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尔克孜族: 造物主遗落在帕米尔的神话

无限接近天空的村庄

在雪山冰峰簇拥之中,恰克拉克湖(又名白沙湖)更加幽静、深邃,仿佛一块宝玉镶嵌在群山丛中。这个面积为44平方公里的高峡平湖紧紧依偎在昆仑怀抱,湖因冰山而显得更加秀丽澄澈,山因湖而更见其伟岸脱俗,到底是山得益于湖的滋养?还是湖使山更见丰腴?恰克拉克湖边的柯尔克孜族村落,是阿克陶县居住在高原、无限接近天空与云的村庄。世居在这里的柯尔克孜族人,祖祖辈辈生活在湖畔。受高原环境影响,他们大多数人居住在原木屋和草泥屋里。他们的村落一般都在较平坦的山谷中,村庄周围有少量耕地,一般牧民只是在冬春季节居住在村里,夏秋季依然要带着毡房到夏牧场居住。在恰克拉克湖畔的柯尔克孜族村落里,你会感叹那个地方太干净了,干净得已经习惯于喧闹和浮躁的身体无法适应。清晨,阳光静静地照在帕米尔高原大地,羊群在草地上悠闲地走来走去,袅袅的炊烟成了白沙湖舞动的生命。正在烤馕、挤奶的柯尔克孜族妇女也成了恰克拉克一道亮丽的风景。

毡房多大餐布就多大

“柯尔克孜族人的毡房有多大,餐布就有多大!”这句话足以形容其食品之丰盛和待客之热情。柯尔克孜人进食时,面前铺一块餐布,不论多少人皆围在餐布周围,盘腿而坐,共同进餐。柯尔克孜族是热情好客、重礼节的民族。他们有句俗话:“祖先留下的遗产中,一部分便是留给客人的”。所以,他们在任何情况下,都要留最好的食物招待客人。他们只要听到毡房外有客人来的声音,不论相识与否,都要出来迎接,相互握手,鞠躬问安,并且要宰羊煮肉招待客人。没有招待就把客人放走,尤其是太阳落山后没有留客人住宿,在柯尔克孜族的习惯上,是一种失礼行为,要受到邻居的谴责。柯尔克孜族认为“马是诸畜之王,骆驼是诸畜之首”。因此如遇贵客临门,还要杀马驹或驼羔招待。这是对客人最大的礼节。据说,柯尔克孜族用马驹、驼羔招待客人的习俗传自英雄玛纳斯的时代。玛纳斯为了招待远方来客以及战友,曾宰杀最肥壮的马驹和驼羔精心招待。于是,这一习俗便流传了下来。

柯尔克孜族的由来

柯尔克孜,是柯尔克孜语“四十个姑娘”的意思。这是一个非常古老的民族,早在公元前3世纪,他们就生活在叶尼塞流域,是匈奴的属部。到了曹魏时期,史称他们已是一个“胜兵三万”的强大部落,《新唐书.黠戛斯传》中记载初唐时柯尔克孜“胜兵三十万”,如以三人出一兵计算,那么当时他们就已经有近百万人了。唐朝和元朝是我国历史上二个大一统的兴盛时期,当时,中央王朝的版图一直扩大到整个漠北草原和南西伯利亚,柯尔克孜人所居的叶尼塞河上游地区也成为中央王朝的府、州。元灭亡后,明政府的力量达不到西北塞外,柯尔克孜的处境开始恶化,他们被迫离开世居的叶尼塞河流域不断向西迁徙,最终定居在天山和帕米尔高原深处。清代后期,国力衰败,沙俄趁机强占了中亚地区我国大片领土,从此一个完整的柯尔克孜族也遭到分割。境外的吉尔吉斯斯坦原来是我们中国的领地,吉国的300万人与我国境内14万柯尔克孜族同根同源,是一个民族。

拜见当代活着的荷马

“在戴白毡帽的卡拉柯尔克孜中,出生过一个玛纳斯英雄,他是巴依加库甫的儿子。多少世纪已经过去,英雄玛纳斯的名字永不消逝……”年近9旬的居素甫.玛玛依大师胡须雪白,脸膛紫红,双目迥迥。他是一位世界级文化名人,是中国少数民族三大英雄史诗之一《玛纳斯》的传世者、有“活着的荷马”之称。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与蒙古族的《江格尔》、藏族的《格萨尔》并称为我国著名的三大史诗。史诗篇幅浩瀚,规模宏伟,仅居素甫一人演唱的内容就长达23万多行。23万行,相当于古希腊史诗《伊利亚特》的14倍!我国出版的八部、共18册的柯尔克孜文史诗巨著《玛纳斯》就是根据居素甫老人演唱的内容记录整理下来的。象居素甫大师这样能完整演唱的人,全世界绝无第二人!1996年,居素甫应邀到吉尔吉斯斯坦国访问,受到元首般的礼遇,并被授予该国最高骑士勋章。大师惊讶地看到,他传唱的全本《玛纳斯》已经被吉国翻译出版,全国上下对玛纳斯的崇拜已经到了狂热的程度。

捆绑好才能成夫妻

柯尔克孜族的婚礼十分奇特,这里要捆绑才能成夫妻。一般柯尔克孜族的婚礼在女方进行,结婚这天,新郎和亲友骑马来到新娘家,当大家到达新娘家门口时,女家的男人们早准备好捆人的绳索。新郎一到,众人一拥而上,捉住新郎五花大绑,将其拴在帐篷前。新娘也逃脱不了同样的命运,在新郎被绑之后,新娘也会被女方亲友用绳子绑起来,而且要将新娘从帐篷中牵出来,和新郎拴在一起。在众人的笑闹中,一对新人无可奈何,得罪不得。要过上片刻,由新郎的父亲和兄长出面,向女方的亲友求情,并向他们赠送礼物,这时他们才会给新郎新娘松绑。之后,才按照伊斯兰教规,由阿訇为他们举行正式的婚礼。柯尔克孜族的订婚习俗饶有风趣,男方要把礼物驮在马上,在马的两耳之间扎一块小棉花,这表示订亲的意思,人们一看就知道。女方的父母对男方的来客要热情地招待,并商定吉日娶亲。有的地方当男方来订亲时,要向男方的身上撒些面粉,表示同意了这门亲事,并向他祝福。

全羊宴从羊尾开始

等我们全部坐下后,主人把一只大肥羊牵进了屋子。原来家里来了尊贵的客人后,主人都要把准备宰的羊让客人看了后再宰掉。更让人惊叹的时,从杀羊开始,到把羊卸成几大块放进锅里煮,居然只要十几分钟!在这里煮羊肉除了放些盐以外,不再放任何调料,但煮出来的羊肉去那没有一点膻味。看着炉灶里熊熊燃烧的牛粪,闻着锅里羊肉的阵阵香味,真是不敢相信用牛粪煮的羊肉如此香!吃羊是最讲究的。首先是吃羊尾巴。一般由最尊贵或最年长的客人从大盘中拿出羊尾巴,放在小盘里,用刀切下一小块一小块分给每一位客人吃。如果他们不说,我一辈子也不会猜到这会是羊尾巴。在我的想象中,羊尾巴应该是长长的、细细的、全是骨头和皮。但新疆的绵羊尾巴,居然是锥形的,下面最宽处至少有二十多厘米宽啊!几乎看不到骨头,全是肥肉,肥得几乎全是油!一个羊尾巴至少有三、四斤重啊!喝酒前一定要吃二、三片羊尾巴,它能在胃壁上形成一层很好的保护膜,再喝酒就不会伤胃了。

外焦里嫩“牛粪馕”

牛粪馕,应该叫“牛粪烤馕”,它是柯尔克孜人以牛粪作燃料烤制出的馕。柯尔克孜等民族均有以牛粪为燃料做饭菜的习俗。柯尔克孜族自治州宣传部夏明放部长对牛粪馕是这样描述的:柯尔克孜族的奎米西馕是用精白面粉和面,擀成面皮,铺上酥油,卷起放进铁凹子锅里,埋入牛粪火中,连烤带焖60分钟,即可食用,外表焦黄,里白嫩滑,香酥可口。这种馕从文字中看出,它是埋进牛粪中烤的,不是馕坑;它用的是凹子锅,和哈萨克族的塔巴锅不一样。制作牛粪烤馕是一个柯尔克孜族女人的基本技能。她们从不忧虑这项传统的手工技艺有一天会从人们的视线中消失,沉默而从容的做坑、引火、热锅、覆火、烘烤,淡然自若地掌控着凹子锅的温度,考虑着新来的朋友要吃上多少张烤馕。午后的草原上,轻轻飘送的微风中,再次弥漫着夹杂着牛粪烟味和烤馕特有的清香……我们迫不及待地大口大口地吃牛粪烤馕,男女主人见此情状,乐得合不拢嘴,不停地夸奖:“这是几位最知心的客人!”

最后一个游牧之夏

2017年的这个夏季,是41岁的帕米尔牧羊人库瓦提·萨热在“铁日孜窝孜”牧场度过的最后一个夏季。明年,他将告别祖辈延续了上千年的高原游牧生活,在平原定居。像将要发生在库瓦提·萨热身上的变化一样,到2020年,世代游牧于帕米尔高原深山牧场的数万柯尔克孜族贫困牧民,都将通过易地扶贫搬迁,走出深山,定居平原,结束延续了千年的游牧生活。库瓦提·萨热是阿克陶县克孜勒陶乡喀拉塔什其木干村牧民。他夏季放牧的“铁日孜窝孜”牧场,海拔4100米,柯尔克孜语意思是“难觅之境”。上千年来这里的牧羊人却始终没能摆脱贫困。易地扶贫搬迁,成了改变帕米尔高原牧民生活的可行路径。去年,搬迁方案传到“铁日孜窝孜”夏牧场后,得到了全体牧民的支持。村民大会讨论,决定让牛羊少和有老人的家庭先搬迁,年轻力壮的后期再分批搬迁下山。最终只留少数人固边守土,为大伙儿“代牧”。

走遍56个民族之旅

这是一场发现之旅,团结之旅,爱国之旅,美食之旅,圆梦之旅……我们伟大的祖国是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多民族的国家,能走遍56个民族核心聚集地,是众多华夏儿女梦寐以求的终极梦想。我们秉承“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达人所之未达,探人所之未知”、“唯美景与美食不可辜负!”之宗旨,由中国走遍56民族、吃遍56民族、写遍56民族美景与美食第一人独家策划,带您走一次前所未有的新“长征”,深入各民族主要聚居地和原生态地区探寻秘境中的秘境,品尝最地道最正宗最原汁原味的民族美食,亲身感受56个兄弟姐妹绚烂多姿的风情和文化。当您走遍了这些未知的神秘地域后,一定会因为感受到不同的民族大美而改变了自己的价值观,变得更加包容,更加热爱伟大的祖国,更能够伸出双臂来拥抱这个美丽的世界。中国梦,民族梦,我们的梦!心动不如行动!我们一起出发!电话(微信):18612630430

(0)

相关推荐

  • 【研究】柯尔克孜族传统纺织品图案基元解析及应用

    摘要 柯尔克孜族纺织品图案体现出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征,具有传承和保护价值.目前针对柯尔克孜族纺织品图案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技术.文化方面,数字化传承与创新不多.文章通过深入柯尔克孜族自治州进行实地调研 ...

  • 柯尔克孜族的介绍

    柯尔克孜族[kē ěr kè zī],国外同源民族汉译称作吉尔吉斯族,民族语言为柯尔克孜语,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东匈语支克普恰克语组. 族称 "柯尔克孜"是民族的自称,也是其他民族 ...

  • 柯尔克孜族,帕米尔高原上的猎鹰部落,他们有一个4000年的约定

    位于新疆西部天山南脉腹地的阿合奇县地处高寒山区.北部天山南脉,南部喀拉铁克山,中间夹着狭长的托什干河谷.河谷山麓地带,夏秋季节水草丰美,为猎鹰准备了足够的兔子.老鼠甚至狐狸等美食.柯尔克孜族人和他们的 ...

  • 新疆四十七个民族之——柯尔克孜族

    '柯尔克孜'是民族的自称,也是其他民族对该民族的称呼,绝大部分柯尔克孜族使用自己的语言柯尔克孜语.主要分布于新疆西部地区,绝大部分居住在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其余分布在伊犁.塔城.阿克苏和喀什等地及 ...

  • 民族文化·柯尔克孜族|山是父亲 水是母亲——永远的柯尔克孜

    保护·传承·发展--民族元素文创平台 山是父亲 水是母亲 柯尔克孜族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00年前,<史记·匈奴列传>中最早出现了记载,柯尔克孜的先民史称"鬲昆"&quo ...

  • 大男子主义很严重的柯尔克孜族

    柯尔克孜族主要分布在吉尔吉斯斯坦以及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等地,在黑龙江省富裕县五家子屯也有数百人聚居,是18世纪从新疆迁去的. 柯尔克孜族的家庭,一般是由祖孙三代或三代以下直系亲属组成的家长制家庭.家 ...

  • 中国地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篇)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图 中国地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篇)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简称"克州",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语意为"红水"之意) ...

  • 〖柯尔克孜秘方〗老年习惯性便秘圣方决明子汤

    [柯尔克孜秘方] 老年习惯性便秘圣方决明子汤 秘方:决明子500g,蜂蜜100g,冰糖50g.     用法:将决明子用冷水浸没,再加水400毫升,用文火慢煎一小时,滤出头汁800毫升,再加水700毫 ...

  • 卡尔克孜族美人

    卡尔克孜族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