论学生住校和蒸饭问题。学校是不具备住校条件的,因为这是乡村学校,学生都是周边村庄的人,离家都不太远,平时只有离家有20多里路的天鹅、林村人住校。随着时代的进步和中考的现实,乡下学校也学着城里学校的样子,晚上也要开始读书了。从上一级学生起,学校就开始了晚自修,每天晚上两节课,落实给老师负责,或上课,或学生做作业,由老师看管起来。一些路远的家长就向学校提出:学校是不是可以安排学生住校?洪塘中学本来就是缺水源的地方,如果再安排学生住校,水就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再就是住房,还有食堂蒸饭设备必须要进行改造。为了提高升学率,学校腾出了一个原来是学校总务处堆放杂物的教室来做学生的寝室。学校规定了住校的原则:优先初三年级。开学的时候,校长就让各班先摸底,有多少人要求住校和蒸饭。会上,校长要求各班主任汇报住校生名单,经统计,全校居然有80多人,一个教室最多只能住40人,这缺口实在是太大了。就我班而言,要求住校的学生有13人之多,经过规劝,最后也剩下7人,这7人中,林村就有3人,实际上只安排了4个人,这实在是无可再减了。可学校只分配到我班3个名额,等于没有分配到一个名额。实在没有办法,学校只好又腾出几间废弃不用的旧房来,经过一番修葺,总算还能住人了。为了多住人,学校把两层木床拼为一处,让人横过来睡,平均每人不足50公分,挤得不得了。最后把这80多人安排掉了。睡的地方解决了,还有蒸饭的问题。洪塘中学全部有教职工32人,平时加上天鹅林村的学生,也有50多人蒸饭,饭是放在柴灶上烧的,上面罩一个木覆盖。如果要增加到100多人蒸饭,就必须对锅灶进行改进。负责食堂的许基平老师说:“随着中考的日益重视,住校生和蒸饭的人只会越来越多,我们还是要有全校都能在校吃饭的打算,要对学校食堂进行全面升级改造。把烧开水的柴灶拆掉重新砌过,改成可以用饭笼的蒸法,每个班安排一只饭笼,这样就可以彻底解决全校师生的蒸饭问题。于是,说干就干,学校请来了泥水匠,把原来的开水灶拆了,用砖砌成了四围的墙,再用水泥进行粉饰。上面放上两块木板的盖。只是提饭笼的时候,厨工比较吃力,要用一个钢筋制成的钩来拉,提上来的时候,特别费力。朱步云和苏兰姐就承担了这更繁重的体力劳动。洪塘中学是建在山坡上的学校,校内有一口水井,那是尼姑庵时代可以满足少量人的用水。办学校之后,又在宁画公路和叉入学校的机耕路旁开了一口井,离开学校约有200米,靠厨工肩挑过来,只能满足老师们的蒸饭之需,后来为了解决厨工的肩挑之艰苦,买了潜水泵,埋了水管进食堂。用水时只需按电闸就可以了。但那口井水量有限,根本满足不了全校500多师生的用水。关于水的事情,学校多次讨论,多次想解决,但终因水源问题,没有得到完全的解决。学校和东阳制衣总厂相邻,他们那里有水塔,水用不完。学校领导就和制衣总厂的老板许维朔进行协商,想用买的方式把他们的水接过来用。许维朔是紫微山村人,跟许校长是同村的,而且我们学校所处的地方也是他们村的。他们非常支持学校,愿意把水供给学校使用。许维朔说:“支持办学是应该的。水就不用买了,反正也是地下渗来的,交点抽水电费就可以了。”这真是天大的好事!于是,学校就请来了水管工,把水管埋设起来,厨房里有了自来水。免去了厨工挑水之苦,也结束了学校没有自来水的历史。虽然只有厨房里有自来水,但大家还是欣喜万分,教工提水只要到厨房提就可以了,也免除了提桶到水井提水之苦,对全校师生来说,这是一件皆大欢喜的大好事。从此洪塘中学进入了一个新时代,虽然有时制衣总厂会把自来水关掉,但毕竟用水不用肩挑手提了。欢迎关注“流水船歌”欢迎点赞和留言,欢迎转发和赞赏 赞 (0) 相关推荐 【沈阳掌故】话说“同泽精神” 同泽女子中学是张学良将军于1928年初创办的,"九▪一八"事变后被迫解散,历时3年多.时间虽然短暂,但是这个学校发扬的"同泽精神",却感人至深. "强 ... 王闻民 | 康庄学校记忆 康庄学校记忆 文/王闻民 从明月山往南走5公里,有个村子叫康庄. 1948年11月21日至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底店乡草滩.康庄,薛镇乡的韩村.董家堡.王家堡.新城一线,与国民党胡宗南十七师展开激 ... (长篇连载)夺印(第一章 2) ||张学武(河北) 夺印 张学武著 落英小桥编辑 第一章 (2) 一九六六年冬天,山沟里也开始搞文化大革命,不过没有城市里那么瘆人.严重.热闹,刚开始的时候,只是在临街的墙壁上刷了一些标语,学校的孩子们把红领巾改成了语录 ... 水月庵里写春秋(125) 125 11月21日,星期四.下午放学以后全体教师到王凡中心学校召开全公社教师会议,中心议题是民办教师转公办的事情.这次民转公全县只有41个名额,城关区分到名额只有5名. ... 水月庵里写春秋(124) 124 1985年下半年,洪塘中学迎来了一位新校长--蒋著海.这是我进入洪塘中学以来的第三位校长了.第一位是许朝叙,第二位是许锡信. 洪塘中学是一个不好弄的学校,外面传 ... 水月庵里写春秋(126) 126 小雪过后,寒风一阵紧似一阵,气温明显下降,空气像被冰块凝固了似的,总是透出丝丝冷气来,即便穿上了毛线衣,还是觉得冷,难道应该穿上棉衣了? 凌晨,天还在朦胧之中,月亮挂在空中,旷野像被披上了一层 ... 水月庵里写春秋(127) 127 天气骤然转冷.天上乌云密布,阴风怒号,枯叶飘零,野外早已一派肃杀景象,眼看一场风雪就要来临了. 我的心情也跟这天气一样,很是波动不安,甚至有些无聊躁动,叹息声接 ... 水月庵里写春秋(123) 123 5月3日,星期五下午劳动课,学校统一安排,初二年级学生去操场边茶叶山上摘茶叶. 在摘茶叶以前,我先对班级学生进行纪律教育.我对他们说:"劳动也是学习,学习 ... 水月庵里写春秋(122) 122 腊月初十是周三,下午放学的时候,许先申老师来到我房间,跟我说:"晚上我家切粟米糖,到我家吃晚饭吧." 给许老师家切粟米糖的人是我校的老 ... 水月庵里写春秋(121) 121 1985年的元旦我是在王凡小学度过的.许先申老师的夫人蒋裕光是王凡小学的老师,许老师平时就住在王凡小学里. 这一天,我在王凡小学写成了一篇题为<王苏芳的致 ... 水月庵里写春秋(120) 120 1984年的第一场雪是12月18日下的. 我正在房间里备课,骤然室外有人喊道:"下雪啦!"我下意识地看了一下手表,时间为9点15分. 我忙离开案头,走向室外.这时,只见小雪 ... 水月庵里写春秋(119) 119 中国教育自古以来就是先生教,学生学的模式,也有人称之为填鸭式的教学模式.自进入八十年代以来,社会进行了大变革,教育的变革也成为必然. 就全国来说,语文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