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丝路
西南丝路又称“蜀身毒道”(“蜀”是四川,“身毒”读作因独,后又译称“天竺”,是印度的古称),即指从四川出发,经云南到达缅甸,直至印度的商路。它是我国历史最为悠久的一条“国际通道”,是中国向世界最早打开的窗口,同西北丝绸之路一样,曾在世界文明的交流与融合中作出过重大贡献。德宏作为该通道的必经之路,也在历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西汉时期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开通了西北丝路。而张骞在经过大夏(今阿富汗)时发现这里的“蜀身毒道”早已开通。《史记·西南夷列传》载:公元前122年,张骞出使西域,到阿富汗时见到蜀郡出产的布帛、邛都的竹杖等物,当地人说这些东西是从东南边数千里之外的“身毒国”弄来的,那里可以和蜀地的商人做买卖。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1986年,四川省考古队在成都以北的广汉三星堆又发现了公元前十一二世纪的古蜀国祀坑中有成堆来自印度和缅甸的齿贝。由此可见,西南丝路的开拓已经相当久远了,比位于中国西北那条著名的“丝绸之路”要早若干个世纪。西南丝路以四川成都一带为起点,经灵关道、五尺道东西两线南下入滇黔。东线“五尺道”,是秦朝开辟的官方驿道,因路宽五尺(约为今天三尺)而得名。从成都出发,顺岷江水路经眉山、乐山等沿江集镇至宜宾,再从陆路五尺道经盐津、昭通、毕节、曲靖、昆明、楚雄至大理。西线灵关道,也叫临邛道,它是在远古羌族通道的基础上,经汉代司马相如指挥修筑的西夷道,经邛崃、灵关、西昌、会理、大姚、姚安至大理。东西两条干线在大理交会后合路西行,至此正式进入“蜀身毒道”。因途中翻越博南山(永平县境内),史称“博南道”;又因汉初置永昌郡于今保山,又曾得名“永昌道”。之后越过怒江,进入腾冲和德宏地区,再直接进入缅甸和印度等国。西南丝路沟通了中原大陆与南亚、西亚乃至欧洲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往来,促进了华夏文明的传播,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唐宋时期,云南南诏、大理地方政权强大,西南丝路更加辉煌。19世纪后,西南丝路成了我国西南地区对外的重要通商口岸。进入20世纪的抗日战争时期,在原西南丝路走向的基础上,经过改造扩建的滇缅公路和中印公路更一度成为支撑中国军民抗击外敌的生命线,为中国的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昔日马帮络绎的古道,如今被改造成了320国道西段,从杭州到昆明并直达祖国的西大门——姐告。
由西南丝路传播到边陲的古布币、刀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