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50个绝美小众古村落
古村,细雨。
细雨绵绵,雨随风落,润物无声。
那些被时光遗忘的绝美古村落,在烟雨斑驳淋漓的水汽弥漫中,若明若暗,色彩愈发微妙而意境丰富,宛若一幅幅古朴的江南水墨画卷。
▲蒼坡村
始建于公元955年,现存的苍坡村是南宋淳熙五年,国师李时日设计的,有八百多年历史。近千年的沧桑风雨,却旧颜未改,笔架山、墨池、砚台、笔街、纸村,整个典雅村落就如同文房四宝,静居山水。
▲車前村
深藏海拔900米的群山之中,常年矗立云雾之中,层层叠叠梯田加黄墙黛瓦的古村。有些遂昌本地人都不知道这里,自“2013车前国际摄影大赛”后,这个隐匿于山中的村落,才渐渐为人所知。如今随意每幢房子前,都有拿着单反创作的摄影师们。
▲車盤坑
一个已有480多年历史的古村落,因全村村舍沿溪而建,环绕两山之间,形如车盘而名。传统的坚守留下醉人风景,车盘坑人不但保留下满村的梨树,还完好保留着村后100多亩古树林,宛若深山佳人,天生丽质、风华绝代。
▲茶園坑古村
建村已有600多年,村庄建筑古色古香,至今仍保存着较为完整的明清时期古建筑。依山而建,呈梯级上升,再加上村庄两边是隆起的小山岗,所以从溪对面向村庄望去,仿如一把古代皇帝坐的“金交椅”。
▲大柯村
这里空气清新,生态完好,黄墙黛瓦的民居错落有致地镶嵌于山坡梯田间,形成独特的明清浙南山区古村风貌。因为是有名的摄影创作基地,走在村里的路上,偶然遇见老人家,见我们这样带着相机前来的,会熟门熟路地告诉我们最佳拍摄点在哪。
▲埭頭古村
始建于明朝宪宗成化年间。古村依山而建,错落有致,层次分明。古村以陈氏大宗到卧龙岗为中心区,分布着陈氏宗祠、积翠祠、墨沼池、墨沼生香、裕后祠、屈庐等古建筑。山环水绕,田地肥美,环境清幽,风光旖旎。
▲東屏村
村东有山,形似帷屏,故名东屏,为三门县陈氏聚居第一大村。元朝,陈氏先祖游山玩水至此,见此地风景秀丽,舟船通便,遂迁居于此,至今已传三十二代。村保存有300多间较为完整的古建筑,古街沿溪而建,民宅随地势而筑,错落有致。
▲獨山村
乌溪江畔古村落,以天马山独立于东岸而得名。明代,该村文风卓盛,名士辈出,胜迹日辟,村容大壮。遗存的明代建筑群,闻名遐迩,昔日的古街、石碑坊及塞门、塞墙,延续并保存着历史文化脉络,素有“明代一条街”之称。
▲大濟村
大济有一个更亮堂的名字,进士村!这个历史上不足300人的小村,却先后涌现出26名进士!徜徉于村中,走近双门桥、进士府第、迎旨门街、接官亭、扁鹊庙……仿佛连空气中都散发着诗书文礼的气息。
▲大窯村
明代前称琉田,龙泉青瓷的起源地和中心产区。
村落在群山环抱之中,溪水穿村而过,水声轰鸣,村中的房屋用土坯夯筑,土坯墙上混杂了大量古瓷片、窑具,指尖划过土坯粗犷原始的纹理,岁月仿佛也成了触得着的东西。
▲芙蓉村
始于唐代末年,是楠溪江古村落中年代最久、最负盛名的。村庄四周用卵石砌成的寨墙,长2000余米,高2米,整个村庄犹如一座小城堡。走在小路上环顾四周,仿佛一个古老未醒的梦缠绕在房前屋后。
▲福德灣
村落因采矾、炼矾而生、而盛。
早在宋末,发现明矾矿,开始成村。村中有不少炼矾遗址,现存清末民初民居60座,均砖木石构造,建筑活泼、朴素自然,与地形结合紧密,村落格局保存完整。
▲公盂村
公盂村旧名贡盂,最早有记载是在明代。
四面奇峰环绕,梯田层层叠叠,老村散落其中。这现只有15户人家居住,徒步2小时才能到。这里不通公路,部分路段没有手机信号。原始的泥路和石阶,是上山唯一的一条路。正因如此,这里保存着最原始的风貌,以及最为可贵的宁静。
▲高遷村
高迁建于元代,古色古香的建筑风格,四合院式的建筑一个连着一个,白墙黛瓦,窄窄的弄堂宅院、门堂,巷道深深,很有江南的韵致。在门堂里、窗棂上随处可见的雕刻,做工十分精细,或古拙、或飘逸、或简、或繁复,无一不恰到好处。
▲根坑石寨
距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在云和建县之前就有人居住。走进石寨的小巷,一堵堵石墙扑面而来,让人猝不及防。卵石砌成的村道,弯弯曲曲消失在小巷深处。石寨有一条地下暗河,并在地表上形成了两口泉井,泉水清澈,常年不竭,掬水而饮,如嚼冰雪。
▲管山村
隋朝时,天台宗五祖灌顶大师来此传经,后人为纪念而将此地命名为“灌山”,俗称“管山”。1000多年历史的古村落,历史文化遗迹到处可见,颇具规模的“井”字形古民居保存完整。单体四合院古民居零星地点缀于幢幢新楼之间,古祠堂虽稍有破损,但格局、风貌基本保存完整。
▲黃檀硐村
村子800年历史,四面环山,除东南西北四处寨门外,别无路径出入。一旦发生战乱,这里易守难攻,也因此大量的明清建筑得以保存。村口的古关隘,古石刻,古山道,山石墙、驳岸、房屋及跨溪小桥等就地取材,极少修饰,无程式化和脂粉气,淳厚自然。
▲河陽古民居
至今留存着1500余间明清古屋、15座古祠堂、6座古庙宇、一座清代大桥……虽无徽州明清建筑气派,但胜在原汁原味:马头墙巍峨高耸,诗词壁画比比皆是,青砖黑瓦的明清小院屋墙斑驳。
▲黃林村
清代古村落,村庄依山就势,现存晚清建筑近百间。背山面水,环境清幽,风光古朴,黄林三条岭,条条通天顶。过去的黄林,与外界几乎隔绝,像是世外桃源。
▲胡氏大院
始建于明天顺年间。系江南少有的大型合院式民居,以三和院为平面布局,规模庞大、做工精致,江南少有,具有很高的文物综合价值。
▲花崗漁村
门前大海屋后青山慢悠悠。
渔村有150年历史,位于五岛沿线中部,四面环海,岙口众多,景观优美。两百多间建于上世纪50年代的石头房,显得古朴典雅,充满浓厚海岛渔村村落的气息。
▲暨家寨
始建于明末清初,迄今近400年历史。依山而建,面水而居,整个村子建在山顶小盆地上,下临绝壁,只有一条山路出入,地势十分险要。
▲庫村
有记载的开村历史已有1200多年。古村布局沿袭唐宋特色,村中纵横交错的道路一律是用鹅卵石铺设,路的两侧也是一律的卵石墙。有的卵石墙因为常年雨淋,表面呈色黑色,但大部分还能保持原色,不过历经几百年的风霜雪月,略有剥落,更显些许沧桑。
▲考坑村
建于1488年,迄今500余历史。座落300多米海拔高山上古屋都是用不规则的溪石砌成。鹅卵石砌筑的街巷纵横交错,和石头房相互映衬,自然怡人。石木混搭的房舍不仅外形古朴,内里也保留着较原始的生活方式。这里的老人健康长寿,有“长寿村”之美誉。
▲岩头古村
介于苍坡和芙蓉间,蓄水堤建于明嘉靖年间,清末长堤发展成为初具规模的商业街,太平天国时遭火焚,近年重修。长300多米,有90多间店面,是一条木制结构的古朴典雅长廊,有屋檐披盖,用鹅卵石铺就。
▲林坑古村
700年历史,楠溪江保存最完整的山地民居。
民居都有100年以上的历史,最古老的一座木屋早已超过200年。造型玲珑剔透的木屋掩映在青山绿水中,古朴自然;依山而建的民居,错落有致,和谐统一;小桥流水人家,炊烟袅袅,让人不知身处何处。
▲岭上古村
这座有着400余年历史的村庄,背山面溪,四周山色青翠欲滴,房屋建筑依山拾级而建。建筑屋面是黑色的片瓦,立面主要为木材或竹材围合而成。当夜幕降临地时候,村落的灯笼整齐划一地全部点亮,《大红灯笼高高挂》的感觉,也有它独特的夜色之美。
▲南閣村
未进南阁,一幅清淡的水墨画便在眼前延伸开来:清清的双溪似飘带从村前流淌,背靠巍巍青山,村舍向两边自然铺开,背山面水。南阁村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7座牌楼看尽沧海桑田的变幻,遗风犹在,依然彰显着400多年前乡里章纶一族四代三进士的荣耀。
▲平田村
平田村海拔610余米,水汽充沛,云雾缭绕,古民居呈阶梯式层层铺开,斑驳的墙体在阳光下泛着金黄。村中卵石、块石的巷道四通八达,或与人家相接,或与田梗相通,或与远道相连,高高低低,曲曲折折,在光阴中不断生长,不断延伸。
▲勝坑村
南宋右相杜范之侄杜浒率领台州四千精兵,跟随文天祥抗元复宋。失败后,杜家村人纷纷扶老携幼,远走他乡,其中一支避祸至此。700多年来,村民们沿溪以石头筑屋,以石块铺路,以石条造桥。嶙嶒的石头,经过风雨的打磨,岁月的销蚀,不少已成断壁颓垣,有的只留下了一堵外墙,还依稀保留着昔日的轮廓。
▲山下陽村
清朝初期,张氏先祖举家迁入便开始进行严谨的布局。村庄布局宛如八卦迷宫,与自然风水紧密结合。老屋鳞次栉比,巷弄曲曲折折,高大巍峨的马头墙使得巷道逼仄而幽深。悬浮着一派盎然的古意,宛若一幅被现代文明遗落的历史画卷。
▲石倉古民居
错落有致的泥瓦青墙,古宅雕梁画栋,绵延十余里。泉水井、大水缸、硬山顶、马头墙,雕梁画栋、泥墙青瓦,这里将数百年的时光沉淀,斑驳的老宅喃喃低语的是客家百年前的辉煌故事。
▲坦頭村
坦头人因撑排而出名。这里溪水潺潺,世代相传的撑排人便以石作阶、临水而建,造就了这个盛极一时的交通枢纽——排位。不知从哪一年起,当地的匠人就地取材,堆砌起了这黛瓦石墙的房屋、铺就成了这错落有致的卵石街巷……
▲塔頭底村
始建于清康熙年间。泥墙黑瓦,砖木巧构的塔头底古建筑群虽谈不上巍峨堂皇,精美绝伦,但也是错落有致,极具匠心。随脚踏进一个又一个大院,令人不由自主追寻着大屋往昔的辉煌。所有的大院都是大门敞开的,甚至房门也都没上锁,乡村淳朴是为远古遗风。
▲五裏嶴村
在上世纪80年代,央视曾在此拍摄渔村专题片,石屋即享有盛名。这里的石屋浑然天成,屋咬山,山抱屋,有的干整重叠,有的突兀而了,高低有序,极富节奏感,构成一个迎风搏浪的石雕群体。充满浓厚海岛渔村村落的古朴气息。
▲梧溪村
梧溪以溪为名,始建于公元1209年,建村迄今已有700愈年的历史。溪流过境,“梧溪桥”凌空横架,犹如彩虹,把东西两庄连成一体。现存富相国祠,文昌阁等多处名胜古迹。同时,该村也是一个畲族文化村。
▲碗窯村
始建于明洪武年间,当时浙南青花瓷主产地。该村融民居、古陶瓷生产线、古庙古戏台于一体,至今仍完整保留着商品经济萌芽时期以手工业工场为中心的古老村落形态,堪称人文景观一绝。
▲下樟村
下樟史称云坞古村,有千年历史。
坐落“双龙飞瀑”顶端半山坞坳之中。“满坞白云耕不尽,一潭明月钓无痕”,描绘了这里田园风光的无限意境。村内天然景点连绵不绝,秀水奇岩怪石、白云茂林修竹,宛若人间仙境,恰似世外桃源。
▲小佐村
800多年历史的古村,至今古木环绕,古屋层叠,保留着最古朴的容貌。建在巨大的梯田之上,用最原始的木石材料建造,两层楼屋,清一色的悬山大屋顶。历史上文人辈出,村中清乾隆年间建造的严氏宗祠里悬挂着“序伦堂”、明朝的“耆德寿迹”、清朝“选元”、“贡元”等古匾,门外还立着四对旗杆石,是明清时期小佐村的“四贡”所留。
▲西坑村
这处清代古村落海拔700余米,四面环山,古民宅特色浓郁。因独特地理位置与气候条件,呈现一副云蒸霞蔚,龙腾虎跃,变幻莫测之仙境。这里的云雾负氧离子爆表,闻起来有新鲜蓝莓的甜味,它们不仅能看,还摸得着。
▲下南山村
始建于明代万历年间,村内50多幢古民居依山而建,垒石而筑,鳞次栉比,错落有致,均为泥木、青瓦屋结构,具有明显的明末清初建筑遗风,极具观赏和旅游价值。80年代电影《女大当婚》、《蓝天鸽哨》曾在此取景。
▲小竹溪村
村落历史悠久,四面环山,山上竹林郁郁葱葱,一条清澈见底的竹源溪从村中穿过,可谓山清水秀。古老的地方都有其独特的历史传承,提起它,总绕不开“小竹溪排祭”民俗活动,每年正月举行的盛大民俗节庆,已传承140余年。
▲徐底岙村
宋宣和年,方腊作乱,徐震(泰顺人)率兵抵抗不幸牺牲,扶柩返乡途中,经此地显灵,天降甘露,名“徐岙”以纪念。村落古朴自然,街巷纵横,路铺鹅卵石,民居错落有致,颇具韵味。如今村中已很少有人居住,显得寂静而荒凉,当年的繁华已经凋零,令人惆怅。
▲楊家堂村
已有350多年的村史,阶梯式建筑格局被人誉为江南之“布达拉宫”。古民居建筑比较朴素,最大的亮点是每幢老屋的院墙上都有毛笔书写的《诗经》、《论语》等经典词句及古训,字迹隽永飘逸,落笔生风,仿佛书家刚刚落笔,还带着清香的墨汁。
▲屿北古村
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始建于唐代,布局采用“濯清涟而不妖,出污染而不染”的思想来规划,整村的地貌及建筑布局犹如荷花绽放。村内几乎每一座民宅都有名称,这在楠溪江古村落中也是绝无仅有。
▲圆州古村落
清代,江西黄氏先祖为避免南昌丰城扰乱,且闻浙瓯山水名胜,遂入泰择而迁。村子曾经繁荣一时,百年来由盛而衰,现存古民居四座、宗祠一座。布局中后有靠山,前有案山,左右为护砂,中间部分堂局分明,地势宽敞,且有“玉带水”曲流环抱,形成了一个前方略显开敞而又相对卦闭的环境。
▲岩龙古村
地处楠溪江源头,是一座有700多年历史的古村落。村内自然景观优美,人文资源丰富。古民居、古街巷、古祠堂、古桥、古墓、古树,处处皆古。这些房子依山而建,错落有致,虽无豪门大族,但也自有小村小户的灵动之气。
▲巖下村
《中国国家地理》评为浙江最美的五个古村落之一。
坐落巍峨险峻的百丈岩下幽谷中,石头垒筑而成石屋依山傍水,呈点状散列,被山间林海所环绕。别具一格、浑然一体的石屋、石桥、石道、石磨坊用材简洁,古朴粗犷。现存的石头屋有200余,古民宅28处,最老的四合院已有300余年。
▲巖坑嶺頭
这个村名就算在松阳也是相当古朴,村落已有400余年历史。村口一路柿树,每每秋风起时,遍黄红间错着摇曳迎客。
▲酉田村
始建于明朝中期。一个不大的古村落,但其中隐藏些大户人家,青山之中,黄黄的色调,高高的马头墙,令人流恋忘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