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成一件事儿需要多少努力?

今天是蚂蚁私塾开学的第一天,不出意外肯定会出现很多意料之外的情况。

意外是意外,意外也不意外。

这么多人涌进来“测试”,肯定有许许多多靠测试团队的手机型号和系统版本覆盖不到的情况。

有学员昨晚问我们的客服,为什么明天就要开学了,我还没有收到分班通知?

客服不好意思说,我说。

大部分学员都是在23点后收到的,因为我们在23点后才把一个冲突给搞定。

之前的测试中都没有问题,但有一个人在最后测试时进行了某些操作,结果影响了底层,直接造成消息模板推送一直不成功……

决定

蚂蚁私塾是我从去年10月份开始动工的产品,当然之前已经有了一段时间的构思。

当时我就在想,周围这么多人买了书都看不完,实在是太可惜了。

时间的碎片化是每个人必须面临的现实状况,空谈为看书省出大块时间并不符合实际,有大块时间你不拿去学些更实际的技能?

于是,我就决定让大家能在碎片时间,读一些好书的精华内容,时间必须保持在上厕所就能看完的“短”,而内容必须足够“广”。

自从有了构思之后,整天满脑子都是蚂蚁私塾的事儿,我有个习惯,认定的事儿绝不犹豫,这就立马搭起了团队来做。

本以为这就是一个读书产品,把逻辑搞清楚了以后,应该很快就能完成。

做了之后,才发现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

UI

UI这个东西,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前端也很无奈,UI在设计手里还好改,而他是要用代码写进去的。

他这边切图切了半天,终于搞定了,结果我说“我又有一个绝妙的idea了”,就把他前面的工作废了,这搞得他几乎要抓狂。

可以负责任地说,UI一直改到开学前几天还在修……

内容

最开始,我们是有拆书团队的。

一本书10几万、20几万字,要拆成1万5千字左右。

就光打这1万5千字也得几个小时,再算算你看完一本这样的书要多久,整整几天?把内容拆出来又要多久?

若是交给一个正常人,按8小时工作时间算,一个星期几乎是肯定搞不完一本书的,也就是说一个人什么都不干,光拆书,拆一年也拆不完……

因此从一开始我就没打算自己揽。

但团队搞了几个月,把东西拿给我一看后,我心都凉了。

书引用原文内容超过一定比例,是会涉嫌侵权的,而他们拆的部分几乎全是引用,只是把原书的“废话”给省了。

若是要求高一些,要用自己的语言再加上个人的体悟,想要胜过原书?这活怕是极少人能干。

于是,我就只能把这事儿一个人揽过来了,收紧一切时间,有时候推完“请辩”的文章是晚上10点多,那就还能拆个3、4个小时。

进度

这些都是体力活,只要一个人对产品怀着极大的热忱,都是没问题的。

心累的是进度。

之前预计是2个多月可以测试的,结果2个多月后出来的东西破烂得不忍直视,我一怒之下就临阵换帅,从设计到开发全换了一遍。

调整之后,直到2017年2月开始才正式进入测试流程。

进入测试之后才发现,这个看似小小的私塾,竟然有那么多bug。

而且最心累的是,有时刚改完一个就反而多出几个。

有那么一段时间,bug越改越多,而功能方面又不断有新的想法涌入,有时候经常一个下午啥也没干,光多方沟通协调布置任务就耗完了。

这样下去产品怕是永无出头之日了。

终于有一天,我下了决心,不管这产品现在是什么样子,1个半月后,必须让第一期的学员读到书。

为如期给一个体验不那么差的产品,所有人加班加点,有时候2点了,我在群里吼一声,还有许多人在奋战。

最令我感动的是设计,他老婆刚好在这段时间分娩,他驱车赶回去的时候,手里还带着电脑,接着在医院继续干活。

就这样,产品一直改到了最后几分钟才算出来。

把事儿“做成”

看别人做事情,和自己做事情是不一样的。

你只看到了成品,却看不到中间纷繁复杂的解决问题的过程。

就算把问题和结果罗列给你,你也只看到了问题、解决方案和结果之间的联系,而当这些联系尚处于未知状态时,你通常并不能确定究竟前方有没有光。

不过,就算阶段性完整地做成一件事儿如此困难,我还是建议有机会就要尝试。

做一件这样的事情至少有以下2个看得见的好处:

1、不再对他人的小毛病吹毛求疵。

自己从头到尾做过产品就知道,很多你看起来很次的产品,哪儿哪儿体验都不行的东西,换了自己可能连完成都有困难。

2、能得到很多意料之外的东西。

很多时候你是奔着目标A去的,结果在路上捡的B技能包有可能比达成目标A还有用。

由于阶段性地完整做一件事儿有太多想象之外的困难,团队的人都指着你,在被逼着解决一个一个的问题后,你会发现自己捡了很多技能包上来。

今天产品终于面世了,但这事儿成了吗?显然并没有。

接下来的数个版本的更迭计划早已排上了日程,还有另一个更大的配套产品已经完成顶层逻辑和UI设计,即将投入开发。

任何的“好”,都可以更好,任何的所谓“完美”,都可以更完美。

一件真正值得做的事情,永远不会有“做成”的一天,如果有谁说把这么一件事儿做成了,差不多也就离完蛋不远了。

PS:二期学员开始招募,你们比一期晚了些,可能少了一些机会,但幸运的是,一进来就能看到一个比一期成熟得多的产品。

(0)

相关推荐