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未来5年,地震灾害分析将有哪些变化?》| 2018美国全国地震工程会议大会报告(2)
这次推送的视频有两个,分别是由加州伯克利大学Norman Abrahamson教授的《未来5年,地震灾害分析将有哪些变化?》和南加州地震中心Thomas H. Jordan教授的《Cybershake:在PSHA中引入更多物理方法》。
未来5年,地震灾害分析将有哪些变化?
What Changes to Expect in Seismic Hazard Analyses in the Next 5 Years
Cybershake:在PSHA中引入更多物理方法
The CyberShake Project: Putting more PHYS into PSHA
Abrahamson教授是工程地震动领域的知名学者。本次报告Abrahamson教授首先介绍了随着地震动数据的积累,美国NGA-W2的地震动衰减关系将更好的考虑美国本地的场地特征,进而地震动预测模型(GMPE)也将有相应的变化。其次Abrahamson教授针对盆地局部效应等问题,提出针对特定场地的地震动预测模型以更好考虑局部地震的特点。
我个人感觉Abrahamson教授的报告相对和工程结合更紧密一些,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为美国下一轮地震动参数变化做背景的介绍。与Abrahamson教授的报告相比,Jordan教授的报告则显得更加“炫酷”一些。
Jordan教授和南加州地震中心常年致力于基于3D波动模拟的地震场模拟研究。他们建立的平台:Cybershake(Cyber就是有计算机的、数值的意思;Shake大家都了解,振动的意思),可以进行超大规模的场地波动模拟。剩下来的问题就是如何构造更加合理的地下模型,如何构造更加合理的地震发生过程,以及用更快的计算机去完成更高精度的模拟。确实,目前我们的地震动参数,大量是基于统计数据的。而对于地震这样的偶发灾害,统计数据总是远远不够的。而基于物理模型的Cybershake,至少在很多特定场合会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应该也是未来重要的发展方向。
近来越来越感觉中美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是一种既竞争又合作的阶段。竞争肯定会越来越激烈,但是应该不会像美苏争霸那种你死我活的状态。中国最快的的“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日本最快的“京”超级计算机,以及美国最快的“泰坦”等(美国近期数据有变化)超级计算机都已经在大规模地震灾害模拟领域展开了激烈的竞赛。也许这个领域未来会成为符合当前中美竞赛风格的一个重要竞争领域:看上去利国利民且人畜无害,其实是展现国家综合实力(科研能力、工程能力、烧钱能力)的好机会。
中国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93 petaflops
日本“京”超级计算机:10.51 petaflops
美国“泰坦”超级计算机:17.59 petaflops
上期内容:视频《工程师和科学家在推动抗震减灾立法方面的作用》|2018美国全国地震工程会议大会报告(1)
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