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南宗山水画之祖,开创中国山水画一代画风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河东蒲州人,祖籍山西祁县。
王维参禅悟理,学庄信道,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 “ 王孟 ”,有 “ 诗佛 ” 之称。
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苏轼评价其 “ 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著作有《王右丞集》、《画学秘诀》。
人物生平
王维生于武则天长安元年。才华早显,与其弟王缙幼年均聪明过人。十五岁时去京城应试,由于他能写一手好诗,工于书画,而且还有音乐天赋,所以少年王维一至京城便立即成为王公贵族的宠儿。
唐玄宗开元十九年,王维状元及第。任太乐丞,因伶人舞黄狮子受累,贬为济州司仓参军。开元二十三年,张九龄执政,拔擢王维为右拾遗。开元二十四年,调任监察御史,后奉命出塞,担任凉州河西节度幕判官。
出仕后,王维利用官僚生活的空余时间,在京城的南蓝田山麓修建了一所别墅,以修养身心。该别墅原为初唐诗人宋之问所有,那是一座很宽阔的去处,有山有湖,有树林也有溪谷,其间散布着若干馆舍。王维与他的知心好友度着悠闲自在的生活,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
天宝十四年,安史之乱爆发。至德元载,长安被叛军攻陷,王维被捕后被迫出任伪职。战乱平息后,王维下狱。按理当斩,但因他被俘时曾作《凝碧池》抒发亡国之痛和思念朝廷之情,又因其弟刑部侍郎王缙平反有功请求削籍为兄赎罪,王维才得宽宥,降为太子中允,后兼迁中书舍人,官终尚书右丞。
王维早年有过积极的政治抱负,希望能作出一番大事业,后值政局变化无常而逐渐消沉下来,吃斋念佛。四十多岁的时候,他特地在长安东南的蓝田县辋川营造了别墅,和在终南山上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这首诗是他隐居生活中的一个篇章,主要内容是 “ 言志 ” ,写诗人远离尘俗,继续隐居的愿望。
诗中写景并不刻意铺陈,自然清新,如同信手拈来,而淡远之境自见,大有渊明遗风。王维在诗歌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无论边塞、山水诗、律诗还是绝句等都有流传人口的佳篇。
文学特色
作品风格:绘影绘形,有写意传神、形神兼备之妙。王维以清新淡远,自然脱俗的风格,创造出一种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诗中有禅” 的意境,在诗坛树起了一面不倒的旗帜。
诗如画卷 美不胜收
苏轼曾说,“ 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东坡志林》)。
王维多才多艺,他把绘画的精髓带进诗歌的天地,以灵性的语言,生花的妙笔为我们描绘出一幅幅或浪漫、或空灵、或淡远的传神之作。
他的山水诗关于着色取势,如 “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积雨辋川庄作》)“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燃。”(《辋川别业》)“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 ”(《新晴野望》)
王维的山水诗关于结构画面,使其层次丰富,远近相宣,乃至动静相兼,声色俱佳,更多一层动感和音乐美,如 “ 松含风里声,花对池中影 ” (《林园即事寄舍弟》)“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送梓州李使君》“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汉江临眺) “ 草间蛩响临秋急,山里蝉声落暮悲。(《早秋山中作》)又如《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有远景近景,仰视俯视,冷色暖色,人声水声,把绘画美、音乐美与诗歌美充分地结合起来。
王诗的画境,具有清淡静谧的人性特征。如《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幽静的竹林,皎洁的月光,让诗人不禁豪气大发,仰天长啸,一吐胸中郁闷。而千思万绪,竟只有明月相知。
神韵的淡远,是王维诗中画境的灵魂。《鹿柴》云:“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诗中着意描写了作者独处于空山深林,看到一束夕阳的斜晖,透过密林的空隙,洒在林中的青苔上,在博大纷繁的自然景物中,诗人捕捉到最引人入胜的一瞬间,有简淡的笔墨,细致入微地给出一幅寂静幽清的画卷,意趣悠远,令人神往。
情景交融 浑然天成
王维山水诗写景如画,在写景的同时,不少诗作也饱含浓情。
王维的很多山水诗充满了浓厚的乡土气息和生活情趣,表现自己的闲适生活和恬静心情。
如《田园乐七首》其六曰:“ 桃红复言宿雨,柳绿更带青烟。花落家僮未扫,莺啼山客犹眠。”《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曰:“ 寒山转苍翠, 秋水日潺湲。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在优美的景色和浓厚的田园气氛中抒发自己冲淡闲散的心情。还有如《渭川田家》:“ 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即此羡闲逸, 怅然吟《式微》。” 从细微处入笔,捕捉典型情节,抒发无限深情。
王维写情还多言及相思别离和朋友间的关怀,慰勉之情。在《淇上别赵仙舟》一诗中写道:相逢方一笑,相送还成泣。祖帐已伤离,荒城复愁入。天寒远山净,日暮长河急。解缆君已遥,望君犹伫立。浓郁深情,扦面而至。
王维诗歌中借景寓情,以景衬情的手法,使他写景饶有余味,抒情含蓄不露。如《临高台送黎拾遗》:“ 相送临高台,川原杳何极。日暮飞鸟还,行人去不息。” 写离情却无一语言情而只摹景物。
《送杨长史赴果州》:“ 鸟道一千里,猿啼十二时。” 既是景语,也是情名,将道路的荒凉之景与行者的凄楚之情融为一体,自然、含蓄而又回味深长。
在王维的诗歌中,有不少采用了直抒胸臆的表达方式,而且往往显得自然流畅,蕴藉含蓄。比如《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关怀体贴之情溢于言表。
王维写情之处妙处还在于对现实情景平易通俗的描写中,蕴含深沉婉约的绵绵情思。其《相思》一篇,托小小红豆,咏相思情愫,堪称陶醉千古相思的经典之作。
王维写情,又多隐喻比兴。如《杂诗二首》:家住孟津河,门对孟津口。常有江南船,寄书家中否。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已见寒梅发,复闻啼鸟声。心心视春草,畏向阶前生。全篇不著 “ 相思 ” 二字,看似信手拈来,实则句句意深。藉 “ 寒梅 ”、“ 春草 ” 喻意,相思之情跃然纸上。
诗渗禅意 流动空灵
与上述相反,王维又有很多诗清冷幽邃,远离尘世,无一点人间烟气,充满禅意,山水意境已超出一般平淡自然的美学,含义而进入一种宗教的境界,这正是王维佛学修养的必然体现。
王维生活的时代,佛教繁兴。士大夫学佛之风很盛。政治上的不如意,一生几度隐居,使王维一心学佛,以求看空名利,摆脱烦恼。
有些诗尚有踪迹可求,如《过香积寺》云: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有些诗显得更空灵,不用禅语,时得禅理。
有如羚羊挂角,无迹可求。如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终南别业》)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酬张少府》)充满一派亲近自然,身与物化,随缘任运的禅机。
又如: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鹿柴》)。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辛夷坞》)。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鸟鸣涧》)一切都是寂静无为的,虚幻无常,没有目的,没有意识,没有生的喜悦,没有死的悲哀,但一切又是不朽的,永恒的,还像胡应麟《诗薮》和姚周星《唐诗快》所评:使人 “ 读之身世两忘,万念皆寂,不谓声律之中,有此妙诠 ” 。
绘画
王维不但有卓越的文学才能,而且是出色的画家。他以水渗透墨彩来渲淡(破墨)的新技法,打破了青绿重色和线条勾勒的束缚,更适宜对大自然景物的描绘。
唐人记载其山水面貌有二:其一类似李氏父子(李思训、李昭道),另一类则以破墨法画成,其名作《辋川图》即为后者。可惜已无真迹传世。
王维的山水画历代评价都很高,他的画笔意清润、笔迹劲爽,用水墨作画,不施重彩。他的画很有诗的意境,让人感到画外还有画。传王维的代表作有《辋川图卷》、《雪溪图》、《江山雪霁图》、《江干雪意图》,均能反映出王画的风格特色。
北宋苏轼曾说,“ 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东坡题跋·书摩诘蓝田烟雨图》)同一时期的殷璠在其著作《河岳英灵集》中评价王维之诗,“ 在泉成珠,著壁成绘。” 明代董其昌推崇为 “ 南宗之祖 ”,认为 “ 文人之画,自王右丞始 ”。
《雪溪图》画的是冬天的景象,画中有房舍,有水塘、有船篷,有小桥,有树木,有人物,很像下雪的样子,而且构图严谨,远近分明,设色平淡,充满着文人气息和诗意,已然不同于唐及唐以前装饰味太重的山水画了。所以,明代董其昌说:“ 文人之画,自王右丞始。”
王维的人物画画得也很好,他喜画面目各异的罗汉像,相传《伏生授经图》即为所画。
但王维最大成就是开创了中国山水画的一代画风,其水墨画风几乎影响着中唐以后中国山水画发展的全部历史。可以说,占据中国古代山水画主流的文人画,均受到王维的影响。苏轼的 “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 的赞语,奠定了王维在中国绘画史上的地位。明代董其昌的文人画理论,把文人画的内涵全部具体化于王维,称王维是南宗画之祖。这一画风一直影响至今。
绘画理论著作有《山水论》、《山水诀》。
画论《山水论》
凡画山水,意在笔先。丈山尺树,寸马分人。远人无目,远树无枝。远山无石,隐隐如眉;远水无波,高与云齐。此是诀也。山高云塞,石壁泉塞,道路人塞。石看三面,路看两头,树看顶头,水看风脚。此是法也。
凡画山水,平夷顶尖者巅,峭峻相连者崖,悬石者岩,形圆者峦,路通者川。两山夹道者名为壑也,两山夹水名为涧也,似岭而高者名为陵也,极目而平者名为坂也。依此者粗知之仿佛也。
观者先看气象,后辨清浊。定宾主之朝揖,列群峰之威仪,多则乱,少则慢,不多不少,要分远近。远山不得连近山,远水不得连近水。山腰掩抱,寺舍可安;断岸坂堤,小桥小置。有路处则林木,岸绝处则古渡,水断处则烟树,水阔处则征帆,林密处居舍。临岩古木,根断而缠藤;临流石岸,欹奇而水痕。
凡画林木,远者疏平,近者高密,有叶者枝嫩柔,无叶者枝硬劲。松皮如鳞,柏皮缠身。生土上者根长而茎直,生石上者拳曲而伶仃。古木节多而半死,寒林扶疏而萧森。有雨不分天地,不辨东西。有风无雨,只看树枝。有雨无风,树头低压,行人伞笠,渔父蓑衣。雨霁则云收天碧,薄雾霏微,山添翠润,日近斜晖。
早景则千山欲晓,雾霭微微,朦胧残月,气色昏迷。晚景则山衔红日,帆卷江渚,路行人急,半掩柴扉。
春景则雾锁烟笼,长烟引素,水如蓝染,山色渐清。夏景则古木蔽天,绿水无波,穿云瀑布,近水幽亭。秋景则天如水色,簇簇幽林,雁鸿秋水,芦岛沙汀。冬景则借地为雪,樵者负薪,渔舟倚岸,水浅沙平。
凡画山水,须按四时。或曰烟笼雾锁,或曰楚岫云归,或曰秋天晓霁,或曰古冢断碑,或曰洞庭春色,或曰路荒人迷。如此之类,谓之画题。
山头不得一样,树头不得一般。山籍树而为衣,树籍山而为骨。树不可繁,要见山之秀丽;山不可乱,须显山之精神。能如此者,可谓名手之画山水也。
《山水诀》
夫画道之中,水墨最为上。肇自然之性,成造化之功。或咫尺之图,写千里之景。东西南北,宛尔目前;春夏秋冬,生于笔下。
初铺水际,忌为浮泛之山;次布路歧,莫作连绵之道。主峰最宜高耸,客山须是奔趋。回抱处僧舍可安,水陆边人家可置。村庄著数树以成林枝须抱体;山崖合一水而瀑泻,泉不乱流。渡口只宜寂寂,人行须是疏疏。泛舟楫之桥梁,且宜高耸;著渔人之钓艇,低乃无妨。
悬崖险峻之间,好安怪木;峭壁巉岩之通途。远岫与云容交接,遥天共水色交光。山钩锁处,沿流最出其中;路接危时,栈道可安于此。平地楼台,偏宜高柳人家;名山寺观,雅称奇杉衬楼阁。远景烟笼,深岩云锁。酒旗则当路高悬,客帆宜遇水低挂。远山须要低排,近树惟宜拔迸。手亲笔砚之馀,有时游戏三昧。岁月遥永,颇探幽微。妙悟者不在多言,善学者还从规矩。
塔顶参天,不须见殿,似有似无,或上或下。芳堆土埠,半露檐廒;草舍芦亭,略呈樯柠。山分八面,石有三方。闲云切忌芝草样,人物不过一寸许,松柏上现二尺长。
画作
王维画作有《青枫树图》、《孟浩然马上吟诗图》等,著录于《唐朝名画录》;《太上像》、《山庄图》、《雪山图》等126件,著录于《宣和画谱》。传世作品有《雪溪图》,绢本,墨笔画,坡石有渍染似无勾皴,无款,有宋赵佶标题 “ 王维雪溪图 ” ,图录于《中国名画宝鉴》。《写济南伏生像》卷(一名《伏生授经图》),绢本设色,汉伏生像,形象清癯苍老,笔法清劲,无款,南宋赵构题 “ 王维写济南伏生 ”,现藏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
人物评价
世有 “ 李白是天才,杜甫是地才,王维是人才 ” 之说,后人亦称王维为 “ 诗佛 ” ,此称谓不仅是言王维诗歌中的佛教意味和王维的宗教倾向,更表达了后人对王维在唐朝诗坛崇高地位的肯定。
王维不仅是公认的诗佛,也是文人画的南山之宗,并且精通音律,善书法,篆的一手好刻印,是少有的全才。钱钟书称其为 “ 盛唐画坛第一把交椅 ” 。
王维诗在其生前以及后世,都享有盛名。史称其 “ 名盛于开元、天宝间,豪英贵人虚左以迎,宁、薛诸王待若师友 ”(《新唐书》本传)。
唐代宗曾誉之为 “ 天下文宗 ” (《答王缙进王维集表诏》)。杜甫也称他 “ 最传秀句寰区满 ”(《解闷》十二首之八)。唐末司空图则赞其 “ 趣味澄复,若清沈之贯达 ”(《与王驾评诗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