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诗歌赏析/《咏叹调》[巴西]梅雷莱斯
梅雷莱斯,C.,巴西女诗人。
生于里约热内卢,卒于里约热内卢。1917年于师范学校毕业,当过教师和新闻记者。1919年出版诗集《幽灵》,收入十四行诗17首,具有帕尔纳斯派诗歌的特点。1922年以后创作的诗歌吸收了现代主义和象征主义诗歌的某些特色。1935年在巴西联邦大学任教,讲授葡萄牙和巴西文学。1946年去美国得克萨斯大学讲授巴西文化和巴西文学。以后还在墨西哥、乌拉圭、阿根廷、印度、波多黎各、以色列和欧洲等地讲授巴西文学。1938年获巴西文学院诗歌奖。梅雷莱斯是迄今为止巴西最杰出的女诗人。她不追随任何一种流派,独树一帜地形成了自己的风格。重要诗集有《再也不……诗中之诗》(1923)、《纪游》(1939)、《无边的海洋》(1945)、《自然的写照》(1949)、《莱昂诺莱塔的爱情》(1951)、《荷兰夜曲十二首》(1952)、《歌集》(1956)、《写于印度的诗篇》(1961)、《索隆布拉》(1964)等。
《诗歌原文》
在深沉的夜
让我生存
仿佛疯子于云端
仿佛盲人于花丛。
在深沉的夜
让我哭泣
于盘绕的河上。
在深沉的夜
让我落进
无能为力的空虚。
在深沉的夜
让我死去
仿佛一只没有生气的鸟。
在深沉的夜。
谁会想得起我
在深沉的夜?
如此贫乏的思想,
没有奇迹的爱情,
在深沉的夜。
友谊都已寂灭。
让我受苦
在深沉的夜。
分离的手
没有人相认
在深沉的夜。
在深沉的夜
让我永远
让我孤独的脸
永远痛苦
在深沉的夜,
在带走记忆的
深沉的夜。
(王央乐 译)
【赏析】
咏叹调即抒情调,是一种配有伴奏的一个声部或几个声部以优美的旋律表现演唱者感情的独唱曲,它可以是歌剧、轻歌剧、神剧、受难曲或清唱剧的一部分,也可以是独立的音乐会咏叹调。咏叹调有许多通用的类型,是为发挥歌唱者的才能并使作品具有对比而设计的。在17世纪末,随着歌剧的迅速发展,人们不再满足于宣叙调的平淡,希望更富于感情色彩的表现形式,“咏叹调”应运而生。因此从诞生之初,它就在各方面与宣叙调形成对比,其特征是富于歌唱性(脱离了语言音调)、长于抒发感情(而不是叙述情节)、有讲究的伴奏(宣叙调有时则几乎没有伴奏或只有简单的陪衬和弦)和特定的曲式(多为三段式;宣叙调的结构则十分松散)。到18世纪,咏叹调完全统治了歌剧。到了现代,情况有了很大的变化。如在瓦格纳的后期歌剧中,不论宣叙调还是咏叹调,都不像前人的歌剧那样拘泥形式、严格区分;他将两者融会贯通,成为声乐线条,按戏剧情景的需要自由运用。而梅雷莱斯的这首诗就借用现代咏叹调不拘的形式和暗含的寓意来构局谋篇。
这首《咏叹调》体现了咏叹调富于歌唱性、长于抒情性的特点。诗人在全诗的四个节中反复吟唱“在深沉的夜”,一共出现十二次,这在使诗歌具有丰富的音乐性的同时,也使诗歌具有丰富的自我象征的含义。诗人在探索这个破碎的世界,关注并深刻地表现生命、死亡、命运这些形而上的问题,人们细细品味、琢磨,不难悟出其中的哲理。
在《咏叹调》中,诗人没有描写具体的事物,而是追求诗歌的绝对性和纯粹性。诗人把时间的流逝、一切生物的不稳定性以及人生如梦、缺乏生存意义和人生中无法摆脱的孤寂都表现出来。诗人以“在深沉的夜”起头,那黑色的夜是深沉与神秘的代表,在这样的夜里,诗人有敏锐的感觉,就“仿佛疯子于云端/仿佛盲人于花丛”。而且在深沉的夜里,人们最真实的自我得到显现,于是诗人写道:“在深沉的夜/让我哭泣/于盘绕的河上。/在深沉的夜/让我落进/无能为力的空虚。/在深沉的夜/让我死去/仿佛一只没有生气的鸟。/在深沉的夜。”似乎“我”在夜里感到了另一个自己,是夜色让诗人的思绪飞扬。
然而,黑色的夜让人变得忧伤,第二节接着写道:“谁会想得起我/在深沉的夜?/如此贫乏的思想,/没有奇迹的爱情,/在深沉的夜。/友谊都已寂灭。”“我”在深沉的夜里是孤单的,似乎世界把“我”给抛弃,没有谁会想起“我”,爱情都已经死寂,甚至连“友谊都已寂灭”。“我”感到了生活的痛苦与煎熬。
第三节和第四节中,诗人似乎沉浸在感伤当中无法自拔,“在深沉的夜”似乎有无限多的不快与伤悲来“让我受苦”,甚至连“分离的手”都“没有人相认”。诗人越说越伤心,真正的伤悲是无法用言语表达的,诗人所用的字数越来越少,在最后一节,诗人的感情达到高潮:“在深沉的夜/让我永远/让我孤独的脸/永远痛苦/在深沉的夜,/在带走记忆的/深沉的夜。”诗人希望这永远的痛苦不要再出现,那长久折磨“我”的孤独不要再与“我”相伴,希望“深沉的夜”可以用它的“深沉”的黑色“带走记忆”,让“我”解脱。整首诗带有一定的宗教神秘色彩,悲观、忧愁、痛苦但又并不绝望,表现出一种坚韧的耐性。
诗人反复吟咏“在深沉的夜”,几乎每隔两句就出现一次,这样不仅让我们体会到音乐美,而且还突出了主题,营造了“深沉的夜”的氛围,从中可以看到象征主义诗歌的痕迹。整首诗技巧精湛,带有帕尔纳斯派诗歌的风格,耐人寻味。
(党啸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