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殿堂 | 多穆壶的起源改错——以物证史

清朝造办处的一种常见器形“多穆壶”一直是人们津津乐道的研究对象。因为造形的特殊性,所有的考证都围绕着原形始于蒙藏文化在“挖掘”。在网上可以检索到很多考证文章,例如《多穆壶源流略考》、《中国古代器皿造型样式研究》、《藏传佛教对清代陶瓷文化影响的研究》、《吉林省博物院藏清代漆器赏析》、《沈阳故宫博物院藏佛教器物》、《90件国宝级紫砂壶亮相南博》等等,基本上的看法都是:“多穆”本为藏语,是蒙古族和藏族人民的生活用具,原意为盛酥油的桶,也有用作盛奶及酒,最早的多穆壶是以木或其他物料制成,需用皮带或金属带箍紧,再用金属钉固定……。关于年代的考证,基本上的看法都是:认为多穆壶最早为元代蒙古人常用,并作为北方、西北游牧民族器物流行于西藏,等等。

什么是多穆壶呢?请看3件清代的多穆壶实用器。

而作为艺术品的清代宫廷器是什么样子的呢?可谓琳琅满目。

那么,从实用器到陈设器,这些多穆壶的历史来源是不是像人们考证的那样——始于元代,源自蒙藏地区?我们再看两件多穆壶实物就豁然开朗了。

这是一件北宋定窑多穆壶,器形的确非常罕见。但是,这件物证证明了这种多穆壶早在宋代就在汉族文化中存在了,至于宋代的时候它叫什么名字?它的用途等等我们还不知道。这还没有完,历史还可以往前翻,请看下图。

这是一件战汉时期青铜器多穆壶,高38公分,直径9.5公分,重量2.5kg 。这件实物物证将多穆壶的历史一下子提前到了战汉时期。

这两件多穆壶,战汉到宋,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脉相承,中间的唐代肯定也会有。这两件物证把许多专家学者多年来辛辛苦苦考证的最早为元代蒙古人常用器物的结果否定了。这个案例说明什么呢?在古玩领域里,许许多多的定论、成熟的知识常识由于最早的创始者的历史局限,很多都是错误的。中医有本名著,清代王清任撰写的并刊行于1830年的《医林改错》,现在也该有本《文玩改错》了,不然的话,诸如“天下汝窑器只有67件半”之类无数的荒诞要毁掉多少人的智商。

(部分图片源于网络)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