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的神奇力量
1908 年,一些清代学者从一片古老的动物骨头的商代文字上还原了商代中后期的一场交通事故:
商王与侍卫们驾驶一架马车上狂追一头犀牛,由于速度太快,车子失去了平衡,车翻人仰……
这种商代文字叫“甲骨文”。
因为这些符号,几千年后的人也可以了解这段远古的交通事故及祖先的狩猎文化。也可以了解当年的气候状况。显然,当年的河南河北一带气温比较温热。
甲骨文,是中国的一种古老文字,又称“契文”、“甲骨卜辞”、“殷墟文字”或“龟甲兽骨文”。是中国的最早的成熟汉字,主要指商朝晚期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在龟甲或兽骨上契刻的文字,是东亚已知最早的成体系的商代文字的一种载体。
甲骨文字
光绪25年,晚清的教育部长、金石学家王懿荣治病时,从来自河南的骨头上发现了甲骨文所在地,即安阳小屯村。百余年来,当地通过考古发掘及其他途径出土的甲骨已超过154600块。此外,在河南、陕西其他地区也有甲骨文出现,年代从商晚期延续到春秋。
甲骨文,具有对称、稳定的格局。具备书法的三个要素,即用笔、结字、章法。从字体的数量和结构方式来看,甲骨文已经是发展到了有较严密系统的文字了。但是,原始图画文字的痕迹还是比较明显,象形意义也比较明显。
解读甲骨文
在中国,能解读甲骨文的人才非常少。目前为止,发现了4500个甲骨单字,能解释的2000个。
甲骨文后,汉字主要经历了以下的演化过程:
甲骨文→金文→大篆→六国文字→小篆→隶楷→简化。
一、金文:古代称铜为金,故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叫做金文,又叫钟鼎文、铭文。商代金文多为象形字以及由象形字合成的会意字。这些字像一幅幅图画,生动逼真,浑厚自然,有的呈团块状。
二、大篆:据传为周朝史籀(周宣王的史官)所创,故又称籀文、籀篆、籀书等。大篆散见于《说文解字》和后人所收集的各种钟鼎彝器中,其中以周宣王时所作石鼓文最为著名。大篆是古字向小篆过渡的一种汉字字体。
三,六国文字:秦以外的六国文字。以图画性象形为主,不规范,形状各异,比较混乱。
四、小篆:小篆是由大篆简化而成。小篆是由秦宰相李斯创造。秦统一六国后,必须要统一文字,以资稳定大一统。小篆之特点是,形态优美,字体修长,美感十足。
日字之演变
五、隶楷:在小篆通行不久,民间又创造一种比小篆更为简便、更为定型的新书体。这就是“隶书”。隶书改篆书一味圆转的线条为方折的笔画,顺应了社会对书写方便和规范的需要。
六、简化:目前,简化汉字只在大陆流行。台湾,香港,海外华人多使用繁体字。
常用的汉字约5000个,这个词汇量,相对于英语数万单词,很少。相对于蒙古文与女真文,却是太多了。
汉字,有象形,有意会,有象声,等等。
汉字的量虽不多,但是,却能包罗万象。
意会的汉字,很有意思: 一个字就是一种哲学。
比如,天,意思是,人在天下,人算不如天算也。
比如,社,土地之神也。
还有,武,止戈为武,能制止战争就是最厉害的武功。
等等。
汉字的强大,可见一斑。
别的文字,做不到。
中世纪,蒙古人统治中国之世,统治者们企图在全国推行蒙古文。但是,蒙古文的词汇量不够应付实际的统治、教育生产事务,相对于强大的汉字,处于明显弱势。结果呢,蒙古文被汉字打败。蒙古贵族企图蒙古化汉人计划也付之东流。
清初,女真贵族企图全国推行词汇量更少的女真文,很尴尬,女真文重复了蒙古文的命运。现在的女真文,没有几个人能懂。女真族,基本上被汉化了。
汉字的强大,使汉民族汉文化变得强大。
文字的出现,让人类可以了解并记录更多的自然秘密,让生产力得到了跃升。
文字的出现,使人的力量得到了增强。
世界的文字有无数种类,但是,有力量有影响的,屈指可数。
汉字,是世界上最有生命力的文字符号,也是最有力量的方块字。
以汉民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更是蕴含无穷无尽的力量。
汉字,是有灵魂的。
汉字,是中华民族的灵魂载体。
汉字,是中华民族与中华文化的根。
今天,在安阳市,矗立了一座雄伟的汉字博物馆。
河南,不仅仅是汉字发源地,更是中华文化发源地。
不到河南安阳小屯,不能感受汉字的灵动的个性与奇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