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不要问自己这些问题

文/周美好  主播/小贤
来源/十点读书(duhaoshu)
前些天,一个朋友病倒了。
看望她的时候得知,她不是身体上的病,而是想得太多了。
她凡事总喜欢多问问题,抱怨命运不公,感叹世事难料。
结果到头来,事情没做好不说,人也被折磨得疲惫不堪。
人生有时就是这样,想得太多,算计太多,反倒会为生活所累。
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这几个问题,最好不要问自己。
第一个问题,凭什么?
曾经看过一部电影:《我不是潘金莲》。
影片中的李雪莲和丈夫商量好了要生二胎,为了避免交罚款,俩人决定办个假离婚。
没想到丈夫假戏真做,离婚证一到手,就迅速和别的女人结了婚。
李雪莲没法接受这个现实,她不断问自己:为什么是我?凭什么要我承担这样的结局?
她一纸诉状将前夫告上了法庭,要求前夫和自己复婚,之后再由自己提出离婚。
她要出了这口恶气。
就这样,她费心费力了十几年,人生就像被困住一般,她不断地回想过往,一遍遍伤害自己。
结果呢,不光耗尽了自己的大好青春,更是求不来一个完美结果。
其实我理解她,无论是哪个女人遭遇这样的背叛,心中都难以咽下这口气。
可不断追问凭什么,凭什么是我?就真的能改变现状,能让自己过得更好,又或是说,能求来内心的片刻平静吗?
我想,未必如此。
我见过很多人,会为一点小事崩溃,会因一点改变颓废。
每当遭遇不公时,他们总喜欢将“凭什么是我”挂在嘴边。
结果,日子在一句句“凭什么”中耗费下去,整个人的状态也在一句句追问中越来越差。
其实,当结局已无法改变时,我们唯一能做的,不是去钻牛角尖,去抱怨命运不公,而是收拾好心情,用更好的状态迎接下一个天明。
压垮一个人的从来就不是什么大事,而是一件又一件想不开的小事。
遇事少问“凭什么”,才能让生活回归平静,才能让心态越来越好。
第二个问题,值得吗?
你一定问过自己这样的问题:
掏心掏肺对他好,值得吗?
起早贪黑卖命工作,值得吗?
我身边就有个这样的同事。
朋友办喜事送来请帖,他计算着份子钱,打听着一起吃饭的人都有谁,算计着这顿饭钱花得值不值。
遇到喜欢的人想表白,打听着对方的家境和工资,盘算着花在对方身上的时间和金钱到底值不值。
他曾经也有梦想,他一直都想考某校的研究生,说这是家里人对自己的期待,也是自己毕业后最想做的事。
可买好了参考资料,认真准备了不到两个月就打了退堂鼓。
他说自己计算了考录比,又查了该学校往届的就业率,觉得用一年去备考实在是太不值了。
就这样,每做一件事,他都一遍遍计算着投入产出比,盘算着这么做会不会带来更大的收益,对比着到底值不值得。
按理说,搞投资,这样做本没有错。
可生活不是投资,不是每笔投入都一定能收获回报。
过于精明的计算,不仅会错失机会,更会让整个人都疲惫不堪。
就这样,工作三年,他一事无成,不仅没能争取到想要的岗位,就连喜欢的女孩也离他而去。
算计来算计去,对比来对比去,到头来损失最大的还是自己。
我很喜欢一句话:如果决定去做一件事,就不要再问值不值得。心甘情愿才能理所当然,理所当然才会义无反顾。
有一句话曾说:一切都是你想出来的。你想好,就好,想坏,就坏。
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但行好路,莫问前程。
人生的好坏,从不该用得失衡量。
值不值得,更不是问出来的,而是走出来的。
第三个问题,我配吗?
前些天看到贾玲的一段采访。
视频中,她说起自己刚开始说相声时的经历。
那时候,她要去录播一个相声,已经准备了小半年。
可不知怎么回事,一到镜头前却怎么也想不起早就背得滚瓜脸熟的台词。
一直到第四次,她才终于想起了词,顺利完成了录播。
闭幕鞠躬时,贾玲说自己的眼泪刷地就掉了下来。
她心里想的是:我这样的人,哪配做一个演员?
下了舞台后,贾玲放声痛哭,自责与悔恨在那一瞬间全部袭来,她觉得自己不是个好演员,觉得自己吃不了这碗饭。
可要是一直这么自卑下去,如今的我们,哪能看到这么一个开朗乐观的贾玲。
舞台上的锤打让贾玲失望过,却也让她更清楚,凡事只问“配不配”,只能让自己消极沉闷下去,只有铆足劲往前冲,才有可能真正实现自己做演员的梦想。
可惜,生活中不是每个人都能想明白这个道理。
我知道很多人,他们习惯在遇到一点小事就自责不已,怀疑自己能力不行,责怪自己做不到更好。
他们很容易陷入自责和自我否定中,好像不管去做什么,内心总有一个声音萦绕着:你不行,你不配。
遇见喜欢的人,他们用“我不配”来逃避。
想应聘更好的工作,他们用“我不行”当挡箭牌。
甚至有些人,分明过上了不错的生活,还是会忍不住怀疑自己,觉得自己配不上如今的好生活。
就这样,内心急需肯定的他们,用一句句“我不配”阻挡了自己的向上之路,也让自己的人生价值不断变低。
其实深究内因,从来都不是“你不配”。
因为害怕,你不断自我贬低自己。
因为焦虑,你杜绝了成为更好自己的可能。
所以我劝你,遇事别再问“我配吗”,自责解决不了问题,自卑只会让自己更加懦弱。
自信点,向前看,朝上走,更好的人生还在等你经历。
第四个问题,有什么意义?
周国平说:人是这世上唯一能够追问自身存在意义的动物。这既是人的伟大之处,也是人的悲壮之处。
伟大之处在于,人会随着外界的不断改变,去调整自己的状态。
可悲之处在于,过于在乎意义本身,往往会忽略掉生活中的诸多趣味。
我听过很多人问过同一个问题:这样活着,到底有什么意义?
我们按部就班地读书、工作、结婚、生子,日复一日被困于琐碎的事务之中。
我们希望跳脱出生活的桎梏,去过更有意义的生活。
于是,我们凡事都问意义。
去国博看展,会问:看这些有什么意义?
去酒店吃饭,要问:来这里有什么意义?
就连看本书、见个人,都要意义至上,一定要找到说服自己的理由,一定要看到它有结果,有意义,才肯多付出。
有句话是这样说的:
我慢慢明白了我为什么不快乐,因为我总是期待一个结果。
看一本书期待它让我变深刻,
发一条短信期待它被回复,
对人好期待它回应也好,
写一个故事说一个心情期待它被关注被安慰,
参加一个活动期待换来充实丰富的经历。
这些预设的期待如果实现了,长舒一口气。
如果没实现昵?自怨自艾。
因为总是抱有过好的期待,所以我们不开心。
因为不想接受有落差的结果,所以我们越来越焦虑。
我们总想追寻一个意义,却又在追寻中迷失自己。
你要真的问我,人生的意义是什么?
我想说,人活着最大的意义,不是追问结果,而是体验过程。
是体验成功的欣喜,是感受挫败的难过。
是品尝丰富的美食,是遍历山河的美景。
是闻花香、听鸟语。
是不负此行地过这一生。
凡事少问“意义”,脚踏实地做事,踏踏实实做人。
人生的意义,就藏在你走的每一步中。
一直以来,我都很喜欢那种无论做什么,都很坚定、少犹豫的人。
他们没有那么多问题,他们只知道做人要兢兢业业,做事要全力以赴。
因此,他们走得快,也走得远。
其实人生就是如此,与其思前想后将自己困在其中,倒不如专注于生活本身。
看淡得失、放下执念、相信自己,向往未来。
作者:周美好,来源:十点读书(ID:duhaoshu),超3000万人订阅的国民读书大号。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