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看到A的时候,也看到了-A
文丨大胯 · 主播丨萧然
内观己心——追求A,放弃-A?
你应该听过或见到过下面这种现象:
穷不过三代,富不过三代
外向性格的人和内向性格的人搭伙过日子最幸福
伟大的心理学家当中的绝大多数,都曾存在心理方面的疾病或困扰
……
荣格把这种现象深入剖析为:人格与阴影。
意思是说,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外显型的人格,而和这个人格对立的那个人格,就是“阴影”——它藏在潜意识的深处,甚至是怎么努力都难以触达的地方。
用感性的方式来表达就是:世界是相反的,当你看到了A,也就意味着你看到了-A。
在以往的印象中,A如果是“好的”,-A就是“坏的”。我们极力在追求A,想方设法回避-A,到头来往往都是徒劳无功。
外察世界——探寻反面人格的自己
越快乐,越悲伤。
这种现象在很多著名喜剧明星身上都有体现。比如,卓别林、憨豆先生、沈殿霞……他们曾经都得过非常严重的抑郁症。我们很熟悉的崔永元也曾坦言过自己是“微笑型抑郁”,因为他脸上虽然有着招牌式淡淡的微笑,但却也是一名抑郁症患者。
还有另外一种说法叫做:越“好人”,越恐怖。
你可能听过一种说法——中国式好人。也正是在这群人身上,你会发现他们生活中的“诡异”之处。比如:周围朋友对他们很容易给出极高的评价——稳重、厚道、善良,甚至还有不少“知心朋友”。但他们却常常处理不好与父母、伴侣和孩子等亲密关系的问题。
总的来说,他们对外表面上善良、忍让、开放;私下里内心被动、消极、封闭。著名心理学家武志红曾经这样形容这类人:他们的情感表达,只能抵达自己胸口一厘米远。
这类“好人”,在他们三十岁以前,普遍会自我感觉良好,有着很高的道德优越感,甚至活力四射;过了三十岁以后,他们会逐渐开始自我怀疑,认为当“好人”反而会让自己的人际关系疏远,被别人“压迫剥削”等,这个阶段其实是一个关键的改变契机;
如果没有抓住这个契机,等到他们四五十岁的时候,原本内心的抱怨就会开始表现在脸上;等到六七十岁的时候,他们相比同龄人会更容易生病,而且抱怨能够很容易让他人感受到,进而更疏远他们。
这样的“好人”心中都住着一个反面的自己,从理论上讲,这是没有看见反面人格的自己。
正心正举——A与-A的对立统一
一个人如果想成为一棵大树,树冠要伸向天空,而树根要扎根于大地。树冠尽可能地伸展,这是正能量;树根也要尽可能地伸展,这是所谓的负能量,是黑暗,但如果没有它,看起来再茂盛的大树也可以轻易被摧毁。
从这个角度来看,会发现A与-A同时存在一个人身上是可能的,而且很常见。如果你只看到了A,却没有看到-A,只是代表-A总是潜藏于人的潜意识深处。
从更深层次的角度来看,如果一个人完全没有看到自己的-A,那么他很有可能通过找一个明显呈现-A特质的人建立亲密链接,来与-A的品质建立间接联系。
这也是之前提到的为什么很多人越快乐就越悲伤;很多内向的人的与外向的人谈起了恋爱;很多“中国式好人”在家中却是“最冷漠的人”……这种类似现象出现的原因。
一个早已被我们忽略的事实是:人们因为“不同”而走到了一起,然后又因为“不同”而陷入痛苦。解决这个痛苦的方法不是一方消灭另一方,而是两者的融合,这种融合是人性上的圆满,也是双方总体人格趋向完整的必经之路。
启迪多元思维——"-A"的背后是动力
正如,之前提到的,“A与-A”其实更类似于我们平时生活中常说的“好与坏”,而其中的“坏”,对于我们来讲更像是一种“问题行为”。例如,拖延、遗忘、莫名其妙犯错误或是迟到等。面对这种“问题行为”,我们原本的处理方式是“逃避”。
而美国著名心理治疗师米尔顿·艾瑞克森曾一语道破这其中的关键:“问题行为”的背后,都有积极的动力。
深挖一步,这句话可以分为三个面对“问题行为”的行动步骤:
找到自己的一个问题行为;
挖掘这个问题行为背后的动力;
尝试用好的方式将这份动力表达出来。
一旦我们这么做时会发现,我们的问题行为就会有所好转。
道德经中曾有这样一段论述: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其实是要我们从心底里认可这样一个事实:平庸并不比成功差,悲观也不比乐观差,消极也不比积极差……它们都是一枚硬币的两面,我们也不能只要这一面不要那一面。
拨迷见智 开启自在之门——世界观的“开悟之路”
在心理学上,有这样一种说法:当一个人的“意识”和“潜意识”合二为一了,人就开悟了。
换个视角来看,这里的“意识”,就是“我愿意接受的A”;而“潜意识”,就是“我不愿意接受的-A”。这两者在绝大多数人的脑中是对立的。
而这个“合二为一”的过程,就是一个人“发自内心”地想干一件事的过程,也就是真正实现了“意识”和“潜意识”的统一。这是非常不容易的,甚至是每个人一辈子都做不完的修行。
王阳明曾经在农场悟道时彻底明白了:天理即人欲,人欲即天理。
他在临终前指着自己的内心说: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换句话说,王阳明教会我们:要去体验和觉知自己内心的一切;在行为上,选择对别人好,不去伤害别人。
觉知就是“光”,当觉知到自己内心的一切体验时,也就意味着全然照亮了自己的内心。
观完了“世界”,才会有完整的世界观。
祝吉安!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