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村落(第一批)河北省---蔚县南留庄村

  一个村庄凝聚着一个家族的发展史,同时也铭刻着一段关南人在塞北的创业史。

  在蔚县南留庄镇南留庄村,90%的村民都姓门,追根溯源,这个北方村堡的兴建和繁盛源于祖先门才兴的一场逃亡和迁徙。

  史料记载,明朝永乐初年,河北顺平一代自然灾害频发,民不聊生。当地商人门才兴带领家人长途跋涉,由关南流落到蔚县阳眷。门才兴天性聪慧,颇具商业头脑,往来蔚县和关南两地经商,生意渐成气候,很快成为一方富户。

  在古代,置地建房是大户人家彰显财力的重要方式。随着家境的日渐殷实,门才兴选中了现今的南留庄安宅定居。据当地老乡介绍,那时的南留庄村小、人少,只住着蒋、王两户人家,村名也不叫南留庄。门姓人家在此定居后,遍访蔚县能工巧匠,经过12年的精心打造,建成了一座规模宏大的村堡。因门才兴一家来自关南,所以村子取名为“南留庄”。

  相传,南留庄的门姓人家原本并不姓门而姓蔺,是战国时期蔺相如的后代。蔺相如的后代在朝为官,因仗义执言触怒当权者犯下满门抄斩之罪。问斩之日,狂风骤起,飞沙走石,天昏地暗,蔺家小哥俩趁机逃脱。但他们从此不敢姓蔺,两人商量着把“蔺”字拆开。哥哥说取了头,弟弟说挖了心,这样不仅把“蔺”变成了“门”,而且让后人牢记满门遭受的砍头挖心之灾。随后,兄弟二人一个向北、一个向南挥泪告别各奔前程,门家后代得以繁衍生息。

  经过门才兴及后人的奋斗拼搏,门家曾在当地赫赫有名。亦如北京的大宅门一样,在南留庄村堡里,门家人的居住区域分为西户区、南户区、北户区。据老乡介绍,当时的南户区最富裕,西户区次之,但在历史上,西户区曾出过武举和侍郎。

  走进南留庄,建筑考究、颇显规模的民居街道让人不得不感叹当年门氏家族的殷实。村堡内有东西三道街、南北六道巷。除了民宅外,古建筑还有戏台、庙宇、文武学堂、店铺、碾房、马房等。其中,最独特的要数门家九连环宅院。

  门家九连环宅院坐落在村堡西侧,占地约8亩,沿正街有6个出入口,北有3个出入口,共18个院落220多间房屋,多个院落相互贯通,形成一个整体。传说,建造门家九连环宅院共花了12年时间,夏天立柱搭檩,冬天凿石磨砖。

  从外观上看,门家九连环院落由沿街6个东西并进的院落组成,每进院落都有一座雕梁画柱的门楼,每座门楼上都挂有横匾,横匾内容各异,彰显着这个院落的荣耀。比如,其中一个院落的门楼上挂着两块牌匾,一块上书“武魁”,因门家第十七代后人门兆琦在清光绪年间是武举人且住在这个院落。另一块上书“玉壶冰心”,是因为武举人门兆琦18岁的女儿嫁人不久丈夫就死了,她遗腹生子后苦守44年离世,其贞节远近闻名。此外,有些院落的门楼设计得非常巧妙,按照戏台形式搭建而成,平常是出入宅院的门楼,唱戏时门楼就成了戏楼。逢年过节,这块十来平方米大小的地方就变成了一个小戏台。正屋大门敞开后,主人、贵宾坐在屋内,一边慢慢品茶,一边悠闲看戏。

  在老乡的带领下,我们走进了一座保存较为完好的院落,院内高大的门楼古朴大气,造型精美的木雕、砖雕栩栩如生。院子的主人门清仲今年56岁,是家谱中记载的门氏第24代后人。说起自家院子,门清仲颇显自豪。但他惋惜地告诉记者,上世纪80年代,这一片的房子都很好,但后来,人们陆续搬出古堡建新房去了。房子有人住,就会经常修修补补,虽历经百年也能保存完好。没人住,就容易倒,容易坏。现在村里没人住的房子大部分都已倒塌。

  如今的南留庄村已是蔚县的一个大村,仅本村居民就达4800多人,还有8000多外来人口。南留庄镇政府就设在南留庄村,村里建有小学,不少来自周边村里的学生来此念书。遗憾的是,现在仍在古堡里居住的村民还不足700人,而且大部分都是外租户。

  600年前,门氏家族的繁盛成就了一个村庄的辉煌。保留至今的古建筑还在述说着世事沧桑,供今人追忆回味。翻开这本拥有600年历史的“古书”,在感悟一个家族的兴衰变迁,品味一座村落厚重底蕴的同时,我们也不禁感叹那份渐渐消逝的苍凉。河北日报、河北新闻网刘燕

「张家口传统村落」冀北古堡 别样格局

——蔚县南留庄镇南留庄村(下)

张家口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经过历朝历代保留下来的传统村落,记录着历史变迁,承载着文化积淀,形成了独特的乡土肌理,传承了丰厚的乡村文脉,是张家口人寄托情感的家园,据统计,张家口市境内有800多个古村落,时至今日,很多古村落依然保存着大量原汁原味的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人的生产生活方式。2017年,市政协文史委、张家口晋察冀边区文化研究院组织编写了《张家口传统村落》,遴选出了38个有代表性的传统村落,以期让更多人关注、了解张家口这一珍贵的传统文化遗产,唤起人们更多的家园情思和文化情怀。今天张垣方志为大家推送没有北城门的冀北古堡——蔚县南留庄镇南留庄村。欢迎您在文章后与我们互动留言。

2005年,南留庄村在堡门东新建了圣惠广场,广场内有娘娘庙和戏楼。娘娘庙(又称圣母庙)坐落在广场北的高台之上,为明嘉靖乙未年(1535年)六月建造,占地1112平方米,庙前有广场和一个古戏楼。大殿分前后殿,正殿供奉三圣娘娘(云霞、碧霞、琼霄三位圣人),前殿四大天王门口护卫。庙门前有高达丈余的台阶,拾级而上进入威严的山门。正是先有了这座娘娘庙,就有了对娘娘的祀庆典,每年的农历四月十八日是娘娘庙会日,香火旺盛,也是民间庙会主要参拜的中心。娘娘庙内的泥塑、木雕、彩绘、壁画,以及悬垂布幔上的彩绣等等,就如一个艺术博物馆,充分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广场内还有一棵百年古柏,见证了历史兴衰。

戏楼,又称戏台、乐楼。南留庄村戏楼位于娘娘庙前,坐南朝北,台基高1.3米,面阔三间,进深两间,单檐卷棚六檩布瓦顶,建筑材料以砖木为主,也有部分石质构件,戏楼顶棚及木架之上油饰彩绘,用笔工整,图案精美,绘画艺术,精美绝伦。据考证,现存戏楼原貌应是清代的建筑艺术。清朝年间,是蔚县戏剧发展史上的高峰,也是兴建戏楼的高潮时期。

从2005年至今,南留庄人先后对古村堡部分濒危建筑进行了修缮,并重点对真武庙、娘娘庙、九连环大院等古建筑进行了修缮,再现了昔日风采,使这些古老建筑得到进一步的保护。

民间社火是北方农村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代人们把生养万物的土地尊为“社”,祭祀土地的日子为“社日”。人们在祭祀土地的同时,还要举行“社火”活动酬神祈福。这种起源于对神敬仰、敬畏的祭祀活动,逐步演变为民间自发的娱乐活动。每年的春节、元宵节,南留庄村都举办大型民俗社火活动。其中,有跑旱船、舞狮、斗活龙、扭秧歌、踩高跷等活动,这一活动形式历代相传,延续至今大约已有500多年,是南留庄村民春节期间古老而独特的娱乐项目。众多的古建筑和传统民俗文化丰富了南留庄古村落内涵和文化底蕴,2007年5月27日,南留庄村被评选为河北省省级历史文化名村。2012年12月17日,南留庄村又被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文化部、财政部评选为第一批国家级传统村落。

近年来,这个神奇而又古老的村庄,在党的方针政策指引下,正发生着沧桑巨变。现在的南留庄农、工、商各业齐头并进,通讯、金融、教育、医疗卫生等服务功能齐全。近年来,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该村安装了污水排放管道,自来水入户率达100%,并硬化了村庄的主要街道,一条条水泥路平坦整洁,成立了卫生保洁队伍,垃圾集中堆放、集中转运,并进行了村庄绿化,基本实现了“村庄洁化、民居美化”的目标。

历史的南留庄让人难忘,今日的南留庄令人向往!(完)

(摘选自《张家口传统村落》《蔚州志》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