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青藏之旅(36)----大昭寺
下午是我们此次行程的最后一个景点,参观大昭寺。期间好像又进了一个购物点,大概是天珠什么的,我已经忘了。
大昭寺始建于公元七世纪吐蕃王朝的松赞干布时期。当时由藏地、汉地和尼泊尔的能工巧匠历时一年建成,全名为“惹萨嘎喜熙朗祖拉康”,意为羊和土神变的经堂。历代达赖和班禅的受戒仪式都在大昭寺里举行。寺内主殿供奉的是文成公主从长安带去的释迦牟尼佛12岁等身像,据说这尊佛像由释迦牟尼在世时亲自开光,非常殊胜,在全世界佛教徒心中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见到这尊佛像,就如同见到2500年前的佛祖,所以一年四季来这里绕寺转经顶礼膜拜的信众骆绎不绝。大昭寺在藏民心目中举足轻重,有这么一说:布达拉宫是拉萨的面孔,大昭寺是拉萨的灵魂。
大昭寺在西藏是最著名的寺庙之一,到拉萨来的藏民绝大多数是来朝拜大昭寺的。所以有“先有大昭寺,后有拉萨城”的说法。当年松赞干布扔戒指入湖中选定了位置,用1000只白山羊驼土填湖建成了大昭寺以后,所有到大昭寺朝拜的人往往要在这里呆很久,于是在大昭寺周边开始有人群聚居,同时出现为朝拜者提供供品和各种服务的人,渐渐地形成了八廓街,形成了拉萨城。
在布达拉宫,我看见的是很多围着布达拉宫转经的藏民,大多衣着鲜亮、相对经济条件较好,但在布达拉宫里面却很少看到藏民。而在大昭寺,我看到更多的是衣衫褴褛的藏民。他们大多背着铺盖和包裹,也不知道晚上是在哪里露宿,一脸的憔悴,但在朝拜大昭寺时却是目光虔诚,动作规范,一步一长叩,全然不在乎游客的目光。藏民们对藏传佛教信仰的虔诚令人惊诧,那是一种真正的精神上的皈依。在西藏,经常可以看到去寺庙、神山朝拜的信徒一路用身体丈量而行,至目的地数日至数月不等,还有历经年余方能到达的。他们的手掌上套着护垫,腰间围着护裙,膝前绑着护膝,双手击掌合十,闭着双眼,把手高高地举过头顶,再缓缓地放下来,触及额头,再触及嘴唇,接着是心口,经过三条通往灵魂的通道,慢慢跪下匍匐全身,手臂伸直,额头触地,用尽全身力量让身体去亲吻那片神圣的大地。是该敬佩呢,还是怜悯呢?
从地位、名气来说,布达拉宫都在大昭寺之上,为什么大昭寺有很多朝拜的藏民,而布达拉宫却鲜见藏民呢?感觉中,布达拉宫是一座贵人的寺庙,它高高在上,让藏民们不敢仰视,进入布达拉宫后不敢大声的喘息。是否这种种的压力使藏民们舍弃了布宫而选择了更加平民化的大昭寺?
大昭寺是一座天井式的院落,一楼各殿供奉的是诸佛菩萨,还有一圈回廊,即内转经道。殿堂的墙壁上有很多精细的壁画,颜色至今非常艳丽。其中描绘了文成公主入藏的情形、藏王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扔戒指选址建寺的故事……
大殿的人流很多,信徒们排着队,一个佛像一个佛像的朝拜,口里不停地念念有词,在每个佛像前的酥油灯里添上一点酥油,扔下一两张钱币。看不出他们的喜怒哀乐,在佛的面前他们已经抛弃了一切杂念,无欲无求,一心向佛,对眼前的世界漠不关心,留在他们心里的是后世的希望。佛教不是讲究轮回的吗,虔诚的藏民们又希望来生做什么呢?对此,没有信徒能说得清楚。也许,他们希望的来生还是像现在这样,能到寺庙里来朝拜,能还俗愿。
一楼的大殿是不能拍照的。也许是为了减少每个佛像前逗留的时间,导游急匆匆地向我们介绍各个佛像的名称来历以及所代表的意义。我只看见导游在讲解时那两瓣嘴唇在急速地翻动,却根本没有听清楚她说了些什么。我快速地向前走着:到过了,我安慰着自己;看过了,我为自己感到自豪;忘记了,我这不是已经进入了一种大彻大悟的境界了吗。
二楼和三楼的殿堂是不对游客开放的,不过可以在的回廊里参观大昭寺的金顶。
站在大昭寺的三楼,就可以将寺内富丽堂皇的金顶一览无余,这些金顶穿过岁月的沧桑和时间的历练,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耀眼夺目。
从三楼看大昭寺正门前的广场,有一根高耸的经旗杆。在大昭寺的东南、东北、南和西大门门口各有一根经旗杆,相传这四根经旗杆各有历史,信徒们经过那里都会驻足合掌顶礼,或将前额抵在经旗杆上虔诚地祈祷,也有很多藏民请了五色经旗一层层地绕在旗杆上。
正前方可以清晰的看到布达拉宫的全貌,耸立在半山腰上,红白分明,蔚为壮观。
留给我的还有很多的时间,我又回到二楼的回廊,坐在回廊的栏杆上休息,同时反思着这些天来在青藏高原的所见所闻。
西藏是个全民信佛的地方。在西藏旅游,也就是一个见闻佛教文化的旅游。然而,我在见证西藏那些金碧辉煌的寺庙的同时,也看到了当地藏民维持着一种很低的生活水准,把收入的相当大的部分用于对寺庙的奉献和宗教用品的购置,为的是求得来世的幸福。一方面是寺庙建设的极尽奢华,另一方面是大量藏民自身生活的极度简陋艰辛,而在这极度简陋艰辛的背后,藏民们还尽量将家里能挤出来的钱和物品奉献给寺庙。看着路上那些数月甚至经年以身丈量一路磕长头前往寺庙朝拜的信徒,我只有感到辛酸。
我不想对此过多的评判,这只是一种信仰。在这种信仰的支撑下,才会使他们有这种精神和勇气去做我们常人无法想像的事情。也只有这样做了,他们才会感到平安和幸福。他们认为自己从阿妈肚子里一出世就是佛的人,佛国无边,他们把金银珠宝献给寺庙,把最聪明最有出息的孩子送去侍奉佛。一路磕长头朝圣,心里一直唱着歌,这是高兴的。头磕破了会长疤,血也没流完的时候,至于饿了渴了病了都会过去的,因为神佛会保佑的。在日常生活中有悖于常识,但藏民们把自己看成是佛的人,他们敬佛,侍奉佛,只是作为一种快乐,从来没有想过要索取什么。我有什么理由为他们打抱不平呢。
从藏传佛教又联想到内陆的佛教。两者有很大的不同,哪个更先进呢?我只能苦笑着选择了内陆。你看,为了自己的升官、发财、健康、儿女……反正世间所有的俗事,都要求佛,都要烧香许愿。年三十烧头香的更是成了不少人的追捧,不惜扔出几百几千的。内陆的佛虽然能量大,但也有顾不过来的时候,于是他们在拜过去佛的同时,又开始拜现在“佛”。慈禧“老佛爷”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在“老佛爷”后面还有“中佛爷”、“小佛爷”呀,于是,“烧香拜佛”演变成了“拜佛就得烧香”,形成了中国当代社会的特有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