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潮祖教授中药遗篇:薄荷
薄荷(《新修本草》)
【药品来源】 为唇形科植物薄荷的地上部分。以叶多,色深绿,味清凉,香气浓者为佳。切段,生用。
【所治病位】 辛、凉。归肺、肝、少阳三焦经。
【所治病性】 辛、凉。宜于热证、实证。
【所治证侯】 1、风热表证,温病初起。2、风热头痛,咽喉肿痛。3、风疹瘙痒。4、肝郁气滞,胸闷胁痛。5、眼病外障。
【所具功效】 行散三焦津气,舒缓膜络挛急。
【药理分析】 本品性味辛凉,气味清香,能散能行,升多于降,乃入肺经表卫,肝系少阳三焦气分,疏散风热,缓解膜络挛急药也。
全身筋膜是由手厥阴脑外筋膜延展而来,与其手少阳三焦筋膜为表里。少阳三焦筋膜遍布全身上下内外,手足三阴三阳,十二经脉均由筋膜构成,六脏六府均由筋膜连成一体,而由脑外筋膜主持十二经脉弛张运动,是其发号施令中枢。
《素问·灵兰秘典论》谓有“十二脏”,除心、肝、脾、肺、肾外,颅内之脑,也是一脏。《脉要精微论》谓:“头者,精明之府,头倾视深,精神将夺矣。”指出颅内之脑,是主持神明之器。
直到《黄帝内经》以心、肝、脾、肺、肾五脏为其主体,通过脏府相合,五体所主,七窍所系进行分类,成为五系,才将脑外膜络归属心系;脑外之筋与三焦筋膜归属肝系;脑中之髓归属肾系,成为五脏六府。脑外膜络改称心包,才称心为君主之官,仍称心包为心主,仍为发号施令中枢。
因其心主之筋已归肝系,所以心主主持十二经脉弛张运动功能也就归属肝系,凡属筋脉挛急,均从肝治。少阳三焦膜外间隙,古人称其为腠,膜之所至,即有腠理随之,是其津气流通之所,血络内外津气出入之枢。
心系血络遍布全身,无处不有,血络夹层即是腠理,更是无所不包,小至细胞膜外间隙也是膜的组成部分。《灵枢·卫气》篇谓:“其浮气之不循经者,为卫气;其精气之行于经者,为营气。阴阳相随,外内相贯,如环之无端”,即是言其营卫运行全身,只有两条道路。
少阳三焦是津气升降出入之所。何处经脉紧张,影响气血津液环流,何处即成病态,即有证象表现于外。前言本品辛凉,气味清香,能散能行,升多于降者,因其所治病证,惟有风丹隐疹涉及全身,其余病位均在中上两焦故耳。
本品除能辛散少阳三焦津气以外,尚有舒缓经脉、筋膜作用。《和剂局方》川芎茶调散所治偏正头痛;消风散所治风疹瘙痒;逍遥散所治肝郁气滞,胸胁胀痛,月经失常。《审视瑶函》驱风散热饮之治风热外障翳膜骤生;散热消毒饮之治风热火毒,眼胞肿胀如环,目赤肿痛;凉肝清脾饮之治脾胃蕴热,胞睑红肿,睑肉生如鸡冠之物;《眼科集成》消风除热汤之治三焦风热,目赤肿痛;《银海精微》泻心汤之治心经火炽,血翳包睛,……等等,均配薄荷,究其药理,因为本品兼具疏风散热,解痉退翳两种功用,对于组织变态与气血津液阻滞,可以一箭双雕。本品常与疏散风寒之羌活、防风、细辛、荆芥;疏散风热之蝉蜕、桑叶、菊花同用者,盖病性寒热虽异,而其祛风解痉功用相同故尔。
【临证应用】
1、外感风热:本品常与银花、连翘、荆芥、豆豉、桔梗、牛蒡子、竹叶、甘草、芦根同用,是以银、翘清热解毒,消除病因;荆芥、薄荷、豆豉疏散风热,牛蒡子、桔梗泄肺利咽,《温病条辨》银翘散之治温病初起,但热不寒,头痛、咽痛,即为外感风热设也。
2、偏正头痛:《和剂局方》川芎茶调散之与羌活、防风、细辛、白芷同用,祛风散寒,解痉止痛,是以本品协助诸药疏散郁热。配伍川芎行气活血,茶清利水,示人解痉勿忘通调气血津液。
3、风丹隐疹:《和剂局方》消风散,治风丹隐疹,以本品与羌活、防风、荆芥、僵蚕、蝉蜕同用,祛其三焦膜腠风邪,解其膜络挛急,而以川芎活血通络,厚朴、陈皮、茯苓调气行津,复用茶清冲服,增强茯苓利水行津作用。配伍人参益气,乃扶正祛邪也。此方也是解痉不忘通其气血津液,学者留意。
4、眼窍病变:眼为视觉器官,属于五官之一。是由肝系之膜构成外膜、中膜、内膜层层包裹而成。《灵枢·大惑论》说:“五脏六府之精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精之窠为眼。骨之精,为瞳子;筋之精,为黑眼;血之精,为络;其窠气之精,为白眼;肌肉之精,为约束(胞睑);裹撷筋骨血气之精而与脉为系,上属于脑,后出于项中”。阐明了眼是五脏精华汇集之所,眼窍各部组织与其相应各脏紧密相关。如果发生病变,就可根据发病部位确定属于某脏,这一辩证模式,开创五轮八廓辨证定位先河。眼窍发生病变,无论内因、外因、不内外因,都可引起膜络紧张、松弛、增生、破损;都可引起气血水津升降出入异常,盈虚失度,成为不通、外泄、虚损。其中组织病变责之于肝,肝主筋膜,眼是肝系筋膜构成故也。
薄荷所治眼病,涉及心肝脾肺四经。《审视瑶函》驱风散热饮之治翳膜骤生,肝也;散热消毒饮之治风热外障,眼胞肿胀如环,目赤肿痛;凉肝清脾饮之治脾胃蕴热,胞睑红肿,睑肉形如鸡冠红赤,乃肝心脾两经之综合反应。《眼科集成》消风除热汤之治三焦风热,目赤肿痛;《银海精微》泻心汤之治血翳包睛;凉膈连翘散之治黑睛破溃,目赤红肿,肿痛难忍,眵多如脓,则由肺脾心肝气血两燔之象,见于目窍。本品辛凉,与其气郁化热病理相符,能使热邪外散,能使膜络舒缓,与其祛风解痉,清热解毒,通调气血之品配伍,可收散翳明目,消肿定痛效果。
【用量用法】 3~10克,水煎服,宜后下。以免芳香成分挥发,影响疗效。
【使用注意】 本品芳香辛散,体虚多汗者不宜使用。
【参考资料】
1、《滇南本草》:“上清头目诸风,止头痛、眩晕、发热。去风痰,治伤风咳嗽,脑漏,鼻流臭涕。退男女虚劳发热。”
2、《本草纲目》:“利咽喉,口齿诸病。治瘰疬,疥疮,风骚隐疹。”
3、临床中药学药理作用:薄荷油内服通过兴奋中枢神经系统,使皮肤毛细血管扩张,促进汗腺分泌、增加散热,而起到发汗解热作用。薄荷油能抑制胃肠平滑肌收缩,能对控乙酰胆碱而呈现解痉作用,薄荷醇等多种成分有明显的利胆作用。薄荷脑有抗刺激作用,可使气管产生新的分泌物,而使稠厚的粘液易于排出,故有祛痰作用,并有良好的止咳作用。
编辑|李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